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不断提升大学生社会化能力。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始终以2024年暑假社会实践为契机,广泛动员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平时所学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服务社会,以实践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今年,我院本硕参加社会实践人数782人,组建团队139支,涵盖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感恩母校等实践,同时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指导,派出指导教师72人。
在2024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面向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重点组建了文明志愿、创新创业实践、乡村振兴、中华文化传承、基层服务、就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普及宣讲团
1
延安精神传校园
非遗文化续薪火
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暑假期间,我院“扬延之声”社会实践宣讲团先后前往扬州市八里镇中心幼儿园、运西小学、朴席学校开展“扬延安精神,续先辈之火”志愿宣讲活动,团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将课堂所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深入传递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
除了理论宣讲,宣讲团以“理论宣讲+非遗手工”的创新形式,带领小朋友们进一步体验延安非遗文化,从多角度学习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在扬州市运西小学,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延安非遗手工体验——安塞剪纸课”,安塞剪纸具有剪工精巧、造型精美的特点,在志愿者们的细心指导下,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很快便孩子们的手中呈现。
“扬延之声”宣讲团,创新性将延安精神和非遗传承有机结合,在当好延安精神传承人的同时,也让延安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爱国主义教育团
1
追溯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7月11日至14日,我院“红韵扬帆”红色基因探访团走进赣南游击词主题园、朱瑞将军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到来自先辈们的红色精神洗礼,领略中国共产党和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不朽贡献。
赣南游击词主题园中,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陈旧的实物、一段段详实的文字,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见证了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敌人顽强抗争的决心。
朱瑞将军纪念馆位于宿迁双拥主题公园,纪念馆内以中国炮兵的发展和朱瑞将军的生平为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朱瑞将军的雕塑,他身着戎装,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在凝视着中国的未来。雕塑后方,“人民的炮兵万岁”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彰显着将军对炮兵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为了纪念淮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淮海战役纪念馆于 1995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塔身正面中部,镶嵌着由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塔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塔座正面雕刻着碑文:英雄们的伟大业绩与日月争辉!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碑文共700余字,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在追寻红色遗址的过程中传承红色记忆,在缅怀革命先烈的过程中汲取红色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中华文化传承团
1
守护百年陶韵
共绘青绿华章
陶,出于土,塑成器。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为追寻陶器文化价值,延续深厚陶韵,7月16日,我院“只‘瓷’青绿”实践团队赴云南省华宁县碗窑村进行实地调研。
团队先后实地参观窑街、陶作坊及陶博物馆。调研期间,上村街道副主任杨雨向团队介绍了碗窑村陶器的发展背景和资源优势。在陶艺工作室内,团队成员围绕制陶手法、产业创新、技艺传承等方面对手艺人王烈平进行了采访。王烈平希望通过坚持原创,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华宁陶的闪光点和多样性。
此次调研深入碗窑村,见证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魅力,同时也看到了华宁陶艺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的平衡点,这无疑为其他传统手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乡村振兴促进团
1
实践调研求真知
“同心共筑”查民情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建设更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民生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是人民的幸福感——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7月9日,我院“同心共筑——城乡生活幸福度的社会调研”实践团开展了有关城乡生活幸福度的社会调查,团队成员张然然和魏如梦就物价水平、交通出行、基层医疗等情况对当地居民进行实地采访。
团队成员刘蔼莹和孙誉珊实地走访了徐州市地铁站,在这里采访到了徐州医科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对于徐州的交通,她表示十分满意,“徐州的路真的特别宽敞,地铁的各类服务也都很周到。”
2
擦亮环境底色
建设美丽乡村
我院“碧水润乡”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助力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团队于7月19日前往启东市北新镇走访调研,以期通过实地调研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美乡村建设献计献策。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碧水润乡”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成员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这次深入双仙村的实地调研走访,团队成员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还进一步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他们表示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更多有益的乡村振兴模式和路径,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层服务实践团
