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伪心理咨询师”正在侵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

健康   其他   2024-09-18 10:02   广东  

  壹心理旗下行业媒体  

  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01 

你好,这里是壹心理旗下行业媒体:心榜。

壹心理是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一直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广大的心理从业者,帮助大家在专业上成长和进步。

各位心榜的读者,应该都注意到,最近一两年,心榜有多篇文章,都涉及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是因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中科院心理所进行的国民健康心理调查显示,中学生抑郁检出率为24.6%,四分之一的孩子有抑郁症状。

国家卫健委做的流行病学调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17.5%。

南京脑科医院做的研究显示,全国中学生非自杀性自我伤害的发生率高达27%。

近年来,包括卫健委、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也是不时都会发布文件,强调注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求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

这两年的两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提案,也都是成堆地出现。

同时,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少家长遇到问题会主动为孩子寻找心理健康咨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儿童青少年群体,正逐步成为心理行业的主要受众。

对心理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件好事:全社会都在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了,而我们作为从业者,也终于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到孩子们了。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儿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市场,其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

很多家长,他们并不是帮孩子找真正的专业心理咨询师,而是找到了各种“割韭菜大师”。


 02 

......孩子热衷看电视,不愿出门玩怎么办?那就把孩子锁在屋里,把电视转换到没有节目的频道上,满屏雪花并开大音量发出噪声。小孩一害怕,以后就再也不想看电视了。
上面这段让人吐血的话,是北京一名妈妈马洁,前不久听到的一个儿童心理讲座的片段,主讲人自称某知名高校“心理学特聘顾问”、二级心理咨询师、某电视台青少年频道顾问等。

可以想想看,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如何能做好儿童心理健康工作?

但问题在于,很多家长找到的,都是这样的咨询师。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家长本身缺乏对心理健康咨询的正确认识,而心理这一行,又龙蛇混杂,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大量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涌入这一行业。

不客气地说,就是什么阿猫阿狗都敢进来参和一脚

《法治日报》的记者在调查中就发现:

市面上有很多独立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工作室里,不少从业人员并没有专业的心理学学位,只是经过相关项目培训学习,考取机构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后,即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而很多所谓的“相关培训项目”,可能就是那种所谓“三个月快速拿证”、“无门槛易上手”、“提供正确答案&帮考试”、“拿证后月入十万”式的心理培训机构所提供的项目。

可以想见,这样培训出来的“咨询师”会是什么样的:

拿着一些二手甚至三手的所谓“心理学知识”,以此来判断来访者出了什么“问题”,动辄就给人贴标签。

之前心榜也分享过新华视点对此的报道:许多不正规机构培训出来的咨询师,动辄就根据来访的只言片语,说人家有“抑郁症”什么的(详见:央媒再度曝光心理咨询乱象:拿证只需几个月,收费动辄几千元)。

同样的,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领域,也存在着一大堆这类喜欢给人“贴标签”的咨询师:“比如有的机构会直接以‘叛逆孩子特训营’等为自己的心理咨询服务命名,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并不能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法制日报》:只倾听不给专业意见,有证就能干儿童心理咨询师?)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表示:“儿童心理问题的标签化,大多是为了满足营销和商业运作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干预是一个涵盖问题评估、目标设定、形成治疗计划、实施干预、进行监测评估、维持和预防复发等多方面的一个复杂过程。”

而这种机构出来的“割韭菜大师”们,也许不懂得这种“复杂过程”,但往往特别懂得“营销和商业运作”。

他们也许不懂心理学,但却很懂用户心理

面对适龄男女,就推出“三个星期保证脱单”大礼包、“情感挽回”一条龙服务等等。

而面对为孩子的各种问题感到焦头烂额的父母,就推出各种如何“30天戒断网瘾”、“一星期远离游戏”、“咨询结束后永不再厌学”等等服务。

而很多父母,就愿意找这样的咨询师。


 03 

在北京三甲医院从事儿童心理治疗工作的李医生,对《法治日报》的记者透露,自己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家长们的“你能不能开导一下孩子”。

这句话恰恰反映出:不少家长不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疾病,没有意识到需要治疗。

其实很多家长,对“心理问题”这个词是抗拒的,他们虽然去找咨询师找心理医生,但骨子里还是讳疾忌医,只是希望对方“开导一下孩子”,一旦心理工作者指出孩子的心理其实是出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疾病症状,他们就会开始排斥。

所以才会出现一些很极端的案例,比如在江苏省某精神卫生中心工作的吴华(化名),就曾遇到过这样一起案例:

“孩子已经有自残行为,当觉得在家里非常压抑、与父母无法沟通时,就会拿刀片划自己,但父母认为孩子太矫情,哪怕孩子主动提出要看心理医生时,父母仍不同意。后来孩子偷偷来看医生,我们建议药物治疗,但家长知道后对用药很排斥,他们觉得用药就认定了孩子是精神病。”

