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经学论坛“文献·制度·阐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纪要

文摘   2024-12-08 09:24   江苏  



     11月23日上午,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经学研究所主办,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协办的首届江南经学论坛“文献·制度·阐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开幕。会议围绕经学文献、经学与出土文献、经学史、经学制度与文化及经学思想与阐释等多个方面展开研讨,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美国、日本36所知名高校的65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学者聆听报告


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中国经学研究所所长徐兴无教授主持。他首先感谢了两家协办单位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和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以及北京大学儒藏研究中心、荆州博物馆、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专业等学术单位对本次会议的支持,表示本次会议旨在探索新时代的经学研究方向,推进《江苏文库》“文献编”与“精华编”的工作,刚刚成立的南京大学中国经学研究所及其创立的“江南经学论坛”,将成为经学研究的服务平台。他还联系今年11月上旬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提出作为中国古典学的核心知识领域,经学研究担负着重要的时代责任,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大家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开拓经学与古典学的研究。


徐兴无教授主持开幕式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童岭教授致辞。他忆及南大文学院建院110周年以来,自李瑞清先生起便重视经史研究,王伯沆、黄季刚、汪辟疆、胡小石等前辈学者更是精研经史小学。时至近代,南京大学文学院首倡国际性学术交流与文献沟通,积极推动域外汉籍研究,与海外知名高校建立访学与交换等学术联系。童岭教授期待研讨会守正创新,昌明学术,为中国经学研究的发展、中西古典文明的互鉴作出新贡献。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国安教授在致辞中对各位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苏州与中国经学的学术文化渊源以及苏州城市学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教学概况。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陈致教授在致辞时指出,江浙地区的江南是清代考据学的核心地带,苏州更是其中的腹地,诞生了顾炎武、惠栋等开创性的经学大家,在这一地理、文化与经学交汇之地,正合回顾与发展经学研究。他代表与会嘉宾表达了对会议表达了支持与激励之情。



童岭教授致辞


陈国安教授致辞



特别演讲


由美国杨百翰大学人文学院韩大伟(David Honey)教授、荆州博物馆蒋鲁敬馆员带来的两场特别演讲表明,展示了经学研究的新方向:海外汉学研究与译介、出土文献的发现与整理。韩大伟教授以视频发表了中文演讲《井底之蛙:我五册系列的〈中国经学史〉》,遥寄对大会的祝福,叙述了自己的经学研究历程与计划。韩教授回顾并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宋淑洁编辑对《中国经学史》中译本前三卷译介与出版的贡献,指出江南,尤其是南京,是新近出版的第三卷《中国经学史·南北朝、隋及初唐卷》(童岭、陈秋、李晔译,徐兴无、刘雅萌校)中内容的主要发生地。韩教授还深情回忆自己于上世纪80年代至南京寻访古迹,游至清代邓廷桢所居万竹园之故地的情景。


韩大伟教授作特别演讲


荆州博物馆蒋鲁敬馆员作了题为“古典重现:纪南城周边新出战国竹简”的学术报告,对秦家嘴 M1093、王家嘴 M798 和枣林铺造纸厂 M46 出土文献汉墓的概况与出土文献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通过出土文献整理,经典研究将迈过疑古时代的真伪问题,真正进入了下文献与传世文献相融合的时代,对经学研究的料和方法均提供了新的启发。



主旨演讲


大会主旨演讲阶段由南京大学中国经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宗友教授主持。四篇主旨演讲针对经学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分别从考据学、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等不同角度展开讨论。


张宗友教授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虞万里教授作“何休《公羊传》所据本寻踪”演讲。在熹平石经未出土及未经整理之前,《公羊传》的文本仅有何氏《解诂》本传世,因此,何休《公羊传》文本的渊源成为《春秋》学史上的第一等问题。经过缜密的剖析,虞万里教授发现何氏《解诂》的文本既与熹平石经所载的《严氏春秋》《颜氏春秋》二本有异,也与董仲舒《春秋繁露》所据文本相异。虞教授取纸上之文献与石经文本的形制对勘,论证何休的文本乃依据羊弼、李育等所传的、与严彭祖、颜安乐二家《公羊春秋》有别的文本,再依胡毋生解经条例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改,形成了何休心目中最符合胡毋生所传的文本。虞万里教授以精密典范的考据方法,提示了汉代经学文本的生成机制。


虞万里教授作主旨演讲


香港教育大学人文学院郑吉雄教授作“经术与世变:近现代经学之转折”演讲。郑吉雄教授曾在两岸数所高校任教,对经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有独到的观察与思考。他主张,经学研究除搜罗佚籍外,更应反思经术与经世的关系。他以“经术与世变”为总题,提出了八个方向的研究课题。即:经术与政治;《经世文编》;经学与教育;挑战与回应;中国大陆经学的前景;台湾经学的转向;经学新方法的揭示;经学推向国际之尝试。郑教授的思考与倡议深具前瞻性,规划了广阔的经学研究前景。


