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合镇是全国闻名的羊毛衫之乡,中国出口毛衫制造基地。在各式各样的毛衫上,我们时常能够欣赏到那些图案精美、绣工细致的绣花装饰,这些绣花艺术与古时的刺绣工艺有着不解之缘。
随着2025年的崭新篇章缓缓拉开序幕,洪合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雪敏近期精心创作了一幅刺绣作品,其上巧妙地融入了一条蛇的图案,并辅以牡丹与梅花作为陪衬,寓意着新的一年里花开富贵,吉祥如意。在古代文化的语境中,蛇往往被视为智慧与神秘的化身,而牡丹则是富贵与美丽的象征。因此,这一新年主题的作品,可以被解读为对美丽、富贵以及智慧的追求。此外,蛇在部分文化信仰体系中还被尊为保护神,进一步赋予了这幅作品保护与祈福的美好寓意。
一针一线,绣的是生活,是洪合人民安静富足的景象。“像我们这一代,还有我们妈妈这一代,或者再往前一代,刺绣几乎是人人都会的。我自小便在绣花的世界里耳濡目染,而真正与洪合刺绣结下不解之缘是在2015年,有幸得到了朱文宝老师的指导。”王雪敏介绍说。
“妇女旧皆着腰裙”一条一尺见长的裙带,缠绕了江南妇女的一生,裙带上精美绝伦的绣样在顷刻间展现了何为水乡风情。清末以来,小围身成为当地装饰性最强的饰品。因此,当时的很多妇女都擅长刺绣,特别是束腰裙带刺绣(小围裙刺绣)。小围裙两端各有一条长约35厘米、宽8厘米的刺绣花带,制作讲究,有手工刺绣的人物及纹饰等,朴实中见华丽,既富有装饰趣味,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刺绣艺术不仅以其丰富多彩的针法令人叹为观止,在用线的选择上更是考究至极。正如上图所展示的蓝色围身,它采用了光泽度极佳的真丝线进行绣制,色彩鲜艳夺目,令人眼前一亮,充分展现了真丝线的华美与高贵。而黑色的围身则选用了质感朴实的棉线,通过细腻的刺绣工艺,呈现出一种低调而沉稳的美感。至于红色的围身,则是别具一格地采用了毛线绣制,其线条粗犷而有力,赋予了作品一种独特的质感和韵味,彰显出刺绣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王雪敏分享道:“每一幅作品几乎都离不开缎面绣的细腻、打籽绣的立体、滚针的流畅以及长短针交错的韵律之美,这些精湛的针法共同编织出刺绣艺术的斑斓画卷。”
洪合刺绣受苏绣的影响,风格上细腻精致,非常强调针法、绣法的综合运用,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对比统一,尤其在绣制人物时,为了表现人物脸部的嫩肤,多使用平针,造型稚拙,在体现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方寸之间突显精美典雅,折射出农家妇女朴素的审美情趣。在体现实用价值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如今,洪合刺绣与秀洲的另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秀洲农民画实现了融合。在色彩搭配上,洪合刺绣展现了色彩鲜明的豪放不羁与随性自然,同时也具备同色系和谐统一的精致高雅,这与农民画明亮活泼的色彩特点极为契合。
王雪敏说:“以往绣制的内容多为戏曲场景,而现在则更多地绣制农民画。农民画色彩丰富,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丝线,通过精细的钩勒,展现出细腻而自然的效果,使得作品层次分明。”
农民画中那浓郁的色彩与细腻的线条,在洪合刺绣的针法勾勒之下,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更加生动鲜活,跃然布上。每一针每一线,都精准捕捉并放大了农民画中的精髓,使之在绣品的细腻纹理中得以重生。而刺绣作品,就像是农民画的一个精致“缩影”,它不仅保留了原作的精髓,更以一种更加立体、生动且细腻的方式,将农民画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洪合刺绣,作为嘉兴市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为了不断提升洪合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传承能力,并深入挖掘和培养该项目的潜在传承人,洪合镇文化站积极行动,每年精心组织2至3次刺绣培训班,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悉心学习与实践,学员们大多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幅技艺精湛、充满创意的刺绣作品。
JOIN US
对于刺绣这一耗时费力的艺术形式,王雪敏满怀深情地表示:“在专注于刺绣的那一刻,我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沉淀,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静止。我真诚地希望,无论年龄大小,只要热爱刺绣的朋友们都能加入我们的行列,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艺术。”
来源:区传媒中心
记者:沈家雯
视频:孙奕晨
编辑:沈家雯
审核:张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