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让永嘉昆曲“戏”水长流

文摘   2024-06-08 14:32   浙江  
温州是南戏发源地,永嘉昆曲是温州现存最古老的地方传统戏剧种类,作为中国昆曲流派中独具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支脉,永嘉昆曲被誉为研究南戏的活化石”。以立法保护永昆的活态传承,《温州市永嘉昆曲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将为永昆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引擎。



423日下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温州市永嘉昆曲保护条例》。

温州是南戏故里,昆曲为“百戏之师“,永嘉昆曲是南戏嬗变、衍化的产物,是研究南戏的“活化石”。2001年,永嘉昆曲作为昆曲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5月,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对抢救和振兴永嘉昆曲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永昆的保护应列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计划之中”,开启了永嘉昆曲保护传承振兴的新篇章。


近年来,温州政府部门一直致力于提升永嘉昆曲”的文化活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永昆仍面临艺术特质逐渐退化、保护工作碎片化、传承发展后继乏人等诸多困境。

作为全国八大昆剧团之一的永嘉昆剧团,是永嘉昆曲传承的主阵地,这个全国唯一的县级昆剧团,因体制问题,人才的培养及引进成了最大的问题,再加上资金投入不足,永嘉昆曲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如何让永嘉昆曲更好地“传”下去,“活”起来,在新时代焕发历史魅力?这也是政府部门一直在不断探索的新课题。2021年上半年,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着手《温州市永嘉昆曲保护条例(草案)》的编制工作,准备从法律层面给予地方戏曲明确地位,使保护工作迈入法治化轨道。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立法工作,在一次次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意见征集中,《条例》草案历经多次修改,内容日渐成熟。12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市政府提请的《温州市永嘉昆曲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今年423日二审通过后,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

《温州市永嘉昆曲保护条例》规定,永嘉昆曲保护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护为主、创新融合”原则。温州市、永嘉县人民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将永嘉昆曲保护工作纳入既定工作安排;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永嘉昆曲保护工作。


李方喜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方喜:对永嘉昆曲专门进行立法保护,这在温州文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有它特殊的意义,政府部门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千挑万选。一方面有利于彰显温州的文化地位,温州非遗有779项,在这700多项里选了永昆,说明政府对它是特别重视,我们把永昆在温州文化的明珠地位,作为一个标杆竖起来,让老百姓更多更好地看到温州的文化标杆。第二、我觉得主要还是树立温州的文化自信,永嘉昆曲既是温州的文化明珠,也是中国的文化明珠,也是世界的文化明珠。因为它属于人类非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的,现在全世界代表性名录只有35项,这是中国被联合国认定的第一项。所以它是中国非遗的代表,彰显了温州的文化地位,让温州人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信。第三、有利于更好地打响南戏故里品牌,“百戏之祖”是南戏,南戏故里在温州,昆曲就是南戏的嫡传,我们称它是“戏曲之师”,所以在温州既有“百戏之祖”,也有“百戏之师”,更加彰显了在全国戏曲里温州的特殊地位。


李天天


市人大代表李天天:我从事戏曲工作三十多年,可以说是见证了永昆的濒危与重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南昆北昆不如永昆”,永昆是扎根在草根阶层的戏曲活化石。《条例》的颁布,可以更好地挖掘整理传统作品,对濒临消失的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引进人才,促进后备人才培养和代际传承。这次立法不止一个永昆得到保护,还可以激发各级领导和民众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从而能惠及其它基层剧团,让所有从事戏曲的工作者,更有信心继续坚守下去。

记者:刘黎红 乔乔
责编:姜智勇 肖波
主任监制:丁丽萍 傅健
监制:胡未央 陈沐琼
总监制:吴晓
本文首发于本公众号:人民问政(ID:renminwenzheng)
转载请注明来源


人大法律监督
 媒体电视问政
直面热点难点
力图落实解决
    《人民问政》栏目是由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与温州广播电视总台合办的一档调查类舆论监督栏目,每周日晚20:05在温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次日清晨7:30,中午12:55重播。


人民问政
《人民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