关于经纬路的前文推送以后,许多朋友说,关于丹东城区的经纬路,某些人不仅仅是东南西北不好分辨,而且那条街在什么位置,也不容易说清楚。尤其是纬路,很容易走迷糊。
其实,辨别丹东城区的经纬路也有规律可寻。
在锦山大街和江城大街没有开通以前,丹东市经纬路各有一条主道、两条辅道。经路主道是七经街,辅道是五经街和九经街。纬路主道是六纬路,辅道是三纬路和十纬路。其它路都窄些,权且忽略不计。
我分辨经路,主要依据这些路的特征来记。当年,在诸多的经纬路中,只有七经路和五经路通公交、九经街快慢车道有绿化隔离带。至于纬路,七经街上有红绿灯的道口,只有三纬路、六纬路和十纬路。
锦山大街开通以后,九经街拓宽为锦山大街取代七经街成为主路,此后,锦山大街上有红绿灯的道口,也是三纬路、六纬路和十纬路。到干线的经路上看信号灯辨识纬路,相对就容易些。
人民交警也不糊涂,设置信号灯肯定是因为这些道路相对较宽,车流量大些,能够起到主辅路的作用。
三纬路就是七经街和锦山大街的路口上都设有信号灯的路。
三纬路北起 11 经街,七道沟门偏西;南到鸭绿江边的 14 号坝门。日本人给三纬路起了个名字叫花桥筋。
丹东市第 13 中学
丹东市第 13 中学是三纬路 1 号。
13 中一直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学校。1990 年前后,曾经有段时间,丹东电大在 13 中院内办学。
2000 年前后,辽宁日林实业集团在三纬路 2 号办公,这段时间,也是这家企业的高光时刻,此不赘言。日林那楼,后来做过民政局、现在是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
丹东中级人民法院门前曾经有过一个雕塑,是一个大碗,建好了又拆除,想必其中会有故事。
三纬路过 14 号坝门,路东侧,日居时代曾经有过一个煤场,这个煤场一直到上世纪末还在原来的老窝子。光复以后,日本籍的煤场主逃回日本,临行前,把这个煤场送给了我姥爷。很长一段时间,此煤场是我姥爷经营的,公私合营以后交给了人民政府。
煤场的对面、 13 中的后面,是城建小区,福利分房的时候,是工商银行的员工住宅,楼下是工商银行的幼儿园。
三纬路和一经街没有交叉路口。三纬路除与二经街是丁字路口相交之外,和其它的9条经街路都是交叉的十字路口。
2000 年前后, 二经街和三纬路交叉的丁字路口,二经街一侧有商贩在路旁卖花鸟鱼虫。
二经街有很长时间是一个马路市场,估计时断时续也跨越了十年的光景,直到近些年才退路进厅。
过二经街路口,在二纬路与三纬路之间,建国以前,曾经有过一个“老戏园子”,叫天常舞台。天常舞台与满人街不是很远,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二层建筑,这周边,当时曾经是安东城最繁华的地段。
1951年4月7日,朝鲜战争期间,美军飞机出动24架轰炸机和喷气式战斗机在“老戏园子”上空投下7枚1000磅炸弹,戏园子门前被炸出一个深11.5米、直径17.6米的大坑,周围一千余间房屋被炸毁或损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后来,在废墟上建起了一栋三层小楼,做过“运输联社”的办公楼。运输联社,起初是安东城里手推车业主公私合营以后成立的合作组织,后来发展成为丹东市第三运输公司。
三纬路与三经街交叉路口、在三纬路和四纬路之间,是今天的三马路家具城,改开以后曾经有过鸭绿江商场,是个布匹经销批发市场,主要销售粗布、麻布、丝绸、棉毛线等,同时也经销服装鞋帽。
三经街,丹东人习惯称之为三马路,改开以后,是一个马路市场,占道经营,持续能有十几年。三马路市场撤除以后,二马路(二经街)市场才兴起的。
三纬路往西隔着一个道口,在四纬与五纬之间,有一个室内体育馆,丹东体育馆。据说,光复以前,是一个日本人开办的影剧院。当时,也是一个地标性建筑,附近有体育馆副食店。复建后的三马路体育馆,已经没有往日的气派,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它藏身何处?
过四经街路口,靠近五经街临街有座小学:二纬路小学。1970 年代,这所学校是个青砖二层楼,操场很小,学生做操就在马路上。今天的二纬路小学操场也不大。
三纬路过五经街路口,1980 年代曾经存在过一个地标建筑:丹东电业局,如今是中国电信。现在这个楼不是很显眼,当年可是一个高楼,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
过六经街路口到七经街,与三纬路往东隔着一条街的二纬路,1990 年代,号称海鲜一条街。当年,海鲜临街摆放,生意红火一时。现在这路边也有一些小饭店,但是,海鲜不是很突出了,不及昔日。此路往北,临七经街就是老八大局。八大局是1970 年前后,拆除丫丫葫芦楼修建的。
安东市群众艺术馆旧影
“丫丫葫芦楼”,建筑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一座具有欧式风格的深褐色二层楼,呈“凸”字结构,中间凸出的楼体正面与两侧共有3个高大的拱石门。日伪时期,“丫丫葫芦楼”是日本兴农证券交易所。
1945年10月,安东第一次解放,“丫丫葫芦楼”改为安东日报社;1949年10月后,改为安东市群众艺术馆;1970 年前后,“丫丫葫芦楼”拆除,改建为丹东市“八大局”办公楼。
所谓的八大局是计划经济时期,设立的八个局(处)级行政单位。楼内的局级单位后来多于八个,但大家还是习惯称之为“八大局”。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八大局也被拆除了。
三纬路和七经路交叉路口,三纬路南七经街东, 1980 年代前后,有过兴华商场,隶属于日杂公司,后来,拆迁建有地下商场。这兴华商场和地下商场不只是卖日杂,也卖五金家电自行车。
第三百货商店旧影
过七经街路口,三经街道西是第三百货商店,也叫地工产品商店、轻工产品商店。当时,也是一个较大的百货商店,我们都称其为三商店。
道东是金城商场,也是供销社下属的一个商场。计划经济时期和改开初期,供销社占有了大量的资源,也不知道当年供销社下属的土产公司、日杂公司、农资公司、废品公司等单位还在吗?
过八经街,九经街的路口,三纬路道西是丹东化工研究所,1980 年代中期,我在工商银行工作,做过这家研究所的信贷员。当时,流动资金贷款只给企业投放,丹东工商银行给事业单位贷款,也是开了先河。
化工研究所的对面,曾经是丹东民航售票处和机场大巴的候车室。
过九经街路口,三纬路道西有个不大的门脸,曾经是丹东市残疾人联合会。
三纬路与十经街道口附近,记得有过一个十街餐厅,路口处有过一个早餐摊,豆腐脑火勺好吃,不知道现在还在吗?
过十经街路口,三纬路道西是解放军 230 医院。
230 医院现在叫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六医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总医院,815 光复以前,原址是满铁安东医院。
230 医院在三纬路上有个侧门,通向医院的太平房。侧门对面,上世纪末,建了许多二层小楼,分配给市级老干部居住。因为与太平间隔道相望,一些人颇有非议。
过 230 医院,三纬路与十一经街交汇,十一经街在不远处和县前街相汇在七道沟门、五道桥附近。
图片下载于网络,侵权告删。
关注老姜开讲
阅读往期内容
浏览最新文章
致读者:《老姜开讲》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朋友们关注。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老姜开讲》,不错过任何一次推送。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视频及文字信息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