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4 日,再次去前所古城。
我在东戴河旅游,居住的地方距离前所古城不太远,不到十公里的样子。
前天,去过一趟前所古城,回到酒店,恶补了一下有关古城的知识,结果发现只是去了古城的东门,而古城还另有西、南两个门。
于是,决定再去一趟前所古城,一探究竟。
前所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以前叫急水河堡,因临急水河边而得名,是明代辽东镇军事防御体系中独立建置的一座所城。
古城基本呈一里路见方,墙高约 10米,城内的东、南、西三个门,分别命名为定远门、广定门和永望门,无北门。各城门原建有瓮城,现在只有西门尚存。
急水河也叫强流河、九门河,也就是昨天我去过的九门口长城跨过的那条河。
1931年,前所古城改名为“前所古城”,并一直沿用至今。
2006年5月25日,前所古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在辽东的防御体系包括五级,分别是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和堡城。前所古城是其中的一座所城。
当时,辽东有镇城有两座,一座是辽阳城,为辽东都司城,是副总兵和巡按等的驻地;另一座是广宁城(今辽宁北宁市),为都指挥使分司城, 是巡抚及总兵驻地。
镇城下设东、南、 西、北、中五路屯兵城,即所谓的路城~东路辽阳城(兼),南路前屯城,西路义州城,北路开原城,中路广宁城(和镇城合一)。
各路下有 13 个卫城,有宁远卫城、铁岭卫城、沈阳中卫城、金州卫城、海州卫城等。卫城之下即为所城,有所城127所。前所城是前屯卫管属的七个千户之一。
明朝军队实行的是卫所制,辽东防御体系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一体系依托长城构建,形成了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相互联系且坚固实用的防御体系。
每个卫所兵员大约有5000人,每个所大约1000人。这种防御体系的设置,旨在通过多层次的防御工事和兵力部署,有效地抵御外敌的入侵,保护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
前所古城距离山海关不到 20 公里,在辽东防御体系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对于维护明朝的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明朝在辽东设有 127个千户所,其中独立设置屯兵城的千户所称为千户所城,共有10个,所城不仅是军事防御的据点,也是地方行政和文化的中心,前所古城是其中之一。
据说,明朝在全国范围内共建立了126座所城,而前所古城是至今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所城,
所城之下是堡,明朝辽东防御体系中堡城的数量是107座。
辽东防御体系是明朝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而建立的重要军事防御体系,密布五个层级的军事据点,织成一个缜密的军事防御网络,加上包括了长城的修建,理应防守严密,固若金汤。
但是,长城里面起火了,李自成的农民义军逼得崇祯皇帝煤山上吊。
可是,得了江山的李自成几十万大军却不抵多尔衮的一万满清铁骑,九门口交火十天后,就丢了北京。
如此看来,再正确的组织架构和制度,如果没有正确的人支撑,都是扯淡!
如今,前所古城所在地是辽宁绥中县的一个镇,也是绥中西南部的传统集市和重要的粮食、山货、海产品的集散地,306国道打此经过进入山海关,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关注老姜开讲
阅读往期内容
浏览最新文章
致读者:《老姜开讲》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朋友们关注。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老姜开讲》,不错过任何一次推送。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视频及文字信息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