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急进入朝鲜”——抗美援朝初期我装甲兵行动之分析

百科   2024-09-02 12:00   陕西  

1951年2月,我军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根据上级召开的沈阳作战会议精神,同与会的东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赵杰,副政治委员钟人仿商定,派出由赵杰、孙三(时任我军坦克3师师长)率领的先遣组先期入朝,对预定战场进行现地勘察,并向志愿军总部汇报装甲兵部队入朝参战的预案。


彭德怀司令员对于装甲兵部队分批入朝、轮番参战,在战斗中建设装甲兵的方针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指示部队:入朝时,一定要尊重当地百姓,爱护人民,爱护当地的一草一木。据此,装甲兵拟定了部队参加朝鲜战争总计划。确定以坦克1师师部为基础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由师长黄鹄显任主任,副师长罗杰任副主任。首批入朝的坦克部队,有坦克1师1、2团,坦克2师3团,坦克26师53团(后改编为坦克独立6团)、坦克独立1团及部分炮兵、高炮、工兵和摩托化步兵分队。


【孙三(1915-1999),生于黑龙江宁安,早年留学莫斯科学习装甲兵、炮兵知识,抗战胜利后创立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支坦克部队,建国后曾任装甲兵技术部部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


【换装苏式T-34/85中型坦克的我军装甲兵】


【我军的SU-76自行火炮及T-34/85坦克列队接受检阅】


各部队受领任务后,在积极调整组织,补充人员和武器弹药、军需粮株的同时,进行了车辆普查和维修,使武器装备处于完好状态。各部队还进行了仇视、鄙视、蔑视美帝国主义的教育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教育,广大官兵同仇敌忾,积极求战。


3月10日,坦克1师先遣组先期人朝,接受志愿军司令部赋予的任务;进行现地侦察,选定指挥所的位置和各坦克部队的集结地域,并了解朝鲜人民军坦克部队的作战情况。接着,坦克1师工兵营入朝,负责构筑集结地域的掩体和掩蔽部; 

3月15日,坦克53团不带装备入朝,负责搜集、抢修缴获或击伤的坦克。


从31日开始,坦克1师主力分别由丰台、天津陆续出发,到达辽宁安东(今丹东)后,履带车辆、高炮及工程车辆继续实施铁路输送,其余车辆改为摩托开进,分别跨过鸭绿江。由于朝鲜境内的道路被破坏以及敌机的轰炸封锁,坦克部队前进的速度受到了影响。其中坦克1师1团、高炮营及运输营3连、通信连于4月11日至5月2日才陆续到达新幕地区集结;摩托化步兵团1营、师活动修理工厂、坦克2团,于5月7日至6月1日先后进入顺安、萝花里地区集结。坦克2师3团及高炮营、工兵营,于7月1日到达新幕地区集结。坦克独立1团及配属的坦克3师工兵营、于12月3日、日先后到达球场地区集结。

年轻的坦克部队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机智顽强地开到了朝鲜战场。


【模型封绘:志愿军使用的“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机枪与T-34/85中型坦克】


我坦克部队抵达集结地地域后,立刻奉命开赴前线、配合步兵作战。这对坦克部队来说,要在敌机轰炸和封锁的情况下,把整团的坦克开到指定战区去,过去还从未组织过。因而这次行军实际上就成了入朝以来的第一个“战役”。特别是夜间在复杂地形上开进,又遇上特大洪水,这对刚刚换上苏式坦克而且仅仅训练三个月的乘员来说,的确是-次严峻的考验。


他们白天徒步几十里前出侦察,晚上在崎岖的路道上闭灯驾驶;天亮前不仅要把坦克开到山沟里进行隐蔽和伪装,而且还要迅速对车辆进行检查和维修。因而,常常顾不上吃饭,也顾不上休息。但是,年轻的坦克手以顽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努力,终于把坦克开到了前线。坦克1团到达新幕后,即奉命开往市边里、朔宁及安峡方向,参加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阻击战。先期到达的坦克2连前往朔宁,配属65军作战。该连于4月20日出发,履带行军120公里,由于地形复杂、乘员技术水平低,只