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那片房

文摘   文学   2024-08-28 07:01   山东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孩子们的那片房

——老济宁儿童游戏系列

作者:梁方苏


                                                  
在人们衣、食、住、行四大生活基本需求中,房子是住的实质体现。从古至今哪个家庭不把房子当成大事呢?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房子或许就不能算做家。家家都曾为房子的事操过心、费过力。孩子们从小受到影响,把大人生活中最关注的事融入了童年的游戏。孩子在他们独有的小天地里,建造自己的房子,在其中尽情地游戏,天真快乐。

孩子们与房子相关连的游戏很多, 驱房子就曾是济宁地区城乡儿童都爱玩的游戏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很时兴。常见一些七、八、十来岁的孩子凑在一起玩驱房子,男生女生都有,蹦蹦跳跳围在一起。在学校的操场上,住家的当院里,路旁的宽敞处,大树的阴凉下,凡有一片平滑光整的地面,都可看到不知谁家孩子划出的一块块矩形的格子,那就是孩子们所说的房子了。用粉笔、瓦块、石头或小木棍在地上画出一些连成一片的方格就叫房子,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可够丰富的。他们是从生活中得到了启示。小点的孩子难免把房子画得歪歪斜斜,但这不会影响乐趣;大点的孩子则一间间画得整整齐齐、方方正正。房子类型也很多,常见的有田字格四间一套的,双排格六间或八间一套的,还有米字格的八间房,单、双间串联的排房等。小伙伴们商量着,根据地面大小和活动的要求造出需要的房子,有的房子还画出了半圆的房顶和门前的厦檐。


房子造好就要开始做游戏了,游戏分为跳房子和驱房子两种。跳房子在单、双间串联的一长溜排房里进行,采用并腿跳、分腿跳、转身跳、十字跳等花样姿式,通过每一方格子并原路返回。孩子们挓翮着双臂,保持身体平衡,一起一伏地房子里来回跳跃,像一群欢乐的小兔。跳房子在各地都有孩子在玩。

驱房子则具有济宁特色。驱房子比跳房子多了一件道具,那就是每个参与者都需要自己准备的一块瓦片。用心的孩子往往做得很讲究,手巴掌大小,方形、圆形随个人爱好选择,但两面一定要光滑平整。驱房子是要单脚跳着去驱动瓦片逐个通过大房子的每一格。这就是“驱房子”一名的来由了。游戏有很多规则,都是孩子们在长期游戏过程中不断磨合形成的,正是这些规则增加了游戏的趣味。对不遵守规则的孩子,大家有一个制裁方法,那就是:“不带他玩儿”。规则虽没形成条文,但具有规则的基本要素,包括了活动程序、竞赛细则、奖励和处罚方式等。

每到课余时间,三、五个小伙伴相约来到指定的地点,那里是早已画好的一片房子。大家放好书包,掏出各自准备的瓦片,通过“包袱、剪子、锤”一阵猜硌,确定出上场顺序。上场者站在门口区,把瓦片掷向房间,先从第一格开始,瓦片落地要位置准确,不能出界、不能压线、不能越位。接着要单脚跳进格子,以硌蹬(济宁方言,即单脚跳)姿势,驱动瓦片通过每一间房后,回到起始位置。全过程抬起的脚不能落地,跳动的脚不能踩线;驱动的瓦片同样执行“三不”规定。有一项做不到就算失败,退下去重新候场,有下一名登场比赛。每个参加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大家紧盯着上场人的动作,同时琢磨着自己该怎么办。如果第一级进行得顺利,则可马上转入第二级,依次类推到往后的每一序号房间。谁率先全部顺利通过了每一间房子,就可取得选择个人独享房间的权利。他(她)把瓦片掷进自己想要的房间,便取得了在那间房的休息权,在后续游戏中他可以在那里落脚休息。别人在那里只能很快通过,没有随意活动脚步。在一个格子里调整脚步,再把瓦片驱向下一个格子,比较安全,不易犯规,孩子们把这形式叫做“能活动脚”。如果要求游戏者跳进格子后,只能一下就要把瓦片驱进下一格,叫做“不能活动脚”,明显增加了游戏难度。但这是孩子们自愿的,他们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情。率先获得房权的孩子可以在该房子内尽情向小伙伴显摆一下自己,但再获房权难度也加大了,规则要求他在不具有房权的其他格子里,都要以“不能活动脚”方式一下通过。如果违反了游戏规则,不但不能再得到新房,已到手的房子还要受到“烧房”惩罚,那间房子就不再归属他了。游戏的高手不怕这些,他们练就了“四准”技艺。即掷得准、跳得准、落得准、驱得准,始终把瓦片控制在格子的最佳位置。有时候孩子们还会共同来点“恶作剧”,在好好的房间里画出若干“陷阱”,一不小心脚和瓦片就会掉在井里。这更增加了游戏的难度,上场者必须做出更细致、精巧的动作才能通过。

孩子们总是追求新奇,不断创造出新的活动形式。除了个人竞赛,还组织团体竞赛,一般都是有大带小、老带新、强带弱结对,形成公平竞争条件。一套大房子里,二人从两头同时上场,强化了协作配合精神。孩子们挺会营造既能竞技争优,又公平和谐的游戏气氛的。一块平地、一片碎瓦,条件无比简陋,竟让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这是往日许多儿童游戏共同拥有的优秀之处,通过游戏,孩子们结识了伙伴,愉悦了心情,锻炼了身体、增长了智慧,懂得了规则,培养了竞赛进取精神,一天天长大起来。以致于毕生都难以忘怀那些儿时的游戏。

                                           


                                                       



作者简介:

梁方苏,男,74岁,济宁市任城区仙营街道仙北社区居民,原山东防爆电机厂退休高级工程师。爱好写作,曾有数十篇散文、杂谈、回忆录在济宁日报《文化周末》栏目发表。

相关阅读

济宁文学

济宁文学  原创作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文化济宁

微信ID:we-0537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jnwx@foxmail.com

济宁文学
济宁文学,济宁文学爱好者园地,发布济宁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