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者:海辰、哲兰
如果你不去靠近自己、觉察自己、了解自己,又怎会知晓是什么正在阻碍着你呢?
邀请伙伴们跟随诚哲老师第二天的课程,去看看那些被自己列出来的规条,我们如何去一一探索,去问问自己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那些被牢牢抓着的未满足期待你还要抓多久?你准备何时放下呢?
你与规条的关系是怎样的?规条是束缚着你的,还是你拥有规条,规条是为你服务的?还是让人成为了实现规条的工具?学员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启了新一轮的探索之旅。
学员们在深入讨论中发现,有些规条并不是那么容易被自己觉察到的,它们在日常生活是通过具体的期待展现出来,当期待不被满足时才会形成看法,从而带来强烈的感受体验,形成了自己的阻碍,当规条发生转化,就会带来外在的变化。
学员A说,学习讨论中给她带来很大的启发,他的内在与规条的画面有了变化,即我拥有我的规条,它装在我的口袋里,它是我的工具,是为我服务的,所以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来做出适合的调整。
在规条转化的集体智慧中,发现了一些共同的部分:
好孩子一定要听话;
钱要省着花,该花的才能花;
绝对不能浪费粮食;
求人不如求己;
以和为贵,一定不要表达差异,能忍则忍;
……
每个规条都凝聚着生存的意义、包含着核心智慧,当下你能够去做的就是增加弹性、可能性和拓展更多的选择,为规条带来调整与转化。
如“不能和父母顶嘴”可以赋予“顶嘴”不同的意义,即我可以和父母有不同的意见,我可以表达我的不同意见。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以及同事关系中都适用。
学员B说,在老师授课时我感受到自己有些烦燥,觉察发现我对老师有一个期待,期待老师把规条转化全部教给我们,我看到了自己的心急与“拿来主义”。
跟随自己40、50年的这些规条,转化谈何容易?首先是要能发现这些阻碍;第二是你要有转化的意愿,然后才有可能去向一点一点地调整,有了更多可能性的创造。
让我想到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规律。
学员C被诚哲老师邀请上去做雕塑。
老师递给他一只包,“这是您的一个未满足的期待”“又来一个”,一件一件的物件被学员抱着的、脖子上套着的、手臂上挂着的,背上还背着的(另一位学员)。
学员C用力地挪动自己的脚步,没走几步就喊了起来:“走不了啦,背不动了。”他把“未满足的期待”放下一大部分,留下他能够承受的小部分。
你会为那些未满足的期待做些什么呢?是抱着不放、还是放下,或是替换,还是自己满足自己呢。
很多时候,或许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背着许许多多未满足的期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背了多久了?也有可能那个未满足的期待变成了执念。
学员D说,自己一个未满足期待,那个期待是期待母亲能够看见她。而她的母亲是一位盲人,为了让母亲能够看见她,她说她拼尽了全力。
诚哲老师问,如果这辈子你的母亲无法用眼睛来看见你,你能接纳吗?她回,在心里不接纳。老师让她用心去体验母亲正在用她整个人、母亲用她的心全然地看着她的女儿,让母亲欣赏与自豪的女儿。
现场学员都有被感动到,学员D的这个未满足期待里饱含着深沉的爱。
很多时候很多事没有答案,只是生命当下最最真实的体验。也没有对错、好坏,只是在这个当下问问自己,这样对自己是好的吗?
对你这个生命是好的吗?我能够为当下的自己做些什么呢?就带着这样的思考去联结自己的生命,回归自己,回归生命。
诚哲慧语:
并非每一规条都需要转化,在当下依然适合我们的是不需要转化的。当其给我们带来阻碍和影响的时候就可以在我们的主动选择下去做出调整,让其更适合当下的我和我们的生活,带来放松与幸福感;
即使当下还做不到调整与转化,但如果可以增加调整和改变的意愿,也会为我们带来内在的一点点松弛感,从而带出规条的变化。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