1
走进家乡社区
贡献青春力量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暑假期间,我院大三学生吴芷馨同学积极响应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投身于家乡社区的志愿服务中,为社区的和谐与安全贡献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吴芷馨同学的志愿服务之旅始于加入家乡社区平安义警志愿巡逻队。这支队伍是社区安全的守护者,每天的社区巡逻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对社区居民的承诺。她身着志愿服,手持对讲机,与队友们穿梭在家乡古南镇的大街小巷,用实际行动守护每一位社区居民的安全。
2
公益课堂“暑”护成长
爱心托管扬帆起航
为有效解决暑假期间“学生无处去,家长难看护”的现实困难,7月9日,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晶澳爱心暑托班”团队走进扬州市八里镇,正式开启2024年晶澳爱心暑托班活动。我院张鲁疆同学作为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其中,为暑期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彰显青年的担当和风采。
开班第一课便是轻松快乐的“消防夏令营”活动。“清凉”的消防课堂既趣味多多又干货满满,进一步帮助孩子们学习消防知识,切实建立消防安全意识。除此之外,奇思妙想的数学世界、精彩纷呈的国学课堂、庄重严肃的律法世界、生动有趣的艺术世界、鬼斧神工的趣味地理、生态环保的光伏之旅等等。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并深刻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爱与温暖的力量也在这段旅程中悄然传递。
民族团结实践团
1
青春筑梦家乡
共绘暑期公益
暑假期间,我院艾斯凯尔·阿布来提同学回到家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英也尔乡友谊(8)村,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毅然投身于家乡暑期志愿服务,积极担任“红领巾小课堂”指导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暑期公益支教活动。
“我很荣幸能成为本次‘红领巾小课堂’的指导老师,能够陪伴村里的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看到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更加坚定了要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返乡大学生艾斯凯尔·阿布来提表示。”
文明志愿实践团
1
以青春之名
赴公益之约
7月4日,我院“七彩假期 烛光行动”志愿服务实践团队走进砚池社区开展“七彩假期”暑期公益课堂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围绕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科文普及、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展开。
“七彩假日 烛光行动”不仅是一次暑期教育实践活动,更是一次爱心传递的过程,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为社区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成长和探索的平台,让他们度过一个更加充实且有意义的暑假。
2
扬帆启程“童”步伐
携手筑梦“心”课堂
7月15日,我校瑞扬学社“童心课堂”瑞扬陪教团走进仪征市新集镇文化体育中心,拉开了“七彩夏日·童心课堂”爱心暑托班暑期陪教活动的序幕。我院张佳欣同学作为团队的一员,积极参与陪教活动,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彰显青春风采。
用简单易懂的科学实验,激发他们对未知的探索欲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开启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之门;用温暖的笑容和耐心的教导,陪伴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对瑞扬陪教团成员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授课,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爱的传递。成员们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3
科普生物多样性
“环心”课堂入童心
7月7日,我院“环心”生物多样性调查团走进扬州市砚池社区“七彩假期”课堂,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物多样性科普课,向社区的孩子们传递环境保护理念,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从心开始。本次“环心”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带领社区孩子邂逅万物并育的多彩自然,学习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知识。下一步,团队将持续开展科普与调查工作,积极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青春力量。
4
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一直在行动
7月5日,我院“环心”生物多样性调查团走进仪征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深入了解本地区的珍稀生物现状,本次调研走访旨在让团队成员亲历自然,体会生态保护的紧迫性,深刻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在出发之前,工作人员不仅为调查团队员讲解了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有关专业知识,还展示了现在主流的生物观测工具,如望远镜、红外相机、无人机等,并进行了现场教学与示范。
在仪征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本地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观察了解生物习性的必要性,同时,说明了不同物种的生长特征与观测技巧。随后,团队深入山林进行实地考察,成员们积极合作,仔细记录,亲身体验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就业实习实践团
1
“零距离”调研水厂一线
“沉浸式”科普水质安全
7月5日,我院“一滴水的旅行”志愿服务实践团队前往扬州市江都清源污水处理厂与光大水务污水处理厂深入进行现场调研。此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的全流程——污水如何历经一系列复杂工序,最终转化为清洁水源,安全回归自然水体。
团队成员依次走访了污水处理厂的中央控制室、水处理车间等核心区域。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成员们详细了解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运作流程。
