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随记】向儿童学习---读儿子推荐给我的《精神明亮的人》

文摘   2024-12-22 20:13   浙江  

向儿童学习

---读儿子推荐给我的《精神明亮的人》

文/叶立华


2024/12/22(第128篇)

图/作家王开岭


阅读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这本书源于今晚和儿子在江边散步的闲聊,也是他推荐我这周要看的一本书。


说是闲聊,倒也有了主题,今天的主题由儿子来定,他选择了聊聊关于“你们这些大人和我们这些小孩儿”的话题。我有点意外,对毕竟于这两个话题,我们常常桎梏于自身作为成人的权威和自以为是,总感觉孩子不懂或了解得不够深入,并没有资格和我们对话。其实不然,我们很多时候应该向儿童学习。


儿子先给我讲了书中的两个故事,以引起我阅读的欲望。


有一档电视节目,播放了记者暗访一家“特色菜馆”的影像,当一只套铁链的幼猴面对屠板——惊恐万状、拼命向后挣扯时,演播室的现场观众中的很多孩子都害怕得哭了,有的还想极力制止这样的行为。而那些大人们在那儿似乎已经麻木不仁,对眼前的情景似乎习以为常了,因为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一个生命,仅是一道美味而已。


儿子是带着自己对成人的某些成见在讲述这件事儿,问我怎么看?我虽没有经历过如此情境,但对故事中成人的做法自然是反感和反对的。

就如我在课堂上给孩子讲《风过可可西里》时,面对“我”这个“偷猎者”时,那个藏族女孩儿的哭泣,孩子们无法理解,我也表达了旗帜鲜明的看法,儿子表示赞同。


第二个不能称之为故事,应该是儿子在看完书,也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后,表达着一个观点:

“我们这些小孩儿就像一个个罐头,在大人眼里,一直是被当成‘不及格、未成型、待加工’的生命来关爱与呵护,最后当我们变成‘罐头’了,有趣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似变得‘成熟’、‘稳重’了,有时候还去嘲笑同辈的‘幼稚’、‘单纯’,这其实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


我开玩笑地问儿子:“你感觉自己像搞笑的‘罐头’吗?”


他说:“有时候确实挺像的,可那又能怎么样呢?”

然后列举了很多在学校里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没想到那些场景是多么的熟悉。因为我们曾经不也多多少少是被“加工”过而变得“成熟”、“世故”的。

正如作者所言:一个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在无意的“塑造”中,被世俗经验这匹蟑螂悄悄拖走……然后,花粉消失,人变成了蟑螂。

多少年了,这一切并没有没有太多改变,还在继续轮回上演,激流勇进着。


随着年级的升高,儿子也常常跟我提起自己的自由支配时间少了,也要做挺多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事情。是的,现代儿童生活的不够舒展似乎也是教育和成长的常态,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病态,可谁又愿意承认呢?


而孩子的态度似乎比我们明确得多,在对善恶、正邪、美丑的区分,在对两极事物的判断和立场的抉择上,儿童比成人要清晰和果决得多。而我们呢?总喜欢嗫嚅不清、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的确,我们的教育环境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罐头”也映射出了从纯真的小孩变成世俗的的成年人而变得如同流水线产品一般再无发光之处,只是随波逐流罢了。


只不过孩子生命自主意识的觉醒并不能让其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现状,有时甚至不得不屈从于成人世界的权威。


这让我想到蒙特梭利在《童年的秘密》里说到的“成人才是对儿童发展最大的阻碍”,这种阻碍往往是在潜意识和隐蔽状态下进行的。


就拿儿童睡眠来说,儿童本质上不是一个“喜欢睡眠的人”,而一个强迫儿童睡眠时间超过他自己需求的成人,就是在通过暗示的方式潜意识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给他们专门做了美丽舒适的小床,但谁也不会想到,这恰恰是专门为孩子准备的一个监禁的场所,根本没有考虑他是一个有心理生活的人,不管小床的装饰如何温馨,也改变不了对儿童自由的限制,因为小床在成人眼里是安全的,方便照管的,而在孩子视角里就像“挂在高处的鸟笼”。

因此,蒙台梭利认为,改变也很简单,应该给小孩儿一张适应他需要的床,这是成人对孩子最大理解。


从这一点看,原来成人阻碍儿童成长,成人加工“罐头”从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不过,每个孩子都有思想觉醒的时刻,这才是人的生命成长中极为珍贵而明亮的光芒,值得守护,令人感动,正如此刻,儿子是令我尊敬的。


今晚的江边,行人寥寥,我们也不觉加快了脚步。


儿子在前边小跑着,最后问了我一个很犀利的问题:问我作为老师怎么看待“从生命到罐头”的问题?问我是怎么做的。


幸好,我也坦诚了自己做得不够好,不想却赢得了儿子的理解和鼓励,因此我们也有了心灵上的共鸣: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但都在努力追寻完美,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每个人身处这个世界之中,都有一段最为美好的时光,那就是童年,珍惜转瞬即逝的童年时光,即使面临“困境”,也要让自身在慢慢成长中始终保持独立的价值判断和改变的勇气,直到自己有一天有能力改变能改变的一切,就如你今天所认识的生活,或许将来某一天就会因为你而发生改变。


不怨天尤人,不去抱怨这个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唯有读书方能提升我们的心灵视力,保持清醒和力量,因为‘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穿过江北大桥,桥上的车流从身边飞驰而过,桥上和楼宇间的霓虹灯光映照着地上一高一低的身影,我们也愉快地完成了今晚的谈话,从某种意义上,是我这个大人完成了一次学习。


回到家里,儿子从他的房间里拿来那本《精神明亮的人》放在了我的书桌上。


封面上作者写的那句“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像童年那样,咬着铅笔,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在灯下也显得格外明亮。



且啸且行
一个悲观的理想主义者,行走在教育边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