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 | 传承】“医林翠盖 荫泽后学” 记上海市中医门诊部18棵青松(上)

健康   2024-09-25 17:09   上海  

医林翠盖 荫泽后学


上海市中医门诊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69年(原上海市“六.二六”新针疗法门诊部),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汇聚了众多中医大家。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中医门诊部已是家喻户晓,诸多名老中医享誉沪上,他们中很多在当时已是家族传承数代,如:董氏儿科(董廷瑶)、张氏内科(张镜人)、丁氏内科(韩哲仙)、陈氏外科(陈兴之)、杜氏外科(朱松毅)、唐氏妇科(唐锡元)等中医界的标杆。


1984年9月,上海市中医门诊部对有四十至六十年医龄的18位老中医进行了祝贺和表彰,他们被尊为“十八棵青松”。18位老中医里有16位是内、外、妇、儿、针、伤、肝、喉、肿瘤、气功等科的老中医,还有1位老药师和1位为中医服务的老年西医主任医师。参加临床工作的老中医都配备了助手和徒弟,分别建立继承小组,拟订计划,及时发掘和总结临床经验。在连续五年的年会上,宣读的论文、总结资料等文章达458篇,继承工作全面展开。


18位名老中医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医德高尚,或在中医学术上有精深渊博的造诣,或在临床方面各有独到的专长和经验,并将诊疗经验无保留地传授给中青年中医,为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和保障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事迹在文汇报上刊登报道。




张镜人


张镜人,生于1923年,名存鉴,张氏内科第十二代传人,幼年得承庭训,继世医之道,熟谙歧黄之术,且旁通诸经,尤喜文墨,立志杏林,医名籍盛,虽诊务劳顿,仍手不释卷。

先后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副处长,市卫生局副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华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医文献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会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辞海》中医分科主编等职。

历年来发表了《三焦初探》(《上海市医药杂志》1960年第五、六期)、《上海张氏的医学经验》(上海科技出版社、1962年第一版)、《发热的证治》(《中医杂志》1979年第十一、十二期)、《昏迷的证治》(《中医杂志》1981 年第七期)、《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等论文和著作。




周柏耐


周柏耐,1921年生,上海市人。1942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曾师事沪上名医方公溥,追随数年,深得师传。行医期间,悉心钻研医学真谛,医技日精,颇负声誉。

1980年至上海市中医门诊部工作。平素工作认真,平易近人,认为疾病的产生与转归,除正确的治疗外,常与患者的精神变化,饮食起居有密切关系,故医嘱总是详细交待。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

周老强调临床实效,平时治病,既能熟练掌握经方,又能结合时方,对单方,验方,草药亦广为采用不存偏见。在长期实践中,处方用药,自成一套规律,一旦辨证明确,处方用药,一挥而就,做到胸有成竹,药中有方,方中有变,巧思构想,灵活精当。




叶涤生


叶涤生,四川自贡市人,上海市中医门诊部内科副主任医师。师从四川名中医粟汉臣、气功名家范丹成、周潜川为师。叶老行医五十多年,尤善长于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在临诊中,辨证精邃,思路开阔;不泥古方,善创新意。

叶老对气功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有着较深的造诣。著有《气功四时练法》、《峨眉十二庄炼功法》。

叶涤生在临床上具有辨证施治的特色,对于寒热错杂的疑难杂症,叶老常用温补清泄之法,叶老善师前贤,认为气机条达畅通是人体生命能维持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从调气着手,司脏腑之升降,往往能使疾病从速而愈。叶老在脏腑、气血辨证的同时,十分重视经络的作用,从经络而治,应手取效。





钱今阳


钱今阳,生于1915年,名鸿年,字苍盦,江苏常州人。出生于名医之家,世业儿科,幼承庭训,长继祖业,悬壶行医,亦以幼科及湿温时症为专长。诊余复奔走医事,创办医校、医会、医刊。后来沪任教于新中国医学院及中国医学院,从事中医教育,深受同道、学生敬仰。

曾刊印《中国儿科学》,《中国药物学》,《苍盦医论》《苍盦子、弟集》等多种学著。抗战时期,创办“江浙国医施诊所”,医药并施,为人称道。解放后,曾任《新中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上海市卫协执行委员、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上海市中医学院儿科教研组负责人等职,对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钱老宗尚《内经》,师法仲景,并博采众家,兼收并蓄,临床运用,每能举一反三,且信奉时方,不薄时论,务以贵在愈病,尝能奏功于一旦。




萧之常


萧之常,江苏武进人,1908年生于耕读之家。十六岁起在丁甘仁夫子所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读书,于1927年毕业。嗣后复从丁济万,马济仁门下临诊有年。曾任慈善机关医院、上海大公医院、山东枣庄矿务局医院中医师等职。1975年退休回沪,被聘为上海市中医门诊部特约医师 。萧老曾撰写《久瘤治案三则》、《感冒刍谈》等七篇论文,其中有三篇在《上海中医杂志》上发表。

萧之常对古典医籍和后世各家医著有较深的造诣。精通中医内、妇科,遇疑难杂症,立方遣药素以辨证化裁,配伍灵活,胆大心细,以求实效著称。




韩哲仙


韩哲仙,浙江慈溪人,出身中药世家。192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系丁氏内科传人。毕业后就职于四明医院,后悬壶沪滨。1973年进入上海市中医门诊部内科。因有祖传“黄病丸”“鼓胀丸”(该二方自乾隆年起,即在沪郊享有声誉),故以擅治“黄病”、“鼓胀”,尤以善用“峻下逐水”别树一帜,是上海地区肝胆专科老中医之一。

韩师平素虚心好学,虽年逾古稀,视力极差,犹勤学不辍。主张中医须吸取现代医学之长,为祖国医学所用。认为熟悉现代医学及应用其检测手段,更有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其学术经验继承人随师临诊学习,整理,研究韩哲仙治肝规律与学术经验,共写出总结性年会论文六篇,有四篇先后发表于上海、浙江、辽宁等中医杂志。


供稿:传承发展处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中医医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