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期对湖北省属、市属医院+三级医院【231所】运营状况进行观察。
注:全国各地医院观察在文末。
图 武当山 ©湖北日报
户籍人口期望寿命78岁(2020),全国第15
城镇人口比重64.1%,全国第13
卫生总费用3450亿元(2020),全国第7
人均卫生总费用0.60万元(2020),全国第5
居民年均就诊5.9次,全国第14
居民年住院率20.8%,全国第7
医院
医院1167个,全国第16
三级医院161个,全国第5
三甲医院74个,全国第4
民营三级医院42个,全国第1
每百门急诊入院6.6人次,全国第11
诊疗1.52亿人次,全国第9
入院904万人次,全国第8
住院手术372万人次,全国第8
总住院手术率41%,比全国平均高3.4百分点,全国第6
病床使用率78.9%,比全国平均高4.3百分点,全国第6
平均住院日9.4天,比全国平均高0.4天,全国第8高
医疗卫生机构[含基层&公卫]
人均机构总收入38万元,比全国平均低0.9万元,全国第9
人均财政拨款6万元,比全国平均低0.4万元,全国第20
人均事业收入31万元,比全国平均低0.1万元,全国第8
人均总支出36万元,比全国平均低1.3万元,全国第10
人均结余2.7万元,,比全国平均高0.4万元,全国第13
人员经费支出占比为36.7%,与全国平均一致,全国第16
人均人员经费【这项是待遇】13.04万元,全国第10
注:数据来自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数据四舍五入。
年末常住人口5844万人,较上年末增加14万人,出生35.5万人,死亡47.2万人
医疗卫生机构3.7万所,总床位45.2万张
医院1182所,800床以上医院共121所
三级医院198所,其中三甲78所
总在岗职工57.7万人,其中医师17.7万人
总诊疗3.4亿人次,总入院1249万人次
总病床使用率71.7%,医院为77.2%
总平均住院日8.6天,医院为9.2天
注:数据来自湖北省卫健委,数据四舍五入。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0%,GDP全国第7
年末常住人口5838万人,较上年末减少6万人,出生32万人,死亡50.4万人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比上年增长6.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医疗保健上涨0.5%
医疗卫生机构3.8万个,床位47.6万张
医院1245个,床位33.85万张
卫生技术人员49.7万人,其中医师18.8万人
全年总诊疗人次36605万人次,出院人数1487万人
注:数据来自湖北省统计局,数据四舍五入。
图 宜昌三峡人家
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工程:按照“揭榜挂帅、择优选拔”的思路,依托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形成医学研究高峰、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数据汇集平台,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临床科研成果转化,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医学数据等领域“卡脖子”问题。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依托部分部省属医院,积极申请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群众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基本在省域内得到解决。
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工程:按照“省市共建、网格布局、均衡配置”的要求,遴选4-5家地市级综合医院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形成省域内具有较强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优质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高地,重点疾病诊疗水平与省会城市明显缩小。
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工程:重点支持脱贫地区、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县级医院提标扩能,改善医院诊疗环境。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呼吸等专病中心和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推动人口过百万县市和经济百强县市建设三甲医院。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支持省级中医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支持6~7家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地市级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支持建设一批中医名医堂。
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支持省级妇女儿童医院、地市级妇幼保健院建设,推动县市级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指导省级机构通过牵头组建医疗集团、对口支援等方式,促进优质妇产科、儿科资源向基层下沉。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支持省级精神卫生中心建设,改善老年和儿童精神疾病、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精神疾病康复等相关设施条件。推动市、县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康复医疗“城医联动”工程:支持部分有一定规模、床位利用率不高的二级医院转型改建为康复医疗机构和护理院、护理中心,重点为大病患者、失能失智人群、临终关怀患者提供普惠性医疗康复和医疗护理服务。
——湖北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图 三峡大坝
图 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湖北是医疗大省,特别是头部医院,委属医院,辐射范围较广。
本年度预算中,共2所百亿医院,头部医院基本都在武汉,以及部分发达地市。
20e+医院(前十五)本年度事业收入预算同比增加4.6e,各医院增速在-6%~50%之间,总体增速为11.5%。
增长较快,或与2023年医院实际业务增长有关【23年全国各大医院增速较大,很多地区业务增长超20%】
10e~20e医院部分预算数据不全,存在4所医院事业收入预算为负增长,资源此消彼长,在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竞争加剧。
注:
1.预算金额四舍五入,部分医院未检索到公开预算数据,社会指社会办医。
2.预算数据源自各地区省市区县级卫健委、医院公开发布;
3.本年收入为当年预算,不含上年度结转,可理解为总收入,备注中的2023等表示当年预算、决算;
4.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可理解为医疗收入[不完全等于];
5.医院等级来自信息检索,有时效性,医院级别依据卫健委预算归属,医院类型来自医保分类;
6.民营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以外的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本观察中社会办医包含民营医院;
7.医院级别、类型、等级来自于信息检索,请以官方正式发布为准。
1900年同济医院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项目40个(全国第二)。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
始建于1866年,编制床位6000张,现有职工7751人。
10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5个科室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年接诊患者670万人次,住院治疗近30万人次,住院手术约12万人次。
综合绩效考核稳居A+行列。
由早期共产党人陈雨苍博士创立于1923年,在职职工7000余人。
2021年医院门诊量580万,位居全国第8,开放病床5688张,位居全国第10。
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