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晓华火爆出圈,为什么好tony总是不可多得?

文化   2024-11-12 10:01   广东  


今日话题 

字数:2500阅读时间:5min

所谓每一次剪发都是一场豪赌,而且往往是十赌九输。出门之时,两小时前满怀希望的爱美人士常不禁仰天长叹:为什么托尼老师总是剪不出我满意的发型!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一个好的发型师需要什么特质。







(IC photo / 图)



近日,来自湖南怀化的理发师晓华在网上爆火,她面对顾客提出的“剪短一点”、“打薄一点”等要求时,总能对客户的想法理解到位,剪出的发型清爽又修饰脸型,不但一周内涨粉超过百万,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去剪头打卡。


晓华之所以能走红,是因为这样“听得懂话的理发师”实在太稀缺了,再加上她“男士剪发30元,女士剪发45元”的定价在大家心中拉满了好感。


讲真,谁还没被理发店的tony老师(理发师的统称)坑过几次呢?豆瓣上有个“烫头失败小组”走红网络,记录了很多网友在理发店里的糟心遭遇。


走近美发店,仿佛走近了时尚的风暴眼——托尼老师正在为顾客焗油,凯文总监正在为VIP烫卷。推开门,响彻云霄的欢迎光临让你虎躯一震,但在你走进去的一刻,“命运”便不在自己手中了。所谓每一次剪发都是一场豪赌,而且往往是十赌九输。出门之时,两小时前满怀希望的爱美人士常不禁仰天长叹:为什么托尼老师总是剪不出我满意的发型!


心理学把理发之后常犯的“心绞痛”视为一种屡见效应: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当一个普通的东西或人在我们眼前频繁出现时便会逐渐喜欢上它。意思是并非托尼剪得丑,不过是你没看习惯而已,多照照镜子就好了。还有的将之解释为“心理落差”——我们在判断一个发型的好坏时,往往以明星或者模特作为比照的对象,自然会接受不了自己的造型。翻译过来便是:发型还得看脸。


以这两个理由搪塞未免令人委屈:大多数人未必是对自己的形象有过高的估计。而有的托尼剪出来的“艺术品”的确是24K纯丑,越看越丑。这一切,都是什么造成的呢?



理发也曾是一门手艺



曾经的理发师并非现在穿着紧身裤和马甲、名字很洋气的美发师,而是剃头“匠人”。他们穿着白大褂,在街头摆好椅子,从小箱子中拿出牛皮包裹的各类小刀、推子,铺在一旁的水泥台子上,为街边排队的街坊简单理个发,收个几块钱。他们的手艺大多是师徒传承,讲究童子功。不过那时还没有审美的概念,发型以清爽干净为主,理发师具有手艺人的耐心细致。


19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国外理发店的时尚风吹到国内,下海的商人瞄准商机,从一线城市到县城,将新型发廊开遍了全国各地。初时发廊的技术要求尚不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理发师成为了十六七岁辍学少年的无奈选择。没有审美底蕴的发展模式为今后的理发业乱象埋下了伏笔,这其中,甚至有些理发店挂羊头卖狗肉,从事色情行业的勾当,以致“洗头妹”的称谓在那个年代被大众污名化。而理发师则被老一代看作最没文化和前途的专业。时至今日,“理发师”依然是一个会因为观念偏见而导致难结婚的职业。行业传统成为一种恶性循环,高素质人才不愿入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一直较难提高。


理发人才培养的需求太大,于是便有了美容美发专修学校。没有任何基础,只是想要学一门手艺的年轻人,只需要几千上万的学费,便可速成理发师。创意和审美除了长期的实践观察、对形象设计的热情和爱,还需要美术基础、教育积淀来培养,速成式教育却难造就一个审美好的人才。


既然如此,按理说只要认真对待工作、关注时尚行业、积极钻研摸索,不出几年,一个审美好技艺高的理发师也就练成了呀,为什么好的理发师还是像珍稀动物一样,寻寻觅觅而不可得呢?






