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生百事观
1976年10月,四人被推翻后,一大批之前被边缘化的老干部们纷纷重新回到政治舞台,其中包括邓公和陈云。
邓公和陈云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受党内外的尊重。在战争年代,他们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们长期担任重要职位,在国家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两人在治国理政等方面的理念相似,是出色的工作伙伴,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也很好。在邓公复出之时,陈云给予了巨大的支持。而邓公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后,陈云又成为他坚定的支持者。
然而,对于所有问题,两人的观点并非总是一致的,有时候也会发生争论和分歧,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立场。
在20世纪80年代初,邓公对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同时在政治领域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大力推动干部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
在邓公的呼吁下,许多老干部纷纷选择退出领导岗位,加入了中顾委。当时,邓公还有意颁布一项禁令:禁止红二代进入决策层。
邓公认为,让红二代进入领导层有3大弊端:
1、让权力“家庭化”。邓公自始至终旗帜鲜明的认为,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权力的最终落脚点也一定是服务人民,可一旦红二代参政,就极有可能是会将权力“私人化”,权力最终很有可能成为某些人谋利的工具,这是对人民极大的不负责任,甚至可以说是在搞“封建复辟”
2、权力会腐化人心。革命先辈们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信念和信仰都非常坚定,掌握权力之后不会迷失心智。但红二代就不一定了,这些孩子虽然长在大院里,但思想各有不同,信念也各有高低,他们一旦掌握权力,极可能会受到欲望的诱惑,走向一条不归路,届时必然害人害己。
3、红二代的能力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诚然,大多数干部子弟自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其中绝大多数人还都考上了名牌大学,甚至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能力出众,行政虽然也讲究理论,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将实践放在第一位,在拟定、制定政策的时候,要面面俱到,充分考虑到所有的风险和利益,这显然不是能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如果让红二代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进了领导层,将来一定会惹出祸患来,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祸。
如果这项禁令被实施,不仅将使决策层的红二代失去进入核心权力中心的机会,已经在权力中心的红二代也将被迫退出。
故此,这项禁令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并遭到了特别大的阻力,特别是陈云明确表示反对。
陈云的理由是合理的。尽管我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期,国内外形势复杂,各种思想潮流交汇,国外敌对势力很有可能利用开放的机会进行渗透活动,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因此,陈云认为在选拔干部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其“政治可靠”和“根正苗红”,相对而言,红二代在这些方面更具优势。
邓公考虑颁布禁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权力垄断和暗箱操作等问题的产生。然而,许多红二代认为外界对他们的认识是片面的。
一方面,红二代天生具有一种责任感,即要捍卫父辈们为我们建立的红色江山,使其永不褪色。另一方面,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只是红二代,他们认为外界给予他们的群体标签是一种偏见。
此外,许多人仍然认为他们的父辈一直与革命群众站在一起。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的人民群众都参与了革命战争,比如淮海战役,支前的群众就高达上百万,这些群众都是革命者。
如果非要称他们为红二代,那么,无数曾参加革命战争的普通群众的子女也是红二代。其实,他们和普通群众一样,更愿意将自己视为普通群众的一员。
曾任中国战略文化促进委员会常务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的罗援少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红二代有责任有权力保卫父辈的成果,同时也承认‘红二代’作为一个历史符号,必然会留下自己的历史印记,也将成为历史的过去,终究要走完属于自己的历史过程。我特别强调,干部子弟搞特殊化是错误的,同时,歧视干部子弟也是不对的。”
由于各种原因,邓公的这项政策最终未能实施。关于邓公和陈云两人的主张,谁更有道理,老百姓的评价因人而异,至今仍难以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