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晚,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在海南省歌舞剧院首演。
黄道婆历经多年仍未做成三锭纺车,几近绝望。
第四幕《破茧》:黄道婆潜心钻研终于制成了三锭纺车。
第一幕《新生》:黄道婆被风浪卷上岸后被宋五哥所救,见到纺车喜出望外。
第五幕《别亲》:黄道婆回松江前夕,与拜雅深情话别。
第四幕《破茧》:黄道婆在观音阁种棉授徒,布施众生,崖州布、黎锦名扬四海,吸引不同肤色的客商。
崖州风雨织春秋,黎族技艺化锦绸。
“布业始祖”黄道婆,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是我国棉纺织史上的杰出人物,为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9月9日海南省琼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海口首演。该剧集聚省琼剧院老中青三代演员,倾情演绎“梅花版”和“青春版”两个版本,通过“梅花”带新秀、以老传新的接力传承,用琼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以黄道婆波澜壮阔的人生为蓝本,讴歌了其奋斗历程与伟大精神,生动展现了海南纺织文化的历史,为中国戏曲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女性形象。
2022年3月,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正式启动创作,汇聚了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包括一级编剧池浚、陈艺天,一级导演王青,以及一级作曲黄志启等,承载着对古代纺织技术革新者黄道婆的深深敬意,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与现代表达。
“为了让这部琼剧作品更加生动、真实、感人,主创人员组织了六次深入细致的采风活动,足迹遍布海南的青山绿水和上海的繁华街巷等地,只为追寻黄道婆这位伟大女性留下的点点滴滴。”陈艺天回忆。
采风团队在海南探访了可能留下黄道婆生活痕迹的每一个角落,收集着那些关于她的民间传说与故事。每一句口述、每一段记忆,都如同珍贵的珍珠,被主创人员细心地捡拾起来。同时,他们还与当地文化学者、老艺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更是让采风团队对黄道婆在海南期间的生活背景、文化影响及民间信仰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为剧本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素材。
当采风团队踏入上海时,主创人员仿佛又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黄道婆——那个在晚年时依然致力于推广棉纺织技术、改良纺织工具的伟大女性。在这里,大家考察了黄道婆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感受到了她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这些采风感悟为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与深度。
“从最初的《衣被天下》到《先棉传》,再到最终定名的《黄道婆》,剧本历经九次大修改。”陈艺天说,每一次的完善,都让大家更加靠近真实的黄道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女性。
最终创排完成的琼剧《黄道婆》分为七幕,分别是《投江》《新生》《恻悯》《断魂》《破茧》《别亲》《泽棉》,讲述了黄道婆在崖州的生活、学习经历,以及她助力黎族人民改良棉纺织技术,并将其带回中原的感人故事,彰显了人性之美和汉黎团结融合的深情厚谊。
当《黄道婆》演出的帷幕缓缓拉开,舞台上的经纬织线开始交错运动,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艺术世界:舞台中央,一个引人注目的织布横框成为了视觉焦点,它不仅能够上下升降,模拟织布机的真实运作,还能在精心编排的剧情下形成多变、流动的舞台空间。随着剧情的推进,织布横框的每一次变化都恰到好处地引导着观众的视线,将他们带入一个又一个情感与视觉的世界。
“经纬织线的交错运动变化为舞台带来了动态的美感,仿佛置身于一台真实的织布机前,见证着布匹的织造过程。”老戏迷陈阿姨的声音中充满了赞叹与惊喜。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胡佐,以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戏曲艺术深刻理解,将“以虚代实”“以简代繁”的美学精神贯穿于琼剧《黄道婆》舞台设计的始终。剧中在《别亲》的场景令不少观众印象深刻,房屋屋顶上那层层叠加的写实稻草,不仅是对海南地域环境特征的精准捕捉,更是对黄道婆生活轨迹的细腻勾勒。黎族村寨的竹楼木屋和楼梯上的海南特色纹样,将观众引入遥远而神秘的空间,感受着黎族村寨独有的风情与韵味,讲述着这个民族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级作曲黄志启对《黄道婆》这部作品的音乐唱腔设计展现出深厚艺术功底。他以朴实敦厚为基调的音乐唱腔,这种不加雕饰、韵味悠长的风格,不仅让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享受,更能够深刻地触动观众的心灵,使他们在聆听中感受到剧中人物的真挚情感与复杂心境。
