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融第一笔钱:见投资人前的准备步骤

文摘   2024-09-11 21:28   北京  

如何找到投资人并成功融资是需要创业者钻研的一门学问。融资能够帮助初创公司获得资源,快速迭代并实现规模化扩张。很多初创公司因为无法成功融资而破产。


奇绩创坛合伙人毛圣博(Peter)在奇绩创业公开课第五讲中分享了创业者融第一笔钱之前必须做好的四个准备步骤,以帮助创业者提高融资成功机率,让公司在早期顺利地活下来。我们在清华收集了一些现场同学们的笔记,分享给大家。这是创业公开课第五讲《如何融第一笔钱》的第一次分享。以下为本文提纲:


第一步:说服自己

第二步:设定估值

第三步:讲好故事

第四步:触达投资人


奇绩创业公开课是适合所有阶段年轻人的【免费】创业入门课,【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观看并加入线上课交流群。






正文

融资是所有创业者必须经历的过程。在与投资人直接开聊前,创业者需要完成很多重要的准备工作。我们结合大量创业者的融资经历和奇绩观察到的投资市场情况,将创业者与投资人见面的准备过程总结为以下四个步骤,以供参考。


第一步:说服自己


很多创业者或许认为融资的第一步是先做好 BP。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在早期融资阶段。根据过往经验,甚至有很多创始人只靠一个 word 或飞书文档也成功融到资。

事实上,融资的第一步是说服自己。首先要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可行,有很大概率成功。这并非一个心灵鸡汤式的建议,而是具备实际的意义与价值。因为,在创业这件事上,创业者才是牺牲最大,风险最高的。

投资人用金钱换股权,但创业者需要用青春赌一个未来。如果创业失败,创业者的损失往往比投资人更多。因此,融资前,创业者首先要自己想清楚。有很多不坚定的创业者在拿到融资后总是认为自己所选的方向不可行而频繁转换方向,最后付出了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却几乎没有收获。

同时,说服自己还有一个作用——让创业者在与投资人谈融资时更有底气。市场上的每个投资人基本都有十几年的投资经历,见过无数创业项目,能敏锐地判断一个创业者是否在“忽悠”自己。当创业者本身对创业项目缺乏信心时,投资人会迅速察觉这种心态并对创业者及其项目持有怀疑态度,最后拒绝投资。但如果创业者已经说服自己,那么,他也会在与投资人的交流中传递项目的热情与信念,增加融资成功的概率。


第二步:设定估值


融资的第二步是设定估值。所有的创业者在融第一笔钱时都非常困惑自己究竟需要融多少钱。当投资人问创业者这一问题时,很多创业者的回答是“不知道”,至于估值就更无从知晓了。事实上,确定融资所需的资金和估值非常容易。

首先,计算估值其实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除法,用你想要融到的钱除以出让的股权就是“起始”估值。因为估值是一个只有通过交易才能确定的市场价格。如果创业者聊了 10 个投资人,大家都说项目值得更多,估值就会相应升高。当然,起始估值只作为创始人最早期的参考值。

了解估值的计算方式后,可以进一步细分出两个值:所需资金和股权出让比例。确定这两个值也非常简单,因为在市面上几乎是固定的。

第一轮融资股权出让的比例基本为 15%-20%,在极少数情况下能到 10%。因为投资人害怕在公司发展,不断融资的过程中自己的股权被逐渐稀释,但同时他又必须保证创业团队有足够的股权来保持发展动力。所以 20% 左右成为了行业约定俗成的比例。过分偏离这个范围很可能导致投资人拒绝和创业者继续相关的交流。

融资金额也比较固定。如果公司处于极早期阶段,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团队,一个粗的大方向,没有 demo 或者只有一个非常粗糙的 demo,那么融资金额基本上在 50 到 500 万之间。

有的创业者可能想要第一笔就融资 2000 万,但这样的融资金额是与市场普遍选择相去甚远。我们曾对奇绩校友做过一个调研,他们第一笔融资的金额中位数在 200 万人民币左右。第一轮融资的目的一般都只是让企业在某一个时间段内达到一个小目标,从而开启下一轮的融资,因此不需要过多的金额。

创业者不仅不应追求高额的融资,还应尽量避免第一轮融资太多。过高的融资金额往往会带来较长的融资周期,因为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对于高额的融资往往决策时间更长,难度更大

同时,高融资可能导致高估值,而高估值往往会害了公司。资本市场存在周期,一种常见情况是创业者在市场处于高点时融到资。等到创业者想要第二轮融资时,资本市场正好下降到了低点。而第一轮融资的高估值会导致下一轮融资困难。因为前一轮的投资人往往不会在一个估值下调的协议上签字,导致公司难以融资,无法继续发展。

