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君语:
一年一度的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已于7月落下帷幕。50余位顶尖社会科学家、科技专家和商业前沿实践者,就“AI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趋势”展开激辩,可谓百家争鸣,酣畅淋漓。
本号正陆续发布经整理的演讲、讨论内容。点击文末#2024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直达合集。
今年罗汉堂年会的“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分论坛,集结了经济学家、商业实践者,共同探讨了金融科技的前沿进展,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现有问题,以及相关研究发现等议题。围绕“金融科技的前沿实践与探索”,三位业界代表——来自蚂蚁集团的黄浩、新希望金融的盛子夏、以及智谱AI的张帆——在会上介绍了AI推动金融业的最新行业实践,引得在场的经济学家纷纷举手提问。在实践对话基础上,围绕“金融科技的前沿研究”,普林斯顿大学的金融学讲席教授熊伟、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杨贤、麻省理工学院金融讲席教授陈晖、多伦多大学金融学教授杨立岩,从借贷、法律改革、信息市场、金融市场等角度探讨了科技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论坛的第一位演讲者,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财富保险事业群总裁黄浩,作了题为《AI+保险,科技变革创造服务新体验》的演讲。论坛末,做总结发言的诺奖学者本特·霍尔斯特伦(Bengt Holmström)这样评价:“黄浩的发言令我印象深刻。尽管健康保险的复杂性很高,但黄浩展示了如何利用AI提高保险业效率的办法,比如核赔、汇总数据等,这是保险领域的新进展。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总是令我感到惊奇。”
“现场如果做一份调查,参会的人90%可能保险不是买多了,就是买少了,或者买错了。买对保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黄浩一开场就快人快语。
他解释说,保险产品复杂且非标,用户买的时候看不见摸不着,厚厚的保险合同看不明白,基本靠保险销售员“人肉”做服务,很多人只有理赔了才知道产品的真正价值是怎样的。
在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服务早就高度数字化的今天,仍需大量“人肉”展业的保险业,有其行业特性,也显得很另类。
但黄浩认为,AI的出现,打破了“次元壁”,将让保险业出现剧烈、深刻、智能的改变,变得真正“数字化”起来。
人肉服务VS人工智能服务(图由AI生成)
黄浩以蚂蚁集团最近研发出的一些产品为例讲了讲AI给保险带来的变化。 首先是预核保、核赔。这两项服务很考验保险服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知识,因为客户们的问题千变万化,且往往不只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串问题。在销售环节,问题答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客户买不买单。 如何用数字化实现与用户沟通核保、核赔的问题,提升效率的同时保障准确度? 蚂蚁是这么干的:采用大模型和知识图谱融合方案,把保险领域复杂的核保核赔知识,包括理赔责任条款、疾病、医药、诊疗手段等元素做成高度结构化的知识图谱,知识规模达到数亿级别;再从真实场景数据中精选10万条用户咨询问题,经过专家标注后做成行业独有的两核指令集,对大参数模型进行微调训练,对齐模型的推理能力和指令遵循能力。 这样训练出来的大模型在过去两年已服务了近1000万用户,目前的回答准确率达95.5%。“显著高于市场上该领域其他大模型服务和人工服务”。黄浩解释道。 关于保险产品的配置,用蚂蚁的省心配HRAAM模型能让用户给自己量身定制一篮子保险,“在风险覆盖一样的前提下,AI给出的方案比用户自己选购的方案,费用平均能降低三成。” 黄浩还在演讲中介绍道。
“蚂蚁保险每年大概要处理200多万起理赔案件,依托蚂蚁保自研的理赔多模态大模型,在试点合作保司上,绝大多数案件可以做到1分钟甚至几秒之内给出理赔结论。”黄浩解释说,用户只需勾选同意授权医疗发票,通过隐私加密计算的方式,蚂蚁保险能够获取用户的医疗发票,但看不到用户的个人数据。此外,所有信息都通过区块链记录,这样可以防止同一票据被重复报销或篡改。
“大家常说,保险业用户最痛的就是理赔,报案难、审核慢。但基于AI+隐私计算,我们可以重塑理赔全流程,创造秒赔级别的服务新体验。”黄浩说。
比如去年这个时候,蚂蚁保还没有在理赔上用大模型,今年在理赔领域已开始用多模态大模型去理解用户的报案材料,并基于思维链和图谱判断赔付标准。
“一切才刚刚开始,随着AI应用爆发,保险这个最应该数字化的行业,必定将在全链路上开启智能化升级之路。” 黄浩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