黄志启还将琼剧的传统板腔与崖州民歌、松江风情小调、黎族音乐、疍家音乐等多种地方特色音乐元素相融合,这种跨地域、跨文化的音乐融合,拓宽了音乐的表现力,使得《黄道婆》的音乐唱腔丰富多彩,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和感染力。更为巧妙的是,过门音乐中加入人声伴唱的设计,更是为《黄道婆》的音乐唱腔增添了一抹悲壮与厚重的色彩,进一步强化了音乐的情感表达力度,使得观众在聆听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波动和剧情的跌宕起伏。
《黄道婆》导演王青表示,黄道婆开创了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新时代,是江南棉纺织业的奠基人。写这样的女性题材,不仅仅要写她的伟大,更要注重人性的挖掘和精神的提炼,做到写人物、写故事、写命运的三者统一,从而展现黄道婆既底层又崇高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在人物轨迹中体会黄道婆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坚韧不拔、大胆创新等高尚品质。
在“梅花版”的演出阵容上,海南省琼剧院组建了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一级演员林川媚饰演黄道婆,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一级演员符传杰,一级演员张昌义等参演。
“黄道婆不仅是中国古代纺织业的杰出代表,她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在我演艺生涯的众多角色中,黄道婆无疑是最为独特且充满挑战的一个。”提起饰演的角色,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一级演员林川媚饱含深情地如是说。
剧中,林川媚首先面临的是年龄跨度的难题。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黄道婆的一生在舞台上被浓缩成几幕精彩的表演。每一场戏,她都需要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从眼神、步态到语气,都要精准地反映出不同年龄段特有的韵味。这种快速的角色转换,不仅考验着林川媚的演技,更要求她具备深厚的内心修养和对人物深刻的理解。
2019年,林川媚凭借琼剧史上首部以老旦挑梁的全本大戏——原创历史传奇琼剧《冼夫人》摘得第二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功塑造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女将军、女政治家冼夫人的形象。这一次演绎一位我国古代纺织业的传奇人物,推动技术交流与民族融合的杰出女性,林川媚精益求精,再塑一部经典巾帼史诗。
“精明务实、传统保守,但心地善良,是一个将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面性显露无遗的角色。”符传杰在剧中扮演王阿龙,从对家庭生计的关切,到商业交易中的精明盘算,再到面对大义时的最终转变,符传杰将人物内心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他表示,在演绎王阿龙时,尤其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呈现,在人物的心灵状态和情感表达上下功夫,让人物塑造更有真实的“人生感”,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自己的表演空间。
“青春版”《黄道婆》也同样出彩,这一版的创排完成了以老传新的接力传承,极大地提升了青年琼剧演员的艺术水平。
“青春版”黄道婆饰演者青年演员林艳,需要从14岁天真烂漫的少女演到61岁的成熟女性,既要演绎出少女的活泼灵动,又要呈现中年的沉稳内敛,近于青衣,难度颇高,对林艳来说是一大考验。
面临挑战,林艳反复琢磨形象、身段和声音细致入微的表达,诸多前辈和导演与她一起深入研读剧本,逐句分析唱腔设计。“主要在表情、眼神以及肢体动作上下功夫,让每一个眼神都充满对棉花的热爱,对纺车的执着。”林艳逐渐掌握了角色的精髓,通过调整声音状态、步法眼神,一招一式、一唱一念,将角色特征与表演高度融合,做到物我两忘,全身心融入到角色中,演绎出青年演员“风华正茂时”的青春风采。
作者|本报记者 吴雨倩/文 杨鹤/图
来 源 | 海口日报
编 辑 | 陈晓艳
审 核 | 李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