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发小离世后,他送了发小家5斤面粉,母亲知道后,转身去了他家

文化   2024-12-19 21:48   重庆  

  我叫孙艳芳,家里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我父母那辈,全是从苦日子里一步步熬过来的,对每一粒粮食都十分珍惜。我出生在1989年,虽然村里大家伙儿的基本温饱没什么问题了,但父母依然保持着省吃俭用的习惯,他们常说:“粮食是天地的恩赐,浪费不得。”


  记得我小时候,金黄色的麦浪从村头一直连到村尾,家家户户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收割麦子。麦子割完后,母亲总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们在麦地里一遍遍地捡拾麦穗,哪怕是被不小心踩进泥里的,也要小心翼翼地抠出来,生怕有一丝一毫的浪费。


  那时候,吃面粉都是自家拿着小麦去十里外的镇上磨坊磨的。磨坊是个简陋的大屋子,里面摆着一台轰隆隆作响的老式机器。小麦倒进去,不一会儿,就分成粗细两种粉,粗的给猪吃,细的则是我们的口粮。那时候的面粉,全是全麦的,吃起来带着一股自然的香甜。


  我常跟着父母去磨坊,看着那些白花花的面粉从机器里流淌出来,心里就充满了期待。磨坊的东家是父亲的远房堂哥,他的衣服上总是沾满了面粉,有一天他对父亲说:“你们村里麦子多,开个磨坊既能挣钱,又能方便乡亲们。”


  父亲听了这话,心里就动了念头。母亲也表示支持,说:“只要能让日子过得好些,我们什么都愿意干。”于是,父母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就盼着磨坊能早点开张。磨坊开张那天,村里人都来祝贺。


  那年麦子长得特别好,母亲说:“今年收成肯定不错,我们家的日子也有盼头了。”有一天早上,母亲让父亲去磨坊磨面,她则去地里放水施肥,想让麦子长得更好些。她还特地吩咐父亲,把剩下的十斤麦子都拿去磨了,中午要蒸白面馒头吃,面要磨细,还得磨三道,这样馒头才松软可口。


  父亲笑着答应了,还让我跟他去磨坊帮忙。我们俩把磨坊打扫得干干净净,就等着乡亲们来磨面了。不一会儿,村尾的王婶就来了,她怀里抱着个小布袋子,里面装着还没干透的麦子。父亲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说:“这麦子还没干透呢,怎么磨?”只见王婶眼眶一红,说:“我家公公病得厉害,就想吃口面条。我这也是没办法啊。”


  父亲一听这话,二话不说,就把母亲让磨的麦子拿了出来,磨了三道,分了五斤给王婶。结果王婶说什么也不要,说这样不合适。父亲说:“老人的身体要紧,你先拿着吧。等新麦子收了,你再还我就是了。”后来王婶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等麦子收了,一定还回来。”


  父亲愣在那儿,抽着旱烟发呆。我知道,他又想起了赵大爷家。赵大爷的儿子赵有梁,跟父亲是发小,两人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后来有梁叔因病走了以后,王婶一个人带着孩子,还得照顾年迈的公婆,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这时候,母亲来了,一看面粉少了一半,还有没干透的麦子,脸就拉下来了。我连忙解释说:“是爸让王婶拿走了。给赵爷爷做面吃”母亲正要开口,只见父亲拎着剩下的面粉就往外走,说:“你等着,我一会儿回来。”可母亲哪顾得上这个,跟着父亲就追出去了。我也跟着他们身后跑着。


  等到了赵大爷家,一看屋里的情况,我们都愣住了。家里除了几件老物件外,什么都没有。只看见赵大爷捧着碗面条,正要喂孙子铁柱。王婶说:“铁柱吃过了,不用喂了。”桌上还有三碗玉米稀饭和咸菜,稀饭已经清得能照见人影。铁柱看见我来了,丢下手中的面条,跟我蹲在地上玩起了抓石子。


  赵大爷要起身招呼我们,父亲看见后,赶紧扶住他,眼里都是泪。这时王婶过来握住母亲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们啊,真是难为你们了。”


  母亲说:“不用谢,我家里还有呢,再拿点来就是了。”说着,母亲把面粉放下,看了看赵大爷那消瘦的脸庞,拉着我就走了。后来王婶追出来,红着眼睛说:“等麦子收了,一定还你们。”母亲听见后说:“不用还了,以后多来走走,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说一声就行了。”


  回家的路上,母亲坐在石头上,沉默不语。等父亲一来,母亲就说他怎么不早说这事,显得她小气。只见父亲说:“我这不是没来得及嘛。”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说:“以后多去康大爷家看看,能帮就帮一把吧。”


  母亲的心情似乎平复了许多,她叹了口气,轻声对父亲说:“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她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确实不容易。”父亲点了点头:“是啊,那时候他们家没少帮我们。现在有梁不在了,我们更得替他照顾好家人。以后磨坊的生意好了,多多帮衬他们家吧。”


  我听着父母的话,心里暖洋洋的。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几天后,磨坊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每天都有乡亲们来磨面。


  有一天,王婶又来了,这次她怀里抱着的是一袋子晒干透的麦子。她一进门就笑着说:“艳芳她爸、她妈,这是我家的新麦子,特意拿来给你们磨面的。上次你们借给我们的麦子,我已经晒干了,这就还给你们。”母亲连忙推辞道:“他婶,你这是干什么?这麦子你就留着自己吃吧。”


  王婶却坚持道:“不行,一码归一码。你们借给我的是粮,我怎么能不还呢?再说,现在我家的日子也好过多了,你们就放心吧。”


  说着,王婶就把麦子放在了磨坊的角落里。父亲见状,笑着对王婶说:“那好吧,既然你这么坚持,我们就收下了。不过以后有什么困难,记得来找我们啊。”王婶笑着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感激。


  从那以后,我们家成了王婶和赵大爷家的常客。每当节日或者农忙时节,母亲总会邀请他们来家里吃饭,或者帮他们干些农活。而王婶和赵大爷也时刻帮助着我们。


叁三情感
感悟人生哲理,品味人间烟火️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与支持一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