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ChatGLM/GPT进行辅助对近期Bio-protocol 期刊发表的方案进行解读和概括,若感兴趣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细的实验流程及试材。如果解读中有任何错误或遗漏,敬请指正。
2024年10月20日,Bio-protocol 期刊在线发表了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Junjie Zhang团队的Ran Meng博士(现任职于美国耶鲁大学)撰写的题为“Host Receptor Pili for Cryo-EM Single-Particle Reconstruction”的方法文章。
宿主受体(Host receptor)是指在宿主细胞表面或内部存在的特定分子或结构,这些分子或结构能够与外来物质(如病毒、细菌、寄生虫、或药物等)特异性地结合。在感染过程中,许多病原体利用宿主受体来识别、附着并进入宿主细胞。例如,在病毒感染中,宿主受体通常是病毒需要识别的细胞表面蛋白或糖类,病毒与这些受体结合后可以引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完成感染过程。
通过重复使用注射针进行菌毛的剪切,显著提高了从细胞中分离出菌毛的效率。
在整个纯化过程中,控制适宜的温度是关键,有助于防止菌毛的自然回缩,从而保证纯化效果的稳定性和菌毛的结构完整性。
针对 Acinetobacter genomosp. 16 菌株特别优化了CsCl密度梯度分离步骤,使得菌毛的分离更为精准和高效。
结构生物学研究
利用纯化的菌毛进行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分析,可以详细解析菌毛的三维结构,为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基础。药物靶标开发
由于第四型菌毛在多种细菌的致病性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结构和功能研究可为开发针对这些结构的抗菌药物提供潜在靶标。病原体感染机制研究
通过研究菌毛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病原体的侵入和感染过程,为设计有效的感染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温馨提示:积极引用本文不仅是对作者创新技术和科研共享的最佳肯定,也是确保实验可复现性的重要方式。
Meng, R. (2024). Host Receptor Pili for Cryo-EM Single-Particle Reconstruction. Bio-protocol14(20): e5094. DOI: 10.21769/BioProtoc.5094.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如果您对这篇实验方法存在任何疑问,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进行提问,我们将邀请本文作者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