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秋
文摘
文化
2024-11-08 20:12
山东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作者:李庆芳
立冬已过,便不是秋天了,今年的秋尽是火辣辣的味道,没有几天秋凉,前几天趁着冬天未来之前,我抓着秋的尾巴,来到龙洞景区,尽情感受一下秋的惬意。其实,自地铁3号线开通之后,一直想来一睹龙洞景区的风采,一直没有得空。退休以后,来过两次,一次在下雪的冬天,一次是雨后的夏日,仅仅在景区门口停了一下,没有进山。这次,决定不再错过。出地铁口时,徐徐上行的电梯中,扑面而来是湛蓝的天,济南蓝,近几年以来,已经不是新鲜的自然现象了,蓝天之下,山峦还是绿的主色调,山腰或一片红,或几簇黄,太阳白晃晃悬在山顶不远处,少却风的袭扰,晒在身上的阳光有点暖洋洋感觉。进入景区,需要越过一条不大的山涧,其实山涧周边早已修整成公园模样,亦或就是大辛河的源头了吧,由高而低,十几米便筑一道拦水坝,飞奔直下的水流发出轰隆隆的声响,每次到来,总被水声震撼,总被水流感动,前两次没得进山,在这停的太久,便是很重要的缘由。进入景区,有修好的石阶,我走的很慢,除了不时关注一下脚下,更多的时间我观望着一簇簇,一片片的叶子,腾的一下,“一叶知秋”这个成语冒了出来,在我正琢磨哪一片叶子能让人识秋呢,一串红叶映入眼帘,我打开手机,拍了下来。同样的红的叶子,远看近瞧是不一样的。远看则是欣赏一幅大写意的国画一样,颜色略显暗淡,不那么夸张。近瞧可不一样了,从下往上看去,在蓝天的背景下,叶鲜红,红的纯粹,红的夸张,叶子内部的脉纹清晰可现,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恰如闪光灯前红的发亮的少女的红唇。继续前行,不知不觉台阶变成平路,到了半山腰一块面积较大的平坦地,往右一侧是一道连着对面大山的沟涧,左边一块直上直下的崖壁连着两旁的山坡。平地上种植了不少树木,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全部水泥石头垒成,可能树木是新移栽的原因,大都已经枝叶枯黄,沟渠也全部都是干涸的。想着刚刚走过的台阶,看着这移栽的树木,铺设的平整的石板路,干净的沟渠,这可都是人工干出来的。这是我突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一年四季,唯有春秋最受青睐。春秋相比,而秋更为重要。有句唱词:甘洒热血写春秋,这里的春秋正代表不止一个一年四季,而是贯穿了人的一生。还有个成语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个秋字,便囊括了。秋的季节,一年过了大半,剩余小半还得过,正如人到中年,便有了感慨,收获的季节,我收获何许。平路再转台阶,到达一个坡顶,再向前就要下坡了。此时,人工修建的路阶已经没有了,游人踩踏出较为清晰的路线,沿此行走便可到达“一线天”和“藏龙涧”。所谓“一线天”,就是连接山谷底部与山间一处观景平台的通道,夹在山石之间,宽度一米左右,长20 多米,一大半上下几乎呈垂直状态,左右沿石壁镶嵌铁管助力游人上下攀爬。我仅仅尝试了一下攀爬“一线天”感觉,没有深入谷底,也没有在“藏龙涧”游走,便返回观景平台。平台上已经聚集了约20来人,大多是来自一个单位的青年男女,一帮五六人在打扑克,一帮六七人做游戏,也有两两说悄悄话的,也有独自刷手机或拍照的。我绕到平台南部,在两棵松树间的平板石上拍照。一位略显东北口音五十岁上下的汉子跟我打招呼:拍全景呢,老哥。拍着玩,孩子换手机了,旧的给了我,功能有的还不会。我把手机递过去。塔?我只顾拍照,还没发现有什么塔。汉子用手指向远处。怎么会呢,以前有佛家在这修行,和西边的灵岩寺,义静寺差不多的奥,整条山涧就是一条巨龙的样子,我似乎猛地揭开了蒙在心底的面纱。返回的路上,我摘了一片枫叶,小心夹在喜欢的书中,连同这个秋一起珍藏起来。作者简介:
李庆芳,山东邹城人,现居济南。1963年5月出生,已退休。闲暇时喜欢手机拍照,写点小诗小文,2023年加入济南周三读书会。
相关阅读
济宁文学 原创作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文化济宁
微信ID:we-0537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jnwx@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