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琼花绽舞台,黄婆巧手织春来,琼剧文化传天下,古韵新声共徘徊。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像一条穿越时空的织线,将海南的历史人文与时代新风编织成锦,让“大国工匠”黄道婆的传奇故事闪耀自贸港舞台。它既是琼剧与海南历史文化的一次深情对话,也是琼剧自我创新和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海南省琼剧院院长 杨济铭
三年心血 精雕细琢
“剧本是一剧之本,要出‘好戏’,就必须先有好剧本。”《黄道婆》的创排过程历时近三年,其间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准确、鲜活地展现黄道婆的人物形象与精神内涵。杨济铭院长表示,“见微知著,从平凡中展现伟大,在历史的厚重感和观众的情感共鸣之间找到平衡,在创作上忠于历史,在情感上打动观众,是剧本的重中之重。”
为了寻找创作灵感,主创团队进行了六次深入的采风活动,足迹遍及上海、西安、昆明等历史文化名城和海南的各个地方。他们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每一次采风,都如同一次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为剧本的创作提供了真实而感人的素材。杨济铭院长深有感触地说:“在实地考察中,我们不仅仅是在探访历史遗迹,更是在体悟黄道婆那种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每一处民间传说,每一个古老的织机,都在诉说着她的故事。”
剧本的创作并非一蹴而就。从2022年3月启动项目以来,省琼剧院共召开了两次大型剧本研讨会和五次主创研讨会,进行了多轮讨论和修改。杨济铭院长回忆道:“我们请来了历史学者、文学专家和琼剧领域的资深人士,对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进行深度推敲,对剧本进行了九次大的修改,每一次修改都是一次提升,力求做到历史的准确性与艺术表现力兼备。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是省琼剧院一直以来的艺术追求,也是对戏迷朋友们负责。”
传统与现代 传承与创新
一根织线连沪琼,黄道婆不仅是跨越民族界限、促进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是勇于创新、推动我国纺织业科技进步的大国工匠,而琼剧作为海南文化的瑰宝,如何在新时代的自贸港文化建设中焕发新生,走好守正创新之路,也是杨济铭院长一直思考的问题。
守正为本,以戏载道。“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将黄道婆的传奇故事搬上琼剧舞台,具有多重的时代价值与深远影响。”杨济铭院长表示,“这不仅是对海南历史文化的深刻致敬,更是对传统工艺与工匠精神的传承。黄道婆以其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了女性担当的象征,通过琼剧这一海南文化瑰宝的演绎,为当代女性树立了坚韧与智慧的榜样,激励她们在社会变革与挑战中勇敢前行、追求卓越。”
创新为要,艺术探索。《黄道婆》创排过程中,省琼剧院大胆尝试,在唱腔、音乐、舞美、服装等方面进行艺术创新,将现代舞台技术与传统琼剧元素结合,用现代审美解读传统,打造出一场既富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现代感的视听盛宴。
“自贸港建设需要文化软实力,而琼剧正是我们展示海南文化自信的一张靓丽名片。我们要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黄道婆》不仅演绎海南人文历史、动人传说,揭示海南纺织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卓越贡献,更要展现海南文化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时代新风貌。”杨济铭院长表示,“琼剧传统的血脉底蕴是根,承载海南文化的精神标识和人文符号,而琼剧作品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用时代质感锦上添花,让琼剧枝繁叶茂,千秋戏梦永芬芳。”
展望未来 众人承志踏歌行
“创作精品剧目,首先要选材精准,选取有群众基础和现实意义的题材。其次,对历史故事的再现要注重细节,通过细节传递情感,用平凡打动人心。最后,要给创作留足时间,反复打磨,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标准。”
在《黄道婆》的创排过程中,省琼剧院全院上下齐心协力,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杨济铭院长感慨道,“在决定谁来执笔编写剧本的初期阶段,是整个创排过程中压力最大的时刻。剧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部戏的成败。我们经过反复讨论和慎重权衡,最终决定由池浚和陈艺天这两位才华横溢的创作者合作,他们的互补风格为剧本注入了新的活力。”
演职人员的奉献精神也让杨济铭院长深受感动。“我们的演员们经常排练到深夜,却依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每一次演出中。甚至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他们依旧坚持不懈地排练。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正是琼剧能够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力量所在。”
杨济铭院长表示,琼剧不仅是海南的文化瑰宝,更是讲述海南故事、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黄道婆》是一次新起点,展望未来,省琼剧院会继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琼剧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中唱得更响、更远。
推荐阅读:
●匠心尽绣琼花绽,丹心共铸戏中魂——专访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主创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线上新闻发布会成功举行,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校 对 | 陈晓艳
审 核 | 李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