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伟「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20期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大国竞争格局,是针对当前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紧迫性提出的时代命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对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保险另类投资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及难点痛点,结合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投资公司)的投资探索,提出了保险资金另类投资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政策及投资建议。
金融是促进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的重要引擎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已初步建成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等在内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提出,构成了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框架,正逐渐成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保险资金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保险资金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保险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和期限长的特点,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优势,可以有效丰富和拓宽社会融资渠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稳定、长期的投资资金,从而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不断增加,运用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日益凸显出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超过33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30.87万亿元,保险资金广泛配置于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以及另类投资领域,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压舱石、稳定器。
保险资金另类投资正成为护航新质生产力的“耐心资本”
保险资金的多元化配置属性、长期属性和安全属性,对于改善金融市场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对冲周期影响、增强市场活力、熨平周期波动、提高经济韧性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其天然成为市场中的“耐心资本”。相较于聚焦二级市场的传统投资,另类投资可以通过更加灵活、定制化的方式,直接投资于企业和项目,为科技、产业、金融的更良性循环和更有效互动提供有力支撑。
2014~2023年,保险资金另类投资资金规模由1.3万亿元增加至9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21.43%。另类投资可以通过债权、股权、证券化、基金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不同期限、不同性质的资金,为企业全周期成长提供多样性的资金支持。
保险资金另类投资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实践
保险资金另类投资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保险资金另类投资不断加大实体经济投入,已然成为践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风向标。根据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投向信息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登记规模超过2000亿元,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登记规模超过5500亿元。截至2023年末,保险资金直接股权投资超过1.2万亿元,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余额超过8000亿元,积极布局于科技前沿、数字经济、数字化应用、新能源等领域。
作为国内市场上最大的另类保险资管机构,国寿投资公司积极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和使命要求,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采用债权计划、信托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不动产直投、pre-REITs、REITs、股权计划、专项基金、策略基金、母基金、S基金等方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23年至今,国寿投资公司累计新增投资已超过1700亿元,存量管理规模近5500亿元,所投项目均围绕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资金需求,将大规模、长期、稳定的保险资金投向了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
保险资金在投资新质生产力领域中的挑战
尽管保险资金的资金特性和投资范围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有着较高契合度,但受限于投资偏好、监管要求、投研能力等因素,保险资金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上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是保险资金稳健、审慎的投资偏好与科创领域高风险、高不确定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多数保险资金投资风格稳健审慎,更偏好投向安全性高和具有稳定现金流的核心资产,对于投资项目准入采取从严把关,首选高信用等级的主体和成熟项目作为投资标的,真正能够开展科创领域股权投资的资金体量占比较低。
二是现行监管要求和体制机制对保险资金科创领域投资形成一定阻碍。从监管层面看,现行监管制度对于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比例进行了限制,特别是在“偿二代”监管背景下,科创类股权投资偿付能力资本占用大,很容易导致保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不足问题。从资本市场看,保险股权投资计划被认定为“三类股东”,需在企业上市前退出,不利于保险资金发挥“耐心资本”优势助推企业成长。从考核和管理体制来看,保险公司投资业绩有较大定期披露压力,行业绩效考核通常以年度收益为主,难以体现长期投资质效,倒逼保险资金更追求当期收益,难以聚焦成长型投资。此外,多数保险公司未建立投资容错机制,单个项目出现风险会引发较大内外部影响,叠加越发严厉的追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资金加大对科创资产投资的意愿。
三是细分领域投资研究能力不足,制约了保险资金布局科创领域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当前,我国保险资管公司投研能力更多聚焦于大类资产配置、信用研究及主流行业研究,新质生产力项下对于新技术、新路线、专业细分领域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判对当前保险资管公司投研体系提出了较大挑战。投研能力的不足使得保险资金难以及时把握投资机会和前瞻性布局优质产业。
保险资金另类投资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牢牢把握金融“五篇大文章”内涵,不断挖掘优质投资机会
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提出为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保险资金另类投资应当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的大领域出发,优选投资标的,实现保险资金长期增值目标。
在科技金融领域,保险另类投资可以重点关注传统领域技术能够发生质的突破,从而催生生产力质态发生变化的行业,以及新兴技术在这类行业中的应用机会。例如,智慧农业、智能制造与重大装备、能源化工领域前沿技术以及新一代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领域,保险资金可通过投资上述领域重大项目以及技术型企业股权等方式,积极布局此类资产。
在绿色金融领域,保险另类投资可以重点关注环保、节能类项目。例如,投资石化、冶金、轻工等传统领域的节能减排项目及绿色颠覆性技术攻关项目,为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和壮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在数字金融领域,保险另类投资可以围绕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领域,数智农业、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工厂等应用领域,以及针对上述产业领域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等方向,积极开展投资布局,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领域,保险另类投资可以进一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互联网借贷、个人消费、汽车信贷等普惠金融资产投资,不断扩大普惠金融的边界与应用场景。此外,更要牢牢抓住银发经济发展机遇,布局医疗、养老、康复等产业,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优势。
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之要义,打造升级投资研究体系
一是拓宽投研视角,加强中观研究系统建设。在夯实原有信用研究和行业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产业链研究体系和行业比较研究体系,全面打通宏观、中观研究和微观主体研究,打通纵向的产业链研究和横向的行业比较研究,真正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投资研究体系。
二是积极应用数字化助力,打造学习型投研组织。依托信息化手段,搭建更加高效的数据分析系统,提高投资研究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为投资决策提供充分的支持。加快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学习型”投研组织。一方面,努力拓宽新形势下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通过不断的学习来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的投资逻辑;另一方面,要加强与行业专家、产业资本、同业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开放合作。
发挥耐心资本特性,完善内部考核管理机制
要发挥保险资金优势助力科技创新,必然要求在体制机制上对保险资金开展科创领域投资给予一定倾斜,为“耐心资本”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产品创新,构建和完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监管体系的顶层设计,鼓励和推动新质生产力投资领域产品和模式创新。例如,推出新质生产力专项领域保险资管产品,对科创领域私募股权基金在监管指标上予以倾斜,适度下调新质生产力领域投资偿付能力占用等,真正从制度上、监管上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二是建立健全内部考核和管理机制,鼓励长期投资。针对科创类资产和投向制定更长周期、更加适用的考核机制,不简单以当期分红、会计收益等指标作为最重要衡量依据,引导机构全方位建立健全与长周期考核相适配的管理机制,鼓励“长钱长投”。另外,对于科创类投资考核设置一定容错机制,降低单一项目风险考核压力,真正改善保险资金想投不敢投的现状,为市场提供更多“源头活水”。
三是提升持续风险控制和投后管理能力,真正为成长企业提供助力。在投资布局上,可以通过不同企业、行业的分散化投资,有效降低整体组合的关联度,控制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和波动,使其更加适配保险资金的特点。在投后阶段,应不断提升投后管理能力,在实施动态风控基础上,加强对所投企业的多方位赋能,真正伴随和助力企业成长。
挖掘新质生产力领域另类投资机会,助力科技创新企业和项目高质量发展,是保险资管公司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未来,保险资管公司应当更加积极融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充分发挥另类投资优势,加速探索长期资金服务新经济、新产业的模式和路径,切实提升投研能力,丰富投资策略和产品供给,理顺管理机制和流程,通过系统性设计、前瞻性研究和创新性实践,切实当好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行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耐心资本,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