例如,很多创业者在 2020-2021 年融了很多钱,达到了比较高的估值。当他们在 2023-2024 年想要融第二轮时就会发现,上一轮投资人对自己估值的期望是增长 2-3 倍。但如前所述,估值是市场价。在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市场能够提供的估值往往要比投资人期望低,甚至比上一轮的估值还低。这会导致公司因此难以融资,到最后被“卡死”。


除此之外,高额的融资还会带来一些公司运营中的具体问题。例如,供应商可能会因为发现公司融了很多钱,故意提高原料价格;想要吸纳的人才可能会认为现在公司的估值已经很高,没有上升空间了,自己就算有股权也没有多大的升值空间从而放弃入职;新投资人也会忧虑公司估值未来是否还能上升,进而影响投资决策。所以总的来说,融资金额过多的害处非常之大,创业者应尽量避免这一点。


第三步:讲好故事


融资的第三步是讲好故事,这是融资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可能存在差异化的地方。一个好故事的核心是不一样的人与事。

首先,创业者要让投资人看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人。换位思考,投资人每天需要见大量创业者,如果创业者无法体现出自己的差异在哪,投资人可能会很快就忘记你。

为了找到这种独特性,创业者可以试着回想自己有什么与他人不同的地方,甚至可以从幼儿园开始想起。不管是兴趣爱好、特长,还是学业成绩,抑或是一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举几个夸张的例子,有没有攀登过珠穆朗玛峰,有没有带领学校篮球队赢下过比赛。

每个人都能从自己过往的人生中找到与他人非常不一样的地方,而创业者要做的就是从这些地方提炼出自己不一样的特质,给投资人讲出自己个人信息里的核心记忆点,让投资人对自己有强烈的印象。

以奇绩校友陈春宇为例。他在早期对个人和团队的介绍如下图灰色部分文字所示。“清华大学生物系本科,在校期间发表两篇论文,联创清华计算机”,这样的介绍没有什么记忆点,投资人可能在听完这样的介绍后,过几天就忘记了这个团队,也许只能隐约记得有一个本科就发论文的清华创始人。

但如果稍加修改,他们的团队就可以变成“一个竞赛保送清华,大三辍学开始连续创业的创业者和他 13 岁就考上清华的联创”。这两种介绍都是真实的信息,但投资人会对哪一种介绍方式更感兴趣,去听具体的项目信息是不言而喻的。


可能有人认为这样的独特性只有类似陈春宇的,有极其优秀背景的人才能展示出来。但实则不然,独特的经历也可以成为极其亮眼的记忆点,例如 Insta360 的创始人刘靖康。

他在早期创业时是一名南大还没毕业的本科生,这样的身份一般不足以吸引投资人注意。但他有很多独特的经历,最出名的莫过于他在当时破解了周鸿祎的手机号码。

在当时,新闻节目会电话采访一些专家,请他们发表相关领域的观点。采访的呈现形式是播放一段拨号时的按键音,紧接着电话接通,专家开始发表观点。刘靖康注意到这些按键音都是真实录制的,而非固定播放的素材。于是他在某一次记者电话采访周鸿祎时记录下了按键音,并通过技术对这段声音进行分析,推断出了周鸿祎的手机号码。这一事件使他立刻出了名。

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刘靖康,还会发现他不止做过一次这样的项目。他曾经还合成过南京大学各院系学生的标准脸,分析过所有南大学生的饭卡消费记录。这些经历让他在与投资人交流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投资人对他的动手能力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也帮助他在早期成功融资。

除了不一样的人,创业者还可以让投资人看到不一样的“事”。其核心是讲述创业者对某一领域不同的认知和深刻的见解。

这一认知可以是关于技术的。这对技术出身的创业者更友好,因为他们往往对某个技术领域有极其独到的看法。但必须注意,创业者应该将自己的看法用非常清晰且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投资人能够听懂。

另外,认知也可以关于用户需求。创业者可以阐述一个简单但深刻的用户需求洞察。这些小洞察往往要比创业者分析宏观的经济形势来说服投资人投资要有用得多。

一个很好的案例是旷视科技。2011 年,旷视的创始人在见投资人时提到了一种新技术“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这在当时非常前沿,投资人很难快速理解其中的技术逻辑及商业化前景。

对旷视的创始人而言,他的任务就是讲清楚自己对这门技术的理解,并让投资人看到投资这项技术的未来。他用一种非常形象的表达方式形容这项技术实际是让人们拥有一个黑盒,其中包含了几万个参数的方程,人们可以通过不停喂数据让它得出解。数据越多解就越精准,与中国古代的“炼丹”有诸多相似之处。基于此,投资人立刻理解了该技术的基本实现方式。

