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时间管理,迎接心流体验——创造力的真谛-《慢教授》02

文摘   2024-07-31 06:34   美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浪费时间,是创造力之母。

当下时间管理大行其道,你是否因自己to do list清单上的日程追着一刻不停地奔跑呢?划去清单上的一项时,是否如释重负呢?

作者在书中写道,我们应有健康权,我们应该有权过私人生活,享受家庭温情,有能有一段醒着的时间可以处理个人事务(哪怕是满足平常生活的所需。

因此,我们有权限制我们的工作时长,从而为上述活动找到间隙。

我们必须给自己放个假,才能去享受美食。

这一事实已经反映,当下我们的大学环境中生活已经失衡。


相比于时间管理,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不被时间所管理,也就是基于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去使用时间

此时会出现一种称之为心流的体验,也就是个人沉浸在某个迷人当下时刻的活动或事件中,从而超越了时间,超越了自己。

一个人越多“全神贯注”的体验,那么他或她就会越快乐,更容易产出智识的创造。

这种全神贯注是心理学的心流状态,也是入定之后,意识会更加井然有序。

心流状态下的个体,其实更多有点类似个体实现了对精神力量的控制。

并且将这种能力投入到自主选择的目标上,个体就会成为一个更复杂的存在


创造这种不被时间管理的心流状态,首先,需要内在驱动力,也就是个体的动机,个体内在想要这事儿的强烈程度

其次,是环境。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当一个人感觉幸福的时候,感觉很好的时候,才能达到自己最高的生产力,才能最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创造环境,让我们自己感觉良好。

创造有如下tips:其一,“僧侣模式时间”,每天早上,或者你的状态好的时候,也可以是晚上,拿出2小时,完全与外界隔离,关闭外界的通知,专注需要深度思考和创造力的事儿。

其二,对于需要创作,比如写作的事儿,与其坐在桌前冥思苦想,科学研究表明,大概7.5分钟的散步,就已经足够驱动我们的发散思维,辅助我们深度思考,然后我们就可以回来重新坐下,回归专注思考。


🍀综上,与其不断地去做时间管理,我们更应该做不被时间管理的个体。

基于内驱力去使用时间,达到全神贯注的心流状态,更容易产出智识的创造。

🍀而创造出这种不被时间所管理的状态,个体要有强烈的内驱力。

🍀同时采用“僧侣模式时间”和7.5分钟散步法均能通过创造环境,让我们感受更良好,才能达到自己最高的生产力。



我是慢教授,一起寻慢中同道,如果我的内容也有触碰到你内心柔软的部分,欢迎关注收藏“慢教授的科研江湖”,我们一起坚定、徐徐前行......

慢教授的科研江湖
我是慢教授, 茫茫人海,寻慢中同道。 分享国自然写作、 AI助力SCI论文、 好书阅读体感。 努力做一个有温度的分享者。 期待你我一起“慢以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