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屯溪现代实验学校完成扩建,江南实验小学、百鸟亭小学开设新校区……从硬件提升到课程创新,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新的学期,一所所“群众家门口的学校”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崭新的开始。
44个基础教育集团覆盖197所中小学、幼儿园,千人口托位数居全省第一,公办和普惠园覆盖率稳居全省前列……亮眼成绩见证了黄山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蝶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牵挂于心的大事。教育事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社会工程和未来工程,承载着黄山的未来和希望。实现大黄山战略定位、教育强市目标任务,更需要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基础,以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集聚作支撑,也是教育工作者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
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教书育人“大先生”
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尊。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徽州自古崇文重教、名家辈出,“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天下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学风之盛可见一斑,也造就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名师大儒。
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徽州先贤为标杆,更好履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要把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上,厚植尊师重教文化,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让尊师之意、重教之心化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大教育”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的事业,更是明天的希望。
基础教育要优质均衡。规划布局“嵌入式”幼儿园,推深做实教育集团化办学,持续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推动“一校一品”特色办学,选派高校教师挂职支持基础教育发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
职业教育要彰显特色。加快建设炎培职业学校高新校区、徽州校区和黟县校区,推深做实黄山职教集团、安徽非遗职教集团、安徽旅游职教集团,探索组建炎培职业教育集团,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要提档升级。支持黄山学院创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筹建黄山大学,支持黄山职业技术学院、黄山健康职业学院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支持黄山旅游管理学校升格黄山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市,更要坚持以改革创新激活力增动力,着眼开放促合作,拓展与各级名校名院合作,大力引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把黄山教育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更高水平。
服务黄山城市发展,打造人人向往的“大黄山”
近年来,我市相继组建徽派古建产业学院、民宿产业学院、徽厨学院,包揽2021年全国餐饮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式烹调师项目5个特金奖、占全国特金奖总数的1/3;勇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石雕项目金牌、实现安徽省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深耕教育的成果正在逐步显现。
教育、科技、人才与产业创新密切相关,协同推进质量直接决定着产业创新的水平乃至成败。
如何让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始终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聚焦大黄山战略定位,围绕六大高端服务业,充分发挥黄山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黄山健康职业学院、黄山旅游管理学校等作用,紧盯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和汽车全省首位产业布局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实现学城融合、产城融合、创城融合。以黄山学院为牵引,推进中职、高职、大学联动发展,深化校校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际合作持续推进,全面畅通纵向向上、横向贯通的互促互进正向循环,推动各类教育内涵式发展。如今,源源不断的各类产业人才,已成为大黄山建设的中流砥柱。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造就高质量人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优质教育见证这座城市的拔节向上,给予这座城市最持久的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
END
图片来源 |黄山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