紧接着,创始人开始讲述这门技术能带来怎样的未来。他举了一个找回被拐儿童的例子。被拐儿童的外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改变,而原有的人脸识别技术靠特征点识别,难以通过辨认被拐儿童童年时的长相来识别长大后的样貌。但深度学习可以输入大量儿童及他们长大后的照片作为训练数据,准确地根据儿童时期的样貌预测成年时的长相,识别率能达到 60% 以上。

投资人往往有很强的想象能力,在听完上述例子后敏锐地感觉到这门技术将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尽管投资人不知道具体应用在哪里,但认为旷视在做的人脸识别确实可以作为第一步,于是果断投资。这是旷视科技早期获得的极其重要的一笔融资。


第四步:触达投资人


当创业者准备好了自己的故事,下一步就是去找投资人聊。那么在哪里找到投资人?关于这个问题,各位创业者们可以反向思考。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你会去哪里找项目?

总体而言,可以分为四个大类:活动、学校、媒体、陌生联络。

首先是活动,最主要的是各种各样的创业比赛。奇绩在对校友进行调查时发现,第一笔融资的来源最多的就是创赛。例如,奇绩校友 Xagent 是清华的校友。公司的第一笔融资就来自清华计算机系的一个创赛活动。还有一个例子,七牛云,一个提供云服务的公司。他们的第一笔融资来源于一个全球架构师峰会。他们的投资人在当时不愿意去 VC、PE 峰会,更想去技术人员多,投资人少的地方找项目。在那个峰会上,这位投资人认识了七牛云团队的成员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谈,最终决定投资,帮助他们在早期快速起步。

其次是学校。学校的核心是校友资源,每个学校的校友资源都很强大。例如,奇绩校友斯坦德机器人,创始人是哈工大出身。他们的第一笔融资是哈工大双创大赛的奖励,一共 10 万元人民币创业贷;第二笔融资出自一个哈工大的校友,这位校友正好是投资人,很果断地给了他们投资;第三笔融资仍有哈工大校友参与。公司创始人通过一个哈工大校友的引荐认识了很多投资人,最终拿到了中兴和松禾的投资。

因此,创业者可以多打听自己的学长学姐是否在投资界工作,或者是否有人在创业,以及在创业的校友能不能帮自己引荐他的投资人。如果可以,你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对几乎所有的投资人来说,他们最相信的推荐就来自于已经投资过的创始人。因此,创业者应当格外重视学校里的校友资源。

第三是媒体。其本质是广而告之,让投资人来找自己。那么具体怎么做?首先,创业者可以和一些科技媒体的小编建立联系。比如 AI 领域的创业者可以和各家媒体负责 AI 专题的小编吃吃火锅、聊聊天,和他们探讨自己对行业的深刻认知。小编在工作中最大的困扰之一就是找不到新的素材和观点。只要你的认知足够深刻,你们就能形成价值互换。他很可能会帮助你免费刊发观点和公司的情况,投资人看到了会主动来找你。

其次,是发论文。奇绩有一位校友 MidReal。其创始人作为一作与姚顺雨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 Agent Fine-tuning 的论文[1],引起了投资人很大的反响,使得他们在融资时比较顺利。

最后一种方式是陌生联系。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的数据库可以看到哪家投资机构主要投资了哪个赛道,然后主动触达相关的投资人。对投资人来说,被创业者主动触达是他们非常乐意的事,因为他们也在找靠谱的人与项目。

创业者还可以采取更加主动的方式,去小红书、Twitter、微博、Linkdln 等平台私信投资人。这样的做法并不会给创业者带来任何损失,反而会有更多机会触达投资人。


[1Chen, B., Shu, C., Shareghi, E., Collier, N., Narasimhan, K., & Yao, S. (2023). Fireact: Toward language agent fine-tuning. arXiv preprint arXiv:2310.05915.




在哪里开始创业?做什么方向的创业?怎么找到联创?如何融资......对于这些早期创业的问题,我们将在奇绩创业公开课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欢迎扫描下图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课程为线上免费公开课。正式版课程已上线,扫码立即观看。

加入 #奇绩创业社区#扫描创业营二维码,提交奇绩创业营申请表,即可【免费】加入社区,【滑动】查看并免费领取创业社区独家资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资源

奇绩创坛
像联合创始人一样,手把手与你一起创业。奇绩创坛成立于2019年,使命是在源头最大化驱动创新,核心产品是创业营,每年举办两届,陆奇博士和合伙人全身心投入3个月,通过创业营投资加速,提供长期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