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禀赋,黄山山水绝美、文化灿烂,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微短剧的取景拍摄选定黄山。
今年以来,《大生意人》《家业》相继在黄山开拍,《我朦胧的夏季啊》和《铁拳无敌杨芊芊》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两山恋》荣获国际短剧艺术节最佳华语短剧奖。
不只是“没有屋顶的天然摄影棚”,黄山正逐渐成为微电影、微短剧的“梦工厂”。
到黄山拍剧,何以成为可能?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市接待游客8293.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47.05亿元,同比增长10.56%、12.55%,徽州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核心景区人气爆棚,城市街区出圈出彩,乡村旅游持续火热,六大高端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不断刷新的数据如同一张张成绩单,宣告着黄山文旅的稳步增长。
影视承载着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传播功能,具有强大的文化力和文化影响力。
从国家到省级层面都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黄山发展影视产业指明了方向;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
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549.15亿元、同比增长83.4%;《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3年通过登记并上线备案的微短剧557部、较2022年增长一倍以上,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展现出行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巨大的价值。
从黄山自身优势看——
黄山有发展影视产业的先天优势,坐拥黄山和徽州两大顶流IP,自然美景浑然天成、徽州文化辉煌灿烂、城市气质清秀雅美,有“天然摄影棚”之称,是没有屋顶的摄影棚、没有屋顶的博物馆、没有屋顶的美术馆,也是没有屋顶的天然赛场,为影视创作提供了绝佳拍摄场景和创作灵感。据不完全统计,历年在黄山取景拍摄的影视剧有100多部,其中不乏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卧虎藏龙》、戛纳金棕榈奖《菊豆》、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小花》等影视佳作,近年拍摄上映的有《大考》《幸福到万家》《朝云暮雨》等。可以说黄山与影视产业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推动影视产业发展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必须推动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升级、旅游产品向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延伸。承载黄山文旅转型需求,影视(网络微短剧)既是一种消费趋势,也是一种传播表达,更是一种叙事体系,通过融合当地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时尚文化、流行文化,直接触达消费者的内心需求,以“小投入”撬动“大市场”,赋能黄山经济社会发展。
到黄山拍剧,如何放大效应?
如何把握影视产业发展与文旅转型?——以“影视+”拓展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文化、旅游和影视深度融合是一种路径选择。
推动“影视+旅游”。影视与地方文旅结合越来越紧密,从《狂飙》到《去有风的地方》,再到《我的阿勒泰》,先后带火了广东江门、云南大理和新疆阿勒泰,影视和文旅的双向奔赴,一座城孕育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近年来,围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我市积极谋划“乐拍在黄山”系列宣传、“微短剧+”创作计划,参与“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努力将更多自然美景、人文风貌等“黄山元素”搬上荧幕,全方位、多视角、沉浸式向观众展示黄山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特色景区取景地、影视IP主题乐园、微短剧剧情旅游专线等各类影视文旅项目正加速落地,“影视+文旅”联动发展未来可期。
推动“影视+文化”。讲好徽州故事、传承徽州文化,需要更为年轻化、时尚化、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创作相关精品微短剧,加快徽文化内涵产品转化、传播、消费等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成为大家感受徽文化魅力的全新选择。
我们始终注重将徽州民居、非遗技艺、徽州美食等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影视创作,米哈游新春短片《鱼灯》带火“泉水鱼”“臭鳜鱼”“非遗鱼”,徽州好物和民间艺术在社交圈的时尚感和流行度不断增强,“徽文化”与“最时尚”跨界融合,传统文化绽放新光彩。《柯村风云》《红旗漫卷黄山》等系列红色主题电影,展示了黄山丰富的红色资源,更带动红色文化火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
推动“影视+乡村”。和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村IP家喻户晓,乡村推介官、乡村主理人、数字游民等新力量不断涌现,非遗村、艺术村、哲学村、摄影村、戏曲村、美食村等特色乡村星罗棋布。
通过影视剧承制、业态植入和产业导入,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作者扎根街巷、田野,以艺术化手法再塑乡村全面振兴,通过打造影视拍摄基地、打造影视生产品牌等方式,推动“影视+农文旅”融合发展,鲜活展现和美乡村生动实践,进一步迭代升级业态场景,助推乡村全产业链发展。
推动“影视+城建”。今年,凭借澎湃旺盛的文旅活力、蓬勃发展的消费活力、花式宠客的服务活力、最干净城市的环境活力和全球推广的传播活力,黄山市成功入选“2024年度活力之城”案例,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相互赋能、交相辉映。
以影视视角探索城市更新,我市通过谋划创作更多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暖、小而活的小剧场等场景,融于微改造、精提升,塑造特色城市文化符号,打造影视街区、影视艺术化生活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城市街景成为影视作品的经典场景,吸引更多游客、市民沉醉其中。
到黄山拍剧,我们还要做什么?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发展影视产业,需要注重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推动形成产业发展工作合力。
搭好一个平台基地。打造以大黄山一站式影视服务平台为一体、中安科创城微短剧室内置景基地和黄山高新区卓达产业园标准化摄影棚基地为“两翼”的影视平台基地格局;
引育一批专业人才。创作人才、领军人才、审核评定专家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型、高层次、高水平力量,不断深化与影视行业头部企业合作。
完善一套服务机制。发挥市影视(网络微短剧)产业发展指挥部作用,强化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常态化、专班化推进影视产业发展,落实好三年行动计划和扶持政策清单,加强政策集成,提产业链全要素支持。
创建一个开放环境。引导广大创作者与在地居民共想,与当地文化随想,与旅游现象奇想,不仅讲好古代故事,也要讲好今天故事,不仅讲好宏大叙事,也要讲好小而美故事,不仅讲好名人故事,也要讲好民间“小确幸”故事。营造能够激发奇思妙想、开拓创作思路、串联古往今来、产生共鸣共情的开放式影视产业发展环境。
影视梦工厂的跨界融合之路多种多样,如“影视+科技、影视+金融、影视+绿色制造”……必将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黄山,真正将影视流量变成留量、存量和产业增量,推动黄山影视产业发展。黄山期待更多有识之士一同造梦徽州、逐梦徽州、圆梦徽州!
END
图片来源 |黄山日报、黄山广电台、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