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寒意尚未透彻,裁员的消息却已如风般在职场四散开来。
在这2024年的岁末,有些人未及把年终奖的遐想拉长,便已被一纸通知截断了生计。科技与互联网行业的变化来得如疾风骤雨,令人措手不及。他们曾是城市的“新贵”,眼下却成了裁员榜上的一串数字。寒潮不仅在天气里游荡,更深入了人的骨髓。
网易
11月底,深圳,网易的某个游戏部门“全员裁员”的传闻流布开来。很快,公司发出公告,称这是“常规调整”,大部分员工已被转岗到其他团队。但细细思量,“常规”二字,其意味却如一块冰,贴在被裁员工的脸上,冷冷地剥夺了他们的热望。
财报上的数字无声地揭示了问题:收入滑落,净利润疲软,游戏业务尤为显眼。网易,这只曾经的大鸟,如今像极了一只风中摇曳的雏燕,力竭飞不高。公告虽轻描淡写,但职员心头的裂痕却已无法抹去。
富途
相比网易的静默,富途的裁员则掀起了片刻的喧嚣。消息初传是40%到60%的人员调整,最终定格在5%的“流动”,公司将之解释为“正常的组织优化”。这“正常”二字,落在被裁的员工耳里,却不啻为一记耳光。
一时间,深圳的街头多了些愤怒的抗议声。有员工手举标语,高喊口号;也有人默默离场,神色里写满了无奈。对他们来说,正常的公司选择成了生活的异常转折,那些未完成的计划和未兑现的期待,在这个寒冬,瞬间成了泡影。
Keep
而Keep,那个曾经叫人满怀活力的名字,如今却不再让人心跳加速。11月25日,他们宣布了10%至15%的人员调整,大约百余人被列入这场“重塑”的名单。
公司发布的声明倒也周到: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为了“提升智能化能力”。这一套辞令之中,隐隐透出几分惯用的商业腔调。然而,被裁的人或许并无心听这些解释。他们曾热爱这个行业,也曾努力撑起这个平台,可如今,他们的生活,却被轻描淡写地划归到“调整”的范畴里。
数字背后
在全球范围,裁员的故事无处不在。Layoffs.fyi的数据显示,2024年初以来,科技行业已有超32,000人失去饭碗。Snap裁了约540人,UPS在俄克拉荷马城的名单上写了304人,Visa在湾区的名录则更长。
这些数字,写在报告里显得冷静而理性,但若细看,却无一不是活生生的家庭、梦想和心血。一位被裁的程序员说,他本以为自己还有时间,但公司告诉他:“明天就不要再来了。”语气淡然,却压得他喘不过气。
冷冬
裁员的冬天,并不仅仅属于那些被辞退的人。对幸存的职员而言,这场风暴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重压。更多的工作,更少的时间,持续的不确定感,这些新的枷锁,被悄无声息地套在了他们的脖子上。
有位职员告诉我,裁员后,他不得不连续几周每天加班到深夜。他的妻子见状劝他休息,却被他一句“下一个也许就是我”堵住了话头。恐惧成了动力,也成了他的枷锁。
寒冬
这样的冬天里,职场人该如何过活?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写过:“吃人的是人。”现代的职场虽非直接的“吃人”,却也以温柔的方式压迫着个体。
但人终究是可以生存的。被裁的人可以去寻找新的方向,未裁的人可以在繁忙里寻找喘息。每个人的抗争,或许微弱,却不无意义。
企业和社会,更需要在这样的冬天中,守住一些温暖与良心。企业是否可以为离职员工提供更实际的帮助?社会是否能为这些人织出一张保障的网?这些问题,或许无法在一夜之间解决,但却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后记
写下这段文字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街头的光景:裁员的人群,继续拼搏的幸存者,还有那些尚未感受到风暴的旁观者。他们或是愤怒,或是平静,或是麻木,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生活的篇章。
冬天固然寒冷,但春天终将来临。在这裁员潮中,也许有人会找到新的希望;也许,有些企业会在裁员后重新出发。而那些幸存者和离去者,他们的故事,仍将继续。
愿我们都能在这个冬天,活得不被生活的寒意压垮,迎来属于自己的新生。
(网图,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