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在临床上被人们形容为最隐蔽的一大“温柔杀手”。通常情况下,在确诊患有高血脂后,都会被医生建议积极调整饮食结构,尽可能保持清淡饮食,减少对肉类食物的摄入,因为肉类食物中所含有的脂肪量比较高。
而关于清淡饮食,很多人都会将其直观地理解成完全不能吃肉,那么,对于患有高血脂以及体内血脂水平较高的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究竟能否摄入肉类呢?关于这一问题,其答案是能吃的。
首先大家要了解,所谓高血脂其实就是指患者血液当中的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超过了一定标准,而我们人体内的胆固醇仅有1/3来源于日常饮食,而剩下的2/3几乎都是由自身所合成的。
所以如果只是单纯的保持不吃肉的饮食习惯,所起到的作用并不会太明显,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甚至还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
此外,肉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其他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吃肉不仅能够帮助人体补充日常所需的能量,同时还有利于受损血管的自行修复,帮助自身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血脂水平。
所以,即便是患上了高血脂症,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是可以吃肉的,而最为关键的是要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在肉类选择、数量控制以及烹饪方法方面多下功夫,就能够实现健康吃肉。
1.合理选择肉类
要想健康吃肉,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肉类食材的选择,在这里首推“白肉”。像经常食用的鱼类、虾类以及去皮的鸡肉等都属于白肉,相较于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白肉中所含有的优质蛋白以及不饱和脂肪酸会更为丰富,同时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脂肪量也相对更低,合理食用能帮助人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的浓度,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2.控制好数量
每天保持50~75g左右的肉食摄入量就足够了,大概是自身手掌大小的一块,虽然摄入白肉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帮助,但摄入量过高也会增加人体负担,除了会增加肥胖以及血脂升高等情况发生的风险外,还可能会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
3.掌握烹饪方法
关于烹饪方法,也一定要科学使用,最好是保持清淡。尽可能使用清蒸、水煮、凉拌的烹饪方式,在炒菜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油盐的添加,这样既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肉类本身的营养价值,同时也能对体内的血脂水平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链接:它是著名的“长寿菜”,能调理多种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