7月7日,志愿服务实践团队走进扬州市砚池社区开展“一滴水的旅行——水质安全宣讲”暑期公益课堂活动,本次宣讲活动以用水安全为主题,将国家水情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宣讲安全用水常识,切实促进社区小朋友们从小养成节约用水、安全用水的好习惯。
2
企业实践学技能
环保前沿展风采
在城市化浪潮中,给排水系统如同城市的血脉,默默支撑着城市的日常运作与生态平衡。为深入了解给排水系统运作、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暑假期间,我院给排水2101班陈祝与给排水2102班王浩两位同学来到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亲身体验给排水工程背后的智慧与汗水。
在实习期间,两位同学被分配到公司的电力事业部,担任给排水工程师设计实习生。他们积极参与到电力事业部的日常工作中,从方案设计到项目管理,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收获。在参与给排水系统初步设计方案的讨论与修改中,他们学会了使用专业设计软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纸和方案;在协助项目负责人的过程中,他们了解了工程管理的基本流程,见证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高效沟通与协调。
创新创业实践团
1
社会服务
“醛”均覆没
为增强公众对室内装修污染的防治意识,我院“醛”均覆没社会实践团队利用暑期开展了相关宣传调研与检测活动,进一步加强居民对室内装修污染的认识和防范。
团队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从本地居民了解到,其新装修的屋内常常会有刺鼻、刺眼的刺激性异味,同时室内的植物不易成活。这些现象都符合室内甲醛污染的表现,通常是采用不合格装修材料以及不合理的设计导致的。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向居民宣传了室内装修污染的防治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公众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团队成员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与获得感。
2
科技改良盐碱地
“青禾”行动助振兴
7月16日,我院“沧海桑田”滨海盐土抑盐提肥实践团,受邀前往江苏连云港市五图河农场有限公司开展“青禾”科技志愿服务。
在水稻关键的分蘖期,江苏五图河农场出现了秧苗瘦弱、分蘖延迟及死苗问题,影响了作物生长。农场的农科所所长贾义乐指出,复垦区作物生长状况不佳,大麦产量仅300多斤,低于预期,而水稻也出现生长缓慢和死亡现象。面对这一难题,贾所长联系了江苏省“青禾”科技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沧海桑田”滨海盐土抑盐提肥实践团的左文刚博士,左博士随即组织团队赶往现场进行调查和援助。
团队深入江苏省五图河农场有限公司开展“青禾”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围绕盐碱地改良技术的进行主题宣讲,还现场结对共建,签订合作协议,团队将持续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
爱校荣校实践团
1
暑期学子返家乡
资助政策传希望
暑假期间,作为我院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的朱文静同学返回家乡,积极投身于资助政策宣讲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学子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同时也将爱校荣校的理念深入人心。
朱文静同学深知资助政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性,在宣讲活动之前,她精心准备了丰富的资助政策资料和生动的资助案例,前往家乡的村委会和村民家中进行全面宣讲。
2
资助政策传真情
助梦飞扬暖人心
为进一步强化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巩固既有的成果并拓展宣传的覆盖范围,暑假期间,我院“助梦飞扬”资助政策宣讲实践团的成员纷纷返回各自家乡,积极投身于资助政策的宣讲活动,为有需求的学生和家庭送去温暖与帮扶。
团队成员朱焕森同学来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江宁镇,采取入户走访的方式进行政策宣讲。在即将升入高三的小丽同学家中,他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国省级资助政策,包括各项奖学金、生源地贷款等相关内容。
团队成员曹铭锟同学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全南中学,以返母校宣讲的形式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讲活动。他走进高三班级,向同学们介绍涵盖各项奖学金、助学金、生源地贷款等资助政策。同时,曹铭锟同学还为同学们介绍了全南县当地针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措施“黄美莲奖金”,助力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类资助政策。
团队成员王仕硕同学在江苏省南京市淳化街道居委会,组织当地高中学生集中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讲活动。他不仅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国家和省级的多种资助政策,还着重宣讲了我校的资助体系。他指出,学校设立了丰富的助学金项目,以满足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的需求。
“助梦飞扬”资助政策宣讲团通过在不同省份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不仅提升了当地学生及家长对于资助政策的认识与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申请相应资助的信心和能力。这些努力有助于确保更多有需要的学生能够获得适当的经济支持,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发展。
志愿服务证明
宣传报道
我院致力于提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传播效果。学院定期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动态和成果,共计20篇专题报道,旨在展现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和所取得的成就。
此外,我院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媒体发表外宣报道。“醛”均覆没社会实践团队、“沧海桑田”滨海盐土抑盐提肥实践团、“扬延之声”志愿宣讲团得到《中国经济周刊》《交汇点》等媒体报道,“七彩假期 烛光行动”志愿服务实践团队得到了《扬帆》的报道。通过在不同层级的媒体上发表报道,增强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公众认知度和影响力。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又是光明正大玩游戏的一天
有被“冷”到,快趁早看!
每当歌响起,我就会想你
关注“扬州大学团委”官方视频号
带你感受最新最潮的扬大
-yangzhoudaxuetuanwei-
来源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审核 | 王 敏 宋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