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们看不见彼此的内在,一如我们看不见水平面下的冰山,因此,我们只能猜想、揣测、自以为,冲突因而产生。
本期精选14期读书会学员安欣 分享参加《萨提亚深层沟通力》读书会的体验与收获,希望你也能够从中获得滋养与成长。
最近,我在孩子发脾气时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方式——我没有指责她,而是给予了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一刻,她逐渐平静下来,开始向我倾诉内心的压力和恐惧。她告诉我,自己怕做不好,怕同学嘲笑,甚至在无聊或压力大的时候,用笔尖扎自己的胳膊来减轻内心的不适。她流着泪,向我倾诉自己的不安和自卑。
之前,我一直觉得这个大大咧咧的孩子似乎没有那么多心思,却没想到她的内心承受着如此巨大的压力。这让我明白,孩子的脾气背后其实是对生活的无力感。我意识到,唯有爱能给予她力量,于是决定用更多的爱去支持她。而我能够发生这份转变,多亏遇见了《萨提亚深层沟通力》!
那天在家和爱心理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萨提亚深层沟通力》读书会的招募,因为崇建和敬唯老师合著的这本书在刚刚出版时我已购买阅读,所以这次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读书会,并分享给朋友一起参加共读。
参加完21天的读书会,我收获了许多对自己和孩子的理解懂得。在这个过程中,我欣赏自己在读书、打卡和觉察方面的坚持和努力。
读崇建老师的生命历程故事,令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生命历程,特别是18岁时的创伤,我终于可以看见它了,而不再是抗拒。这也让我开始关注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承认自己的情绪,不再急于说服自己,学会了接纳自己的情绪。
21天的共读让我再次回归自己,明白了表达的重要性。表达情感不仅是自己的课题,也是与孩子建立联结的关键。当孩子不想写作业时,我尝试用好奇的对话去引导,结果因为带着很多的期待和要求,孩子会很抗拒,甚至有时会情绪爆发。
在不断的学习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好奇并非真正的好奇,觉察到在孩子表达做不到或不想做的时候自己内心情绪是无奈、急躁,是堵塞,是不接纳的。所以,看似好奇的对话其实带着情绪的,是在头脑层面的,这样让孩子更加烦躁,情绪更加激烈。
后来,我调整自己,接纳自己暂时做不到,不再急于给方法、急于疏导孩子帮助孩子,不再用沉默逃避打岔。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我就只是表达关心。当我问孩子是否需要妈妈的关心时,她点点头,温暖的拥抱让她安静下来。原来孩子需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感受到温暖与爱。
放学时,我也不再只是关注她的学习,而是发现她非常自律,自己有计划地核对作业,练习演讲。过去我总是太过操心,而现在,我决定把关注点转向自己,回归内心。
通过这段经历,我明白了联结自己才能真正表达关怀。只有在自己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陪伴和支持孩子。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在爱中成长,在关怀中陪伴,期待和孩子一起走过更多美好的时光。
接下来1-3个月,我计划尝试享受生活,积极面对挑战,让孩子承担更多责任,自己则专注于自我关爱。未来一年的关键词是“成长”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