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家长,相信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时刻——甚至不止一次。当你的孩子上到六年级的某一天,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那次谈话会变得如此糟糕?”那个小时候总是缠着你问“为什么”的孩子,如今却突然变得沉默,不再愿意与你交流。
你满怀期望与孩子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希望他们不仅健康安全,还能充满热情地面对生活。然而,这样的交流却突然变得似乎遥不可及。
作为《你会怎么说?如何与孩子交谈,培养动力和压力忍受力》(What Do You Say? How to Talk with Kids to Build Motivation and Stress Tolerance” )一书的作者之一,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与儿科学教授、神经科学家William Stixrud博士指出,一些父母常用的表达方式不仅无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拥有超过60年与家长和孩子合作的丰富经验,William博士结合其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家长与孩子交流时需要避免的五种常见表达,并提供了更有效的替代沟通方法。
为什么这句话不管用:
这种带有恐吓意味的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倍增,甚至引发逃避心理。尤其是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难以理解成年人的长远逻辑,比如“为了大学申请要坚持游泳”。对孩子来说,这些未来的情景过于抽象,无法真正激励他们。
更好的做法:
与其用遥远的未来吓唬孩子,不如将重点放在当下的努力与成长上。
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能减轻孩子的压力,还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内在动力,让他们更乐于接受挑战并持续进步。
为什么这句话不管用:
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无法时刻跟随他们左右。若孩子认为保护自己完全是父母的责任,他们可能会冒险行事,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
更好的做法:
作为家长,不仅要允许孩子犯错,还要引导他们尽量避免错误,并教会他们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错误。
这样的沟通方式可以让孩子逐渐培养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这种平等且尊重的对话还能进一步增进亲子间的信任与理解。
为什么这句话不管用:
研究表明,惩罚不仅会伤害亲子关系,还无法有效改变孩子的行为。惩罚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制止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激励孩子做出更好的选择,甚至可能让孩子学会撒谎和隐瞒。
更好的做法:
与其急于惩罚,不如把重点放在帮助孩子理解问题、反思行为以及学习如何改正上。
通过尊重和沟通取代简单的惩罚,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有效增强孩子的自控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这句话不管用:
不会因为这句话,孩子就不再玩手机了,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孩子的现代社交方式已与过去截然不同。对孩子而言,社交媒体和游戏可能像父母当年的传纸条和游戏厅一样重要。否定他们的世界会让他们感到不被理解。
更好的做法:
与其直接批评孩子,不如尝试从他们的角度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手机可能是他们社交、娱乐甚至减压的一种重要方式,而简单否定只会引发对立情绪。
通过这样的方式,父母能够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增进彼此的理解,孩子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够让孩子感到被尊重,从而学会自我管理。
为什么这句话不管用:
很多父母说出“你让我很失望”时,本意是想激励孩子改正错误行为,但实际上却可能适得其反。这句话会让孩子感到羞愧,羞愧通常会导致孩子选择逃避,而不是反思或解决问题。相比之下,适度的内疚感则可能促使孩子去修复自己的错误。
更好的做法:
与其用表达失望来试图纠正孩子的行为,不如尝试换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方式。通过引导孩子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与他们一起寻找解决方案,父母可以避免给孩子带来羞愧感,同时帮助他们成长。
通过这样的方式,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学会面对挑战,并相信即使第一次或第二次失败,他们依然有能力找到解决办法。这种支持性对话比单纯表达失望更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
William Stixrud:《What Do You Say? How to Talk with Kids to Build Motivation and Stress Tolerance》
温馨提示:如果喜欢篇文章,那就顺手点个‘转发’和‘在看’吧!你的一点鼓励,就是我们继续写作前行的动力哦!😜
“爸爸妈妈海外部落”记录真实的生活,展示你未曾见过的世界!推荐给更多人看到我们的文章,请点右下方“在看”后再离开!喜欢我们的文章和我们同名视频号下的视频,请点赞!您的鼓励是我们坚持原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