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南京市儿童医院
关注儿童健康
2024年10月10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年的主题是: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这一次,让我们将目光投向
一个越来越被关注的现象
——儿童青少年的“学校拒绝”!
作为家长和教师,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一到早上就说肚子疼、头晕,甚至哭闹不止,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去学校。这并非普通的“贪玩”,而是“拒绝上学”的行为,这背后包含了复杂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学校拒绝的表现
8岁的佳佳最近频繁向妈妈抱怨肚子痛,尤其是在周一早晨,她几乎每周都要因此请假。起初,佳佳的父母以为这只是简单的肠胃不适,带她去医院检查过几次,结果都显示正常。然而,每当上学的日子临近,佳佳的肚子痛便愈发严重,甚至在家里哭得撕心裂肺。
“妈妈,我害怕上学……”佳佳小声地告诉她的妈妈。与佳佳相似,许多学校拒绝的孩子通常会以身体不适为借口,用躯体症状掩盖着他们对上学深深的焦虑与恐惧。
学校拒绝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像佳佳这样频繁的请假或旷课外,还包括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12岁的明明,早上出门时总会找各种理由拖延时间,偶尔甚至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愿面对校车的到来。面对父母的劝说和哄劝,他可能会哭闹不止,或者在情绪失控中大喊:“我就是不想去学校!”
此外,还有一些孩子虽然按时到校,但在课堂上显得心不在焉,不参与课堂活动,甚至可能躲在厕所里避开其他同学的目光。学校拒绝并不仅仅是对学习的逃避,更是孩子们对心理压力的无声抗议。
学校拒绝的原因
那孩子们为何会如此抗拒学校呢?其实,每个拒绝上学的孩子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
10岁的晓晓经历了父母的离异。在这一巨大变故下,她开始因为每天早上起床感到“头疼、呕吐、胃疼”而拒绝上学。父母带她辗转医院多个科室检查后,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她说出了担忧:“担心自己一去学校,爸爸会悄悄收拾东西离开,不要这个家了,妈妈肯定会很伤心。”
对于晓晓来说,家是她最重要的、需要守护的地方,她对至亲的离开,有着深深的害怕与焦虑,哪怕父母是以陪诊的方式陪伴在身边,也是一家人在一起。
另一个案例是13岁的豪豪,性格本来活泼开朗的他,最近却变得沉默寡言。原来,豪豪在学校里因为成绩下降受到老师批评,此外还遭遇了同学的欺凌。他每天一想到要面对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苛责,就感觉胸口发闷,胃里打结,不敢迈进校门。豪豪的母亲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是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困扰让他对学校产生了强烈的恐惧。
学校拒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像晓晓和豪豪的情况就分别反映了家庭问题和校园社交困境对孩子心理产生的深刻影响。其他常见的原因还包括焦虑和抑郁,尤其是一些内向、敏感的孩子更容易在面对学校压力时选择逃避。
应对策略
面对孩子的学校拒绝行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必须协同作战,为孩子们提供全面的支持。
1. 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14岁的宁宁在一段时间内反复请假不去学校,躺在家里啥事也不干,就是玩手机,妈妈一开始非常焦虑,不断责怪他就是想玩手机游戏、不想努力。常驻外地上班的爸爸更是二话不说,知道宁宁没去上学,回到家就对他胖揍一顿,宁宁对父母的责怪和体罚感到既委屈又气愤,和父母爆发了多次的冲突,甚至离家出走。
在咨询了儿童心理医生后,父母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宁宁在校学业压力大,还遭遇了同学的冷暴力。但此时责备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倾听。经过数次的心理治疗,父母了解了青少年在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亲子交流中的问题、孩子真正的困扰和期待,开始尝试放下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耐心与宁宁沟通,每天在宁宁放学后抽出时间听他讲学校的故事,听他对事物的理解和应对困难,和他一起请教老师学习的方法,陪伴他度过这段心理脆弱期。最终,在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下,宁宁渐渐开始重新适应学校生活。
寻求专业帮助
对于那些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拒绝上学的孩子,家长应尽早寻求儿童心理医生的帮助,早期的介入可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13岁的安安因学校适应不良导致长期不愿去学校。在咨询了心理医生后,家长才了解孩子一直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及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困扰,在学业上非常困难和挫败,初中高强度的学业要求让他感到难以胜任,每天都会因为担心自己完不成作业、上课走神、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而焦虑,因为学习习惯不良、行为表现常常不符合集体要求、社交技能发展不足的问题,让他频繁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导致自信心严重不足,走出家门去上学对他来说是个充满挑战的任务。
最终,在接受了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后,安安提高了学业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习了社交和情绪调节的技能,改善了环境适应性,并逐步恢复了上学的信心。
学校的支持系统
学校也应为孩子们建立更加安全和包容的环境。曾经不愿上学的小楠,在学校心理老师的支持下,逐步克服了复学后与同学相处的恐惧,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参与一些小组活动,重拾了对学校生活的兴趣。学校的心理支持系统在帮助孩子重新适应校园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会的关注与宣传
社会应提高对学校拒绝现象的重视。通过社区宣传、家长学校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们正确识别和处理孩子的心理困扰。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可以早日走出困境,重新融入学校生活。
学校拒绝背后的痛苦和挣扎,可能远比表面所见更深。“拒绝上学”现象并非简单的叛逆行为,每一个孩子的拒绝上学行为都是他们对困境发出的信号。以关怀和耐心去解读,帮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时期,是每一位家长、教师和社会的责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快乐地成长。
说明:以上案例引用时均已化名,使用均征得患儿及家长的同意。
内容来源丨心理医学科 黄懿钖
排版发布丨张艾萱
内容审核丨吴叶青
责任编辑丨于露露
· END ·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