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
事实就是,经济下行,大量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中年人面临35岁被裁员。
过去只是服务于老年为主的社区食堂,因为便宜,成为许多年轻人解决吃饭问题的地方。
再比如,很多失业群体,盯上了免费公共机构的资源,比如图书馆的座位一座难求,很多人就在这里泡一天,享受免费的水、免费充电头,以此打发时间。
甚至有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深夜时段已经成为部分年轻人“寄居”的场地,他们是连租房这笔钱也最好省下来了。
我个人认为,经济下行周期人的心理状态,和上行周期会有较大不同,在家庭养育、婚恋观念、自我意识等方式,都会有较大变化。
比如,对家庭的重要性会如何看待,对“一代不如一代”如何应对?
比如,对婚姻恋爱是否还能继续自由,还是迫于经济压力?
过去40年,国内绝大部分的心理理论、心理培训,其实是在经济上行周期下创立和完成的,绝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师也是接受了上面这些理念熏陶并培养出来的,所积累的工作经验也是如此。
这一部分,是否能够简单套用过来,去适应当下呢?还是要从头到尾,进行理论到实践的再造?
我认为,这里其实有大量的课题需要做,而这才是当下真正迫切的任务。
希望看到的是,有更多心理工作者能够站出来,深入一线:
当然,对于咨询师来说,或许经历过,能够更好地共情中产下沉时代的来访者们。
当很多人的收入下降,或者对未来的预期悲观,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能拿多少钱出来做咨询,或者能不能拿出钱来呢?
从商业角度看,为了匹配消费者当下的消费处境,很多商家已经自觉降价,打折甩卖。全国很多商业地产,也在主动降低房租,让商家能够经营下去。
咨询服务当然不是简单的商业产品,但是也需要面对基本商业逻辑,不能说我认为自己的服务还是值这个价格,所以完全不顾市场形势的变化。
更何况,当商业都开始降价以贴近消费者了呢?
事实上,如果咨询费用继续保持原来水准,可能才是一个真正值得思量的伦理问题:
当来访者的经济情况不佳,你还要继续维持你原来的水准,你把来访者的处境置于何地?
这不是给一个例外、破例的问题,而是主动的、系统性的下调。
今后自己的经济情况,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好了。你做好这个准备了吗?
如果接受不了,那可以转行,或者兼职找补。你又做好准备了吗?
我个人认为,严老师的问题在国内产生争议的实质,其实也是这一点,只是在很多讨论中被有意无意地加以忽略了。
所以,难道到时候我们还要讨论一下,咨询师去跑滴滴、送外卖的伦理问题、理想化破灭问题吗?这就真的变成“何不食肉糜”了!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听过许多人的故事,也有了自己的故事。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4500小时,人际整合取向,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历史人文、社会心理学、哲学思想史。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专注于心理健康的全民普及。创业 13 年来,用户覆盖 137 个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心理知识科普,发展到包括心理体检、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组织(学校)心理服务等在内的多形态、立体化的综合性心理服务平台。
为你推荐:
想入行该问谁?
试试加入【咨询师入行】交流群
↓↓↓↓↓
扫码加入
备注:入行
适合:所有想成为咨询师的朋友
行业资讯:2024年新增心理学类专业硕博学位授权点丨2024青少年抑郁症报告丨上海精卫中心成立心理学院丨清华大学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丨2024世界大学心理学科排名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