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曦,男,甘肃西和稍峪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毕业于天水师专,从事义务教育二十余年,闲暇时偶尔写点文字自娱,喜欢传统文化,爱好搜集整理西和方言熟语,编写有《西和方言熟语释例》
白露漫谈
郭晨曦
时间过得真快,眼看将近白露,不由得让人记起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名句,感觉“月是故乡明”恰切地道出了在外游子一种难以割舍的思乡情结,才记得我也有好长时间已经没有回过家了。谚语有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天到了白露,夏的燥热会明显减少,更多的则是秋的静谧。
白露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露,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之所以将这一节气称为“白露”,是因为这一时节“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色也,而气始寒也”。就是说,在这个节气中,湿气开始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凝结,而秋天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又是属金,金为白,故名。
古人在《孝纬经》中有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居易的诗《暮江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每当白露前后,月亮就会如同弯弓一般挂在天上,在皎洁月光的照耀之下,露水美得像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气象学上,节气至此,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这一美名。
白露时节,按照老祖宗说法,正是“早温、昼热、晚凉、夜寒”的日子,也就是说“一日而四时之气备”。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白露节气时,昼夜温差最大,秋高气爽、全年昼夜温差大,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前后,阴气逐渐加重,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大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露珠。
关于白露,俗语有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一直以来,露水被认为是烹茶的上品,乾隆皇帝在驻跸圆明园时,命人采集荷叶上的露水,在荷亭烹茶,写下《荷露烹茶》一诗:“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皇帝的诗未见得高明,但以凝于荷叶富有馨香的露珠烹茶,想来也是一种难得的浪漫体验。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写到:“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中国自古有依恋故乡的情愫,当游子背井离乡,漂泊无依之际,白露节气前后开始迁徙的鸿雁也成了一种特别的情感寄托。
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此时,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种即将开始。白露时节正值秋忙之际,农谚有“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此时棉花逐渐进入成熟期,农人们要将绽开的棉花及时采收。“麦到芒种秫到秋,黄豆白露往家收”、“处暑高粱,白露谷”,白露也是大豆、谷子的收获时节,田地里到处都是农人忙碌的身影。
在《诗经·蒹葭》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浪漫诗意,也有“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和“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的写实诗句,诗中白露,是露水,更是仲秋时节的白露节令!在月色盈盈的秋夜,承载着千年诗意的白露,正穿过春风夏雨,缓缓向我们走来。
——相关精彩链接——
↓↓↓↓↓
【职称评审】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系列职称评价条件标准(全省有效)
【职称评审】甘肃省县以下基层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基层有效)
【名单公示】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甘肃省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名单的通知
【获奖名单】关于公布甘肃省第一届中小学作文书画作品征集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
【名单公示】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3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部级精品课”名单的公示
【名单公示】关于公布“中国梦—行动有我:2023年全国中小学德育视频课程和 教育案例征集展播活动”推荐结果名单
【名单公示】甘肃省教育厅关于2023年中小学“千校万师”省级赛课结果的公示
【作品发表】《雪花与梦》发表于《天水日报》2024年1月1日“大地湾”副刊
【作品发表】《兰州日报》2024年1月23日副刊《雪花落(外四首)》
【作品发表】《兰州日报》2024年2月15日副刊发表《年夜饭(外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