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易与享受的
交织之旅
2024年8月17日,学校安排我参与编写祁中百廿校史,受命之初,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充满期待。
编写校史是一项复杂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头绪繁多,需要收集整理资料,甄选资料及走访老领导、离退休教职工和校友掌握第一手资料。
校史遗珠勤采觅
资料碎玉广收罗
吸引、发现
搜索、寻找
当这一份份有价值的记录如宝藏般在手中展现时,我的心情瞬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喜悦所填满。这种发现所带来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材料本身的价值。它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人和故事重新鲜活起来。它让我感受到自己肩负着传承的使命,是历史的守护者和讲述者。这些有价值的记录,将成为校史中温暖而有力量的篇章,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甄选旧迹沙披拣
遴选陈香璞琢磨
甄选资料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面对繁多的信息,需要凭借专业知识和对学校历史的深入理解去判断其重要性和真实性。有时为了核实一个细节,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记录,反复比对,耗费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有时甄选校史资料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面对浩如烟海的文档、模糊不清的老照片、口口相传的回忆,需从蛛丝马迹中探寻真相。一份泛黄的学籍记录,可能揭开某位校友尘封的事迹;一段模糊的影像,也许隐藏着学校发展关键转折的线索。要像侦探般敏锐,从只言片语里拼凑出完整且准确的校史拼图,让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重见天日,使校史不再是空洞的时间轴,而是鲜活生动、饱含情感与记忆的长卷。
比如我在查找孙风(凤)岐老师资料过程中,发现两处不同文章中记载的差异,一是孙风(凤)岐老师姓名的第二个字是“凤”还是“风”,二是孙老师是哪一年到祁县中学工作的,在《祁县中学百年校史》上是1950年秋,校报上是1948年10月,而在祁县中学历任教师名录中记载到校时间是1949年12月。
如何考证甄别?我深入学校档案室,查找学校存档的教职员人事档案。
2024年11月18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寻找,辨认终于在1950年9月的祁县中学校关于教职员工薪金评定调查表、情况登记表的卷宗里找到一张“山西省立祁县中学校教职员调查表”上记载有孙老师的手写体信息,我截取上面一段记录是“孙风岐,于本年十一月任本校体教员”。(档案记录中“本年”根据档案卷宗封面时间为1950年),据此推断那句“本年十一月任本校体教员”表达的意思是孙风(凤)岐老师是1950年11月到校工作。但是不是就此真相大白,存疑之处得以解决?答案是否定的。关于手写的姓名及个人信息,其书写主体尚存疑窦,究竟是否为本人亲笔书写难以判定,且若系本人书写,工作时间的记录亦可能存在记忆偏差。此等问题相互缠绕,形成复杂困境,亟待深入剖析与厘清。在此恳请知晓孙风(凤)岐老师详情的热心人士,积极提供线索与信息,助力解开谜团,消除当前的不确定性与困惑局面。
而走访老领导、离退休教职工和校友的过程则充满温暖与感动。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回忆,就像是打开一扇扇通往过去的窗户。他们有的远在他乡,需要通过电话或视频进行沟通;有的年事已高,讲述时断断续续,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母校的深情。他们回忆起曾经的校园生活,那些老师的教诲、同窗的情谊、奋斗的时光,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
走访耆贤寻旧忆
探寻校友拾华光
我撷取两则和祁中老领导、老校友的访谈与大家分享:
其一,是对已过九旬的老校长的拜访。
2024 年 9 月 30 日上午,我陪同程建平副校长看望了已九十高龄,双眼几近失明且多年被多种疾病缠身行动不便的祁中老校长段现国老师。
走进老校长的住所,虽陈设简单,却整洁有序。尽管病痛与衰老在他身上留下了诸多痕迹,但他端坐在沙发上,依旧透着往昔的威严与不凡。当我们靠近,老校长似乎有所察觉,微微抬起头,努力地“看”向我们的方向,嘴角挂着慈祥的笑意,用略显迟缓却依旧亲切的声音招呼我们。
建平校长轻轻握住老校长的手,趴在老人耳朵上大声问候他的身体状况。老校长回应着,虽言语间偶尔有些模糊与错乱,但那份对交流的渴望清晰可感。不知是谁不经意间提到了学生,老校长的神情瞬间有了变化。他先是挺直了腰板,那原本混沌的眼神仿佛有了光亮,接着便开启了他那熟悉而又亲切的讲述:从小让学生们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正、行得端。我们静静地聆听着,仿佛回到了校园的课堂,被他的讲述深深吸引,也被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所震撼。
而当话题转到时政热点时,老校长更是来了精神。他思维敏捷地分析着当下的国际局势、国家政策,对一些重大事件的理解深刻而独到。尽管他的身体被困于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但他的心却仿佛随着时政的风云变幻在广阔天地间驰骋。谈及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欣慰,那是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眷恋。
