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南京市儿童医院
关注儿童健康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位父母心中最温柔的期盼,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与使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特别的小天使,他们或许面临着一些身体或心理上的挑战,但正是这些小小的缺憾,使得他们对于生活充满了更加热烈而真挚的向往。
儿童早期是体格和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也是十分脆弱的阶段。这一时期,儿童容易发生各种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感染性疾病,且心理行为问题也往往在这个阶段种下根源。为了提高孩子的生命质量、赋予生命色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技护团队,致力于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专业、全面的康复服务,他们全力以“复”,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发育成长。
创新疗法,让孩子融入社会大家庭
言语认知治疗室、ABA个训室、运动治疗训练大厅、感觉统合训练室……走进南京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技在对不同情况的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宝宝看这里,你能告诉我这个动物是什么吗?小老虎是什么颜色?”在训练室内,康复师耐心地和小朋友互动,测试他们的认知情况。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内,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这里不仅是治疗的空间,更是爱与希望汇聚之地。
“我们科室由一群充满热情的专业医护、康复团队组成,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为不同情况的患儿提供量身定制的康复训练计划。”南京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赵晓科表示,很多人可能认为康复医学科仅服务于残疾患儿群体,实际上服务的对象更加广泛。
运动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落后、语言发育迟缓、脑性瘫痪、脑炎及脑损伤恢复期、脊髓炎及脊髓外伤恢复期、孤独谱系障碍、骨折后康复、重症康复及其他系统疾病后康复,这些问题的患儿都在科室进行康复。言语治疗、作业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磁疗、脑超声、情景模拟训练、智能训练系统、引导式教育……
科室创新采用功能训练、医教结合为主要特色的综合康复治疗,为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等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儿童及家庭提供康复训练和指导,帮助这些特殊儿童得到早期个体化教育,建立正常功能,从而回归家庭及社会。
“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之处,”赵晓科主任补充道,“因此,在制定康复方案时会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力求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对这些特殊需求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和支持,我们希望能够助力更多孩子建立自信、提高生活质量,并最终顺利融入社会大家庭。”
通力协作,为脑瘫患儿实现“跑起来”的梦想
作为南京市脑瘫儿童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南京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承担着辐射全省小儿脑瘫康复专业治疗的责任。赵晓科坦言,“脑瘫”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几乎与“智力障碍”画上了等号。但事实却是,只有50%的脑瘫患儿存在智力障碍,大部分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
在来来往往的康复患儿中,让赵晓科印象深刻的安安(化名)就是这样一个智力正常,却无法正常走路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安安是个早产儿,在11个多月时,因为不能独坐来到南京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赵晓科召集医生和治疗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包括运动疗法、减重训练、器械训练和家庭康复指导。
通过他们几个月的共同努力,安安逐渐可以独自步行几步。怀着感恩的心情,安安一家在孩子康复初见成效后,决定回到当地。然而,两年后,安安的父母再次带着他来到医院,原来是父母带安安忙于在各地打工,未能坚持康复训练,安安的步态出现了尖足和剪刀步的情况。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踮起的双脚,内扣的膝盖,怪异的姿势,让安安受到了很多异样的目光。这一次,他们的希望再次寄托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康复团队身上。
赵晓科在详细评估安安的情况后,决定首先注射肉毒毒素以缓解肌肉张力,并安排后续一系列综合性康复训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赵晓科亲自监督安安的治疗进展,并与康复治疗师密切合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被忽略。经过一年多的康复训练,安安的双下肢痉挛得到显著改善,走路姿势不再怪异,现在他不仅可以小步跑,自由蹦跳,还能自己上楼梯了。
安安妈妈也在微信里说,“这些都是我们以前不敢奢望的。”“每一个生命都有无限的可能,只要有爱与专业的支持。康复医学科医技团队对儿童功能障碍进行综合评估和全周期管理,也是为了能让更多患儿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有效缓解病症,实现‘跑起来’的梦想,早日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赵晓科介绍。
架起桥梁,让“星星的孩子”重回地球
我们常把孤独症儿童叫作“星星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孤独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与人交流、交往,对外界漠不关心,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遥远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赵晓科表示,儿童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残疾人总数的36.9%,是目前导致儿童残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这类“特殊”的孩子,需要在康复医学科进行系统的治疗和康复。
“不合群、不会玩合作性游戏、与父母之间缺乏安全型依恋、通常不怕陌生人、不喜欢拥抱或避免与他人接触……这些都是孤独症患儿的表现。但不像很多运动迟缓患儿那样具有明显的特征,孤独症一般都是孩子大一点家长才会发现。”赵晓科指出,孤独症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立竿见影的特效药物,主要通过教育干预、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为主。即使通过长期治疗后仍有部分孤独症儿童预后差,存在一定程度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因此,提高孤独症治愈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可能地让孤独症孩子‘回到地球’上。”
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每年都有数百名孤独症的孩子来康复。赵晓科和团队都欣喜于发生在患儿们身上微小的变化:孤独症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有很多刻板行为,爱做“蝴蝶手”,反反复复转圈,喜欢走同一条直线,连续不断地重复一个行为上百次……“2岁到5岁是孤独症孩子最重要的康复训练时间,很多轻中度孤独症的孩子经过2~3年的康复训练,能慢慢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了,他们也从这里出发,进入了小学。每当看到孩子们在逐渐转好,看到他们健康地成长,融入了社会中正常学习生活,我们觉得很开心也很欣慰。”赵晓科说。
用心用情,呵“复”每一个孩子
康复训练是有效提高患儿行走能力、活动能力,生存质量的关键措施。但康复也是一个长期和持续性的过程,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参与。为了让家长学会一些康复知识和技巧,有助于在平时给予孩子专业的支持和照顾,帮助孩子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康复医学科在线上设置多个微信群、拍摄科普视频,帮助家长更好地咨询。同时线下开设夏令营,专家、患儿、家长近距离互动,现场科普康复方法与注意事项。
对于普通孩童来说,走路跑步、与人沟通都是日常行为,但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而言却困难重重。异样的眼光和出行的不便,让他们常常躲藏在“阴影”之下。“对患儿一遍又一遍地动作训练、与患儿不断地互动交流,对于康复师来说每日的工作量都是巨大的。特殊儿童康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科室团队希望用自己小小的能量,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特殊儿童康复工作,用爱、用温暖去陪伴和守护这些孩子,点亮属于他们的那片夜空,让他们能够自信、自立、生活自理。”赵晓科说。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创立于1999年,现有康复医师17名(硕导4名),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7名;治疗师36名,其中副主任技师3名,主管技师15名;康复护士13名。
康复评估方面开展语言、智力、社交孤独症、运动、综合发育等评估。治疗方面引进国际先进治疗理念和技术设备,开展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语言及社交行为等全领域治疗。包括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言语治疗(ST)、认知训练、构音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情景模拟、引导式教育、超早干预训练、ABA治疗、地板时光、孤独症家长课堂、TEACCH治疗、奥尔夫音乐、脑超声、经颅磁、肉毒毒素神经阻滞技术、水疗、悬吊运动训练(S-E-T)、减重步行训练、密集训练、矫形器、康复机器人、口腔按摩、施罗斯体操、注意力训练、书写障碍训练和阅读障碍训练等。
近年来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及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参与制定儿童康复领域国内指南或专家共识多项。承担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南京健康职业学院、南京卫校的康复专业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带教,并为上述学校的实习基地,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
内容来源丨现代快报
排版发布丨张艾萱
内容审核丨吴叶青
责任编辑丨于露露
· END ·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