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中原焦点团队第2210天分享
一位妈妈的求助:
孩子厌学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黑白颠倒玩游戏,一天吃一顿饭,基本上都是点外卖,我真的很担心他的身体,想让他出去走走。可是只要我一开口说话,他不但不听,还骂我推搡我。老师,这个孩子要不要管?为啥我的关心到孩子那里变了味?
我的回复:
这位妈妈说的情况,估计家里有游戏上瘾休学躺平孩子的家长,都经历过。对每个妈妈来说,这是一段最揪心最委屈最煎熬的时光。
家长经常感觉,孩子状态明明很差,我们掏心掏肺去关心他,但有时哪怕是一句很简单的问候,都能让他们非常烦躁,甚至暴跳如雷,大发雷霆。
我们很想不明白,同样一句话,从同学朋友口中说出来,孩子觉得是关心,感觉非常温暖。而从爸妈口中说出来就适得其反。难道孩子不需要爸妈的关心和关注吗?
实际上,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不是不想从爸妈这里得到关心,而是爸妈的关心里掺杂了太多杂质,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心的同时,更有隐隐的压力,不能真正支持到他。
爸妈什么样的关心能够支持到孩子?
第一:当爸妈去关心孩子时,先问问自己:我稳定了吗?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整个家庭特别是妈妈,会陷入负面情绪中。很多父母往往比孩子更焦虑更痛苦:他怎么了?怎么会这样?会不会影响到学习?如果去不了学,以后怎么办?
爸妈在极其痛苦的情况下去关心孩子,本质上是无法成立的。
就像大海上的一艘船,想让船稳定,必须得保证海平面足够的稳定。而父母就是那个海平面。
很多父母在表达关心时,没有意识到你的关心里携带着过载的担心和焦虑。你认为你明明是在表达关心。实际上孩子接收到的全是你的担心。
在家庭中,不是做了父母就是父母。而是谁的情绪越多谁才是孩子;谁承接的情绪越多,谁才是他的大人。
孩子一面要处理自己的情绪,一面还要呈现来自妈妈的情绪。那样的话,爸妈的关心里不仅没有爱和滋养,有的是期待压力和负担。压力和负担制造了孩子新的内疚。这就是为什么父母越关心孩子,他越想越烦你。要么闭门不说话,要么用激烈的表情或者行为表达自己的反抗。
所以,当你想要去关心孩子时,先觉察自己,我足够稳定吗?我是为了传递自己的情绪(焦虑孩子上不了学怎么办游戏上瘾了怎么办),还是为了承接孩子的情绪(我很焦虑我无法面对困境)呢?
第二:当爸妈去关心孩子时,先问问自己:我发自真心的信任孩子吗?
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关心,才能真正滋养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在表达关心前,已经提前植入了对孩子的不信任。植入了认为孩子肯定做不到他不行的观念,你开始试图去扛起属于他的责任。你觉得他搞不定他的人生,你不行我来帮你。于是爸妈不停给孩子提建议出主意,想办法,一招接一招。
这个时候你的关心里自然就隐藏着对孩子的贬低和轻视。看似你那么努力去帮助他,你安静地想一想,当你帮他的时候,体现的是谁的价值?是孩子的,还是自己的?
是的,爸妈帮孩子越多,孩子的价值感越低,他越感觉到自己不行,越没有自信。而在帮孩子的过程中,爸妈获得了很多东西:满足感,存在感,还有看不见的那种控制感。
当你为孩子出主意想办法时,爸妈已经剥夺了孩子依靠自己去战胜困难的机会。
所以,我们应该信任我的孩子,信任他只是暂时遇到了困难,他有权利消沉。他有能力面对自己的人生,他需要面对挫折和痛苦,他可以扛起来属于他自己的责任。
以欣赏的目光去关心他,才是爸妈发自内心信任孩子。
我们常常在不信任的前提下谈爱,其实是一种变形的贬低。在信任的前提下的关心才能够真正滋养人。
面对正处于低谷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真正的共情与理解。爸妈对他接纳和允许,给他时间调整,并表达你的信任,远远胜于给他提出的那些“为他好”的建议。
第三:当爸妈去关心孩子时,先问问自己:我的关心里夹带对孩子的期待吗?
我们是否经常听到孩子说:你根本就不爱我,你爱的是那个考高分能考上好大学的好孩子。家长觉得委屈:难道让你好好学习有个好前程有错吗?难道上学是为我上的吗?将来有个好大学好工作不是你自己的人生更容易一些吗?
是的,爸妈说的没错。一旦父母带着期待去关心孩子,孩子感到爸妈关心的不是他这个人,期待就变成了交换。
这就是为啥朋友同学的关心孩子觉得温暖,可来自父母的却又觉得很烦躁的原因。
同龄人的关心中包含的是单纯的问候或者纯粹好奇。我们关心孩子时,有时总想换一些什么东西。例如他经过你的关心,就要振作,就要变成了改变,孩子就要好起来了。
如果我们是带着期待关心孩子,就会埋下互相怨恨的种子。
正在经历人生低谷的孩子。对外界的信息都很警惕敏感,就像一节将要枯竭的电池,渴望关注支持接纳,这是在给他注入能量,给他充电。而期待他动起来有所改变,就是要他放电,释放能量。那节枯竭的电池是没有这个能量的。所以,当孩子感受到爸妈的关心里隐含着一丝丝的期待,他会勃然大怒,因为他不希望任何外部力量来改变他。
所以,当你每次关心孩子的时候,一定先觉察自己,先稳下来,问自己几个问题:一我焦虑吗?我真的是纯粹的关心和好奇吗?还是说我带着很多孩子好起来的期待?要他听话的期待?
当我们真正放下自己的焦虑和期待,发自内心的关心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我们的关心才是温暖的,有浓浓的爱。
如果您有以下困惑:文末赞赏10元,加微信13663884665,将获得一次电话咨询。
1、亲子沟通困难,无有效沟通方法;
2、孩子敏感、社交能力弱;
3、孩子没有目标、厌学、休学;
4、想提升成绩、内驱力差;
5、社交恐惧,走不出家门;
6、家庭关系不和谐、夫妻感情不和。
王爱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微信号:13663884665。
擅长领域:焦点解决取向,主要从事青少年学习能力提升、家庭关系、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厌学等咨询。
工作室地址:洛阳市涧西区乐山路银隆家1号楼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