专业的心理咨询,是通过一段良好的咨访关系,给来访者提供一个自我成长的安全空间,帮助来访者看见并清理过往经历遗留下来的心理创伤。

但很多父母,其实是不愿意面对孩子心理有创伤这个事实的。

反而是像上文提到的那个提出“满屏雪花并开大音量发出噪声”,好让孩子感到“害怕”,并成功地“再也不想看电视”的所谓咨询师,才是很多家长想要的——

说白了,很多把孩子送去看心理咨询师/医生的父母,心态跟那些把孩子送去给杨永信电断网瘾、把孩子送去给豫章书院殴打、虐待以学会“孝顺”、“听话”的父母一样。

他们并不承认,也不希望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他们想解决的是孩子的网瘾问题、厌学问题、不听话的问题。

他们并不希望有一个专业的咨询师来帮助孩子“自我成长”,他们想要的是一个能帮我把孩子的“毛病”都给矫正过来的大师。

那些“割韭菜大师”们,最擅长的,就是迎合这种需求,进行宣传和营销。


 04 

当然,父母希望孩子不再厌学、不会上网成瘾、不会沉迷电视,本身并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我们的很多父母,心里面有一种绩效至上的功利主义心态,简单来说,就是:什么有效,你就给我用什么!电他能让他戒网?那就电他!打他能让他听话?那就打他!用噪音吓他能让他不再沉迷电视?那就吓他!

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最在乎的是最后出来的“效果”与“成绩”,而孩子身心的健康、快乐,反而是被忽视的。

在这种绩效至上的功利主义心态里,并没有任何人文关怀的位置,因为人文关怀,需要的是平等的对话、看见他人内心的真正需要、尊重他人内心真正的需求。

而对很多父母来说,最重要的,从来不是孩子内心的需要,而是自己想要什么:我想要一个听话的孩子,我想要一个不厌学的孩子,我想要一个没网瘾的孩子,谁能用最有效的手段,帮我塑造出这样的孩子,我就把孩子交给谁“开导”。

其实,这也不仅仅是父母的问题,像心榜之前分享的文章,也提到了很多学校把心理健康筛查弄成了“筛选”,一旦发现个别学生流露出有心理健康问题倾向,就会出现辅导员轮番关怀,甚至会告知家长,要么休学,要么陪读的情况。

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绩效至上的功利主义心态:

学生在校不出事是学校第一要务,什么样的手段能让学校“不惹麻烦”就用什么手段,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能不能得到保障,隐私会不会得到保护,都不在考虑范围内,至少不会是主要考虑的问题(详见:一定要警惕学校心理健康筛查的副作用!

这两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被广泛讨论,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包括:规范心理健康服务行业标准、制定政策和立法做好顶层设计、加大媒体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形成重视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等。

这些建议当然都是非常好非常实用的。

但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如果我们的家长、学校,一直用这种绩效至上的功利主义心态来看待我们的青少年,缺乏对对他们内心基本的人文关怀,并不关心他们内心真实的需要,那么再严格的行业标准、再完善的服务体系,最终都会变异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再一次戕害,青少年心理服务行业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大的发展。

因为真正能够提供满足这种功利主义心态的青少年“心理咨询/治疗”的,往往都是那些“割韭菜大师”,而非真正的专业心理咨询师。


—END—


壹心理简介:

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专注于心理健康的全民普及。创业 13 年来,用户覆盖 137 个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心理知识科普,发展到包括心理体检、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组织(学校)心理服务等在内的多形态、立体化的综合性心理服务平台。

为你推荐:


我想告诉你,不论你是缺乏心理学相关经验却对心理学感兴趣,希望把兴趣发展为职业,为自己带来收入的“素人”;还是已经考了心理相关证书,但缺乏从业技能和工作机会,正在为工作发愁的“咨询师预备役”。

只要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只要你有恒心、有耐心、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都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成为一个专业的助人者。

2024年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
 开营补录,名额有限!!
怀揣咨询师梦想的你
快来「执业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
开始你的执业第一步吧~
▽▽▽

↑点击图片,添加壹心理规划师,免费职业规划↑
 ① 专业顾问1V1职业规划 
 ②全套108页《心理咨询师入行手册》
 ③ 1份心理咨询师执业地图





想入行该问谁?

试试加入【咨询师入行】交流群

↓↓↓↓↓

 扫码加入 

 备注:入行 

适合:所有想成为咨询师的朋友

分享:入行资讯、入行交流、个案演示、学习资源
大咖专访:徐凯文沈家宏黄伟强武志红申荷永黄启团柳智宇黄仕明胡慎之旷智勇

行业资讯: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纳入医保2024年新增心理学类专业硕博学位授权点2024青少年抑郁症报告海精卫中心成立心理学院清华大学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热门文章:死亡率远超抑郁症的精神疾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有多难?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到了崩溃边缘李子勋:80%的咨询师都会放弃在心理科找到女儿自杀真相

心榜
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