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选择进入温暖的浴缸泡一个热水澡,既可以放松身心,又能够驱散寒意。但你是否知道,这样一冷一热可能导致“热休克”,发生意外伤害,甚至夺去生命!什么是热休克?冬季泡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泡澡时,若水温过高或者浴室环境过热,会导致身体出汗过多,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从而引起休克。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化过于剧烈。
有些人会因温差过大造成身体无法负荷,不仅导致脑中风或心血管疾病突发,严重者会引发突然休克。
虽然都是由热引起的,但中暑和热休克的发病原理不同。
中暑是人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且不通风环境下,体内产生热量过高,汗液大量流失,同时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人体高热,引起头晕、头痛、神志不清等。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中暑多发生在盛夏。
热休克是由于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导致血压波动,从而引发眩晕或头晕。如果血管无法承受血压的剧烈变化,可能会导致脑中风、心肌梗塞等严重症状,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热休克在冬季发生率很高。
有血管相关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热休克。热休克的发病主要由于血压剧烈波动,血管迅速收缩、扩张引起不良后果,因此发病人群大多存在血管相关疾病,患有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人,高龄老人,以及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尤其需要注意。
此外,当人们的皮肤接触到的水温较高时,身体是一直在出汗的。如果泡太久身体会出现脱水,就会感到口渴,甚至会觉得累,因为体温升高的同时自身代谢也相应提高,这也是那些空腹泡澡的人常常会因低血糖而晕过去的原因。
空腹或饱餐后:此时泡澡会影响消化,造成心脏和脑部供血不足;空腹泡澡容易引起低血糖。
饮酒后:由于酒精刺激,酒后泡澡会导致血管扩张速度快,形成低血压,人很容易头晕、站不稳。
运动后或过度疲累时:受到热水刺激后身体容易缺氧、缺血,心脏受不住,甚至会有意外。
发烧未退或注射胰岛素后:此时泡澡既可能引起严重寒战,又会引起低血糖、头晕和体温剧烈变化。
这些安全措施预防泡澡“热休克”——
不宜空腹泡澡,泡澡前调高更衣室和浴室的温度。
泡澡时水温控制在41℃以下,泡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
泡澡后不要突然从水里站起来。
不要饭后、酒后或服用某些药物之后立刻泡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