(IC photo/ 图)



当理发师成为“办卡师”



从1990年代发廊遍地开花开始,理发店便以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在最短时间内扩大店面数量,做大资产规模成了大多数理发店的唯一目标。于是,不少理发店开始用办卡打折的方式吸引现金流,将理发师的工资结构调整为以办卡提成为主。各地理发师的工资结构并非单由手艺高低决定,他们主要的收入是靠拉拢顾客开卡、充值,并从中抽取提成。据公开报道,行业内提成比例基本确定在8%-20%。营销至上的风气让理发师卖卡比好好剪发来得更快,专心提高技能不如能聊能侃会忽悠。


此外,理发师在店内的职位评级也与开卡的营销收入紧密挂钩。由于职位越高固定工资越多,为了保住级别不被降低,理发师必须得不停推荐高价服务和套餐给顾客。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的介绍:你觉得不好看,染个色就可以;卷发比直发更适合你。发型设计已经不再以美观为第一要义,能拉动更多消费的项目强行成为“最适合你的”。


消费者常常调侃:“我们比盲人按摩更需要的,是哑巴理发师。”这也是营销压力下的理发师不得已的选择。每天清晨和午餐之后,理发师和洗头小妹们还会集合在理发店门口,做早操并集体喊话。这样的洗脑式行业管理模式与整个行业营销至上的理念是分不开的。



剪一个好发型有多难



那么,适合自己的发型只能靠碰运气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掌握这个普遍规律并不简单。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哑巴理发师,超的剪发技巧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掌握人体的头骨形状。好的发型追求头脸比的匀称,使得正面看起来是头骨正好包住脸部。很多女性会觉得头发贴头皮难看,男生之所以不敢尝试板寸,就是因为亚洲人头发生长部分的颅骨大多比脸最宽的部分窄,将颅骨部分留长留高和蓬松,会修饰脸型使之流畅。不当的发型处理会使得脸大头小的缺陷被放大。颅顶高(发际线到头顶的垂直高度)也是被考虑的因素。颅顶高会显得身高高,发量多,头脸部线条舒展。颅顶低的人要是理发师依然统一为其做流行发型或者一律剪短,将不会起到修饰缺陷的作用。


此外,理发师还需依据脸型来设计发型。理发师往往会建议:圆脸最好拉直,可以让脸变得更长,长脸烫卷会让脸型柔和。但落实到实际行动,大多数时候是“假装为你设计一下”的噱头。脸型真正需要发型修饰的是流畅度和风格问题。比如圆脸加上可爱的五官往往会有甜美气质,一味拉直反而会弱化本身的感觉。太阳穴凹陷、颧骨突出都有相应的发型解决方法。


这还不算完,理发师还需对三庭五眼进行细致分析。“三庭五眼”是人的脸长与脸宽的一般标准比例,不符合此比例,就会与理想的脸型产生距离。三庭五眼协调会让人觉得标致,不协调时可用发型调节:用露额头挑高头顶的方式增长上庭,用侧面头发遮脸的方式来缩短下庭宽度等。这些都需要对职业和审美偏好等进行综合判断,以及对五官风格、身高和整体气质有良好的把控。


好的发型的设计难度不亚于医美,对理发师的审美能力要求不低于整形专家。但我们常常碰到的理发师却总是自诩为艺术家,以标榜艺术的方式否定美的标准,用照片、美颜和话语造梦让顾客忘乎所以,以此来掩饰自己专业上的缺陷。


90年代发廊刚开始发展时市场尚有信息不对称,理发行业的从业者拥有权威话语。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逐渐消失,消费者的审美可能增长得比理发师还要迅速,理发师再自称“你觉得不好看是因为你欣赏不了”“你不懂审美”可能会招致反感。


很多爱美的女性千里迢迢去日韩理发,日韩的好发型是怎样诞生的?日本的理发师不叫托尼、凯文或是艾伦,而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他们的行业培训两年起步,光是学费便需三百多万日元,在艰苦的学习培训之后还有难度较大的国家准入考试,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实习期。其专业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很多时候专业素养只是一方面,“听得懂话”才是把顾客服务好的关键。希望在以后,像晓华这样具备专业素养又“听得懂话”的发型师能够越来越多。



相关文章推荐



面对儿童剪发时的需求不同,剪发店就在装潢、服务、交流等环节进行了重置,这些成本和增量服务被商家整合到了价格里,当前不少针对0-12岁儿童的理发店,单次剪发价格为120元至220元不等。


↓点击阅读↓

《洗剪吹动辄上百,儿童剪发为什么那么贵?



· 南周知道出品 ·

· 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 ·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点一下,知识的储备又增加了

南周知道
尽一切可能去发现我们的用户想知道的信息,让知道成为一种享受。\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