郑吉雄教授作主旨演讲


南京大学文学院程章灿教授作“山中的经学史——南朝经学的山岳背景”演讲。他从六经讲经场所的改变、儒家经典推动山岳认识的深化等角度,勾勒六朝经学在“山中”发展的历史线索,丰富并深化了对于“山中的六朝史”的论述。程章灿教授以他对汉代文献、经学史深切著明的理解与把握,拓展了经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展现了较传统学问更加丰富、灵动的研究取径,极富启发价值。


程章灿教授作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教授作“‘实事求是’之学源流考”演讲。他从《汉书》河间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出发,在充分梳理历代关于“实事求是”的史料和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提炼具有代表性的见解,作出了进行了精到而富有历史意识的分析,揭示了“实事求是”这一经学观念由古至今,从治学精神拓展为经时济世的方法,开启了近现代中国变革和革命的基本精神。演讲极具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吴飞教授作主旨演讲


分组讨论


23日下午和24日上午,会议进入分组讨论阶段,依照主题相近的原则,分为三个大组,共有九场讨论,每组设有召集人、主持人,报告人和讨论人,旨在激发学术与思想的对话和碰撞。


会议代表作分组讨论(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闭幕总结


24日中午,会议进入闭幕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徐建委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卢鸣东教授和国家图书馆《文献》杂志张燕婴主编分别代表三个分组作学术总结。


徐建委教授的总结认为:第一组的研讨以《诗经》和《尚书》为主,围绕文本编纂与西周初编情况、出土文献背景中对诗书语料的重新解释、《诗》《书》和《易》的目录学史,经学学术史和《尚书》学术史以及谶纬研究等方向开展研讨。他分享了自己对当前经学史研究的印象,倡导在清代学者建构的经学体系之上建立现代经学应该着重探讨经学文献本身而非外围,强调经学与政治史、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等领域的互动。


徐建委教授作学术总结


卢鸣东教授依照场次顺序以及论文性质分类,逐篇评述论文主旨。第一场主要以礼乐为主,王锷教授、贾海生教授和吴国武教授各由先秦服制、应公以器绝宗与黄式三之礼容学论礼,之后郭永吉教授与付林鹏教授分别论六朝与先秦之乐,汪鹏博士则综论礼乐及思想史。第二场中,曹虹教授论韩愈与孟子之关系,张涛教授论宋孝宗与史浩之关系,郭院林教授、沙志利教授与徐渊教授分别从汉代《左传》学、章太炎《左传学》与三传义例言讨论《春秋》学的问题。第三场中,郭静云教授讨论大令与天命,王华宝教授论俞樾《论语》研究,顾迁教授重探《论语》仁、义、礼、智、信关系,杨新勋教授论《古文四声韵》之版本,虞思徵博士比较清代《列女传》版本与注本,王楚博士探讨汉代人名与巫术观念,王赫博士由《四书大全》论理学思想。最后是卢鸣东教授论香港经学。三场讨论,十八篇文章,综合礼乐、《春秋》、《论语》与六朝以来学问之发展,翔实丰富。


卢鸣东教授作学术总结


张燕婴编审总结,第三组涵盖一个历史长时段,上到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下至章太炎先生从事教育的民国时期。具体而言,以先秦两汉与清代研究为主,亦不乏唐宋明等朝代的经学研究,涉及经学话语、世家、学官、文献等方面的探讨,这些成果均表明经学是传承两千多年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学术之大宗。张燕婴教授提出,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倡导之下,应当深入探讨经学在新的古典学时代怎样有所作为。


张燕婴编审作学术总结


学术总结之后,会议邀请四位学者发表与会感言。谈到对中国经学研究及其海外发展的体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道扬书院吕宗力教授指出,当前学科壁垒的情况下,经学要突破自身限制,与子学、史部和集部文献等参照融合。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郭永吉教授指出,经学最初的精神正在孔子通古今之变,如何对应古今、达到传承,责任正在我辈学者。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高田宗平教授希望促进中日学术交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经学研究和经书研究,并简要介绍了日本由古代到近世初期的汉籍接受史和汉学史的主要特征。北京大学中文系漆永祥教授认为会议论文主题丰富深刻,既有经学版本目录与制度方面具体而微的问题,也有涉及文化史、思想史研究的宏观讨论,在传承与阐释两方面均充分展示了现代经学的特色。


吕宗力教授、郭永吉教授、高田宗平教授、漆永祥教授分别发表感言(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会议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建院11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承续前辈学人经史研究之积淀成就,探讨经学的“文献·制度·阐释”,体现了当代学人的责任与担当。


文字丨沈佳楠 徐兴无

图片 | 涂小马 梁   爽 罗宝航 季开来

责编丨蒋馨怡

审核丨童   岭

皇华皇华
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旨在集聚东亚汉文典籍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学术力量,探索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与文化精神,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文化复兴提供有益的学理认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