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记】写在公众号粉丝破万人之际
文摘
2024-11-27 10:12
浙江
写在公众号粉丝破万人之际
文/叶立华
今天登录公众号平台,来了一个不小的惊喜,后台粉丝数破万+了。我知道这点粉丝量和大博主相比是云泥之别,但还是不能抑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作为一个非专业教育写作者,应该说是一个自由的生活记录者更为准确,对我而言,公众号就像是一本珍贵的生活记录册,上边描绘着自己教育行走的足迹,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记得几年前正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那时的想法很简单,也没有上升到什么专业成长,什么扩大影响力之类的高度,只是习惯性地每天用文字记录平凡的生活,大部分是教育日记,还有带领学生进行网络写作,也有家庭生活日记,仅此习惯而已。不过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当把文字留下来的时候,它却有了新的意味,它可以承载日常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愁,成功还是挫折。这些记录不仅成为当下生活的反映,更是未来回忆的宝贵财富。回想真正的写作应该是2005年起,当时在一所国际学校上班,每天中午时间,班里学生有近两个小时的午休,这对于没有午休习惯的我来说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就有了难得的码字时光,一码就是十年(在2005年正式开通新浪博客,写到2015年7月停用博客,粉丝数突破28万+,后因新浪平台改版停更,后注册微信公众号至今)。这期间虽然换了不同的学校,又辞职创业等等,幸好码字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白天上班总是忙碌的,每天晚上写点东西倒也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观点,都需要一个出口来表达和释放。尤其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也让自己有了更多表达的素材、平台和欲望。每天和学生、家长打交道,每天在课堂内外奔忙,总有写不完的和教育教学相关的话题。公众号(博客)就为自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通过记录,就可以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转化为文字,让它们得以具象化保存。每一次的写作都是一次与自己的对话,是一次对生活的深度思考。每次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梳理总结工作,理解学生,理解教育,理解自我,还能够与教育生活建立起一种积极的情感连接。对我来说,公众号写作,不仅是一种文字的输出,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力量,也是一种对教育生活的信仰。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我在当下喧嚣的教育环境中找到一片纯粹而宁静的天地,也可以让我在漫长的教育生活中找到一份前行的笃定。就是所谓的让自己“静下来,定下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哪怕在别人眼里认为一无是处,浪费光阴。
早期博客写作那些年,我记录下了近300万字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有些文章虽不能像专业写作者那样学术,那样有影响力,但能坚持下来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了。后来在学校领导和出版社编辑的推荐和努力下,出版了第一本个人拙著《有故事的班主任更幸福》,当时的林良富校长在春节期间为我写序,浙江省实验研究会德高望重的王炳仁会长,汪阳合校长,我的师父罗树庚校长,还有教研室周胜敏主任等也为我写书评,这真是令人感动的情景,这是写作带来的意外收获和嘉奖,也是送给自己教育生涯的最好的礼物,它也给众多的学生和家长留下了珍贵的记忆。我记得海尔的张瑞敏曾说过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想这就是“坚持”一件事情的终极意义,教育是如此,生活亦是如此。今年,自己的第二本拙著《有故事的班主任2》已完稿,近40万字送交出版社待版,这主要是近两年多在赫德学校工作期间所留下的文字和思考。不同于第一本以叙事为主线,更多地加入了个人对教育的理解和观点,还有对美好教育生活的探讨和追寻,自然也又是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儿。今年2月份,我还参加了谷里书院张祖庆老师发起的一项“七年阅读写作挑战”活动,要求是“七年时间内,每七天写一篇文章(长短不限),每年认真读七本好书!”“第一,发自内心地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开设(或准备开)自己的微信公号;”“第二,自觉遵守行动规则,承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读写任务。”对于自己而言,这趟行走七年的慢慢征途充满挑战,但同样充满信心。写着写着不经意间就打开了记忆的匣子,而那些过往教育的“坚持”也给了自己更多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我相信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教育。尽管我们只是小流量的普通写作者,通过这样的平台,也让我认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和专家学者。我可以和他们在线上交流教育话题,获得支持和帮助。也可以共邀参加不同区域的线下研讨活动,提升专业水平,扩大教育视野。当然,有时候自己不经意的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观点,无论是专业的经验分享,还是生活情感的传递,恰好能够激励一位教师(读者),能够启发他们的思考,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可以为他人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也算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儿。同时,有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一路前行的朋友,也更坚定了继续坚持的决心!“万物皆有所待而生,万物皆有所待而成。”希望自己用文字继续点亮生活。平凡之路,一路轻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