看着老校长沉浸在讲述中的模样,我心中感慨万千。岁月无情,带走了他的健康与活力,却带不走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学生的关爱。
分别之际,老校长紧紧拉着我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他的手宽厚而有力,那股力量仿佛传递到我身上,化作前行的动力。他叮嘱我们要将教育的重任扛在肩上,莫要辜负学生们的期望与信任。我郑重地点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老校长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可他顽强的精神却如同一把火炬,在岁月的长河中熊熊燃烧。他用行动诠释着学无止境的真谛,即便身处困境,也绝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此次探望,不仅是一次对老校长的关怀之行,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精神的传承。
其二,是和83岁高龄的老校友赵国玺先生的手机访谈。
2024年11月14日,83岁高龄的赵国玺校友在手机里跟我分享了他在祁中的求学经历:我虽然只读了初中,但母校优良的校风、学风;图书馆多元丰富的馆藏、实验室众多的科学仪器、阅览室“百花齐放”的报刊;特别是我们班主任梁荫蒲、龚肇洪、马融老师及各课任老师,他们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书育人的风范,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激励,使我们这些来自农村不谙世事的顽童学子渐渐开窍,受益匪浅,对自己日后的成长及事业都有深刻影响!
饮水思源,感恩母校,感恩母校的优良校风、学风!感恩母校的老师校领导们!祝愿母校越办越好!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
我能为祖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诞生“添砖加瓦”,倍感自豪!1974年年底,单位拟举办美术展览,邀我作画,我激情创作了“中国核动力之源”(原名“东风浩荡”承蒙彭老总题词易名)讴歌伟业、讴歌伟大的时代!出乎意料,受到共鸣、欢迎!到目前为止,已有二千多位中国核潜艇研制者、领导层、指战员为之题词签名,构成独特的历史见证——中国核潜艇、核电站的诞生及核动力其他国之重器的预研。
祝贺母校建校120周年!
感谢母校当年前卫的教育方针!
感恩母校师长的亲切教诲!
届时我准备赠母校一张长约四米的《赤诚——彭士禄图传》书中插页所提到的《中国核动力之源》画及两千多中国核潜艇开拓、奠基、研制者、指战员为之题签的综合小长卷复制品。(该复制品也被中国核潜艇部队军工馆、海军博物馆、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收藏)
谨为亲爱的母校——祁县中学学子们献上《赤诚——彭士禄图传》拾本!
这两则走访故事,如同一曲悠扬的赞歌,吟唱着老领导与老校友们的奉献与坚守。他们是母校的瑰宝,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他们的精神,将永远在祁县中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昂首阔步。
我在编写校史的过程中,虽然充满了不易,但也享受到了许多独特的乐趣。每一个新的发现,每一段动人的故事,都让我对学校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仿佛穿越时空,与过去的岁月对话,感受着学校的变迁与发展。
编写校史,让我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愈发强烈,更加深刻理解了学校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在这份发现中,我找到了自己在编写校史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坚定了要将这段辉煌历史完整呈现的决心。这既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尽管困难重重,但我深知这份工作的意义重大,我将继续在这不易与享受的交织中,努力为祁县中学厚重而精彩的百廿篇章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2024年11月18日晚8点30分于校办完稿
后记:媒体上报道段现国老师先进事迹的文章很多,其中材料详实、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感人的文章为陈东玖先生发表在“书香祁县”微信平台的文章《全国最美劳动英模段现国》,推荐大家去关注阅读。兹冒昧引用文中两段精彩语句,表达对岁月虽暮,师魂不朽的段老的致敬:
“他从小立下革命志,长大也做党的人!
他战场上敢于牺牲,甘洒热血写春秋!
他毫不利己乐于奉献,对党绝对忠诚!
他是卓越的政治思想工作者!
他是出色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他是爱国主义教育忠实的实践者!
他一生有56次受到各级党组织的嘉奖!
他是用特殊材料锤炼成的共产党人!”
“他一生荣誉无数,多达 56 次受到各级党组织的嘉奖,这一个个嘉奖,是他光辉历程的见证,是他用特殊材料锤炼成的共产党人品质的彰显。他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又似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作者简介:
艾琪钟,祁县中学语文教师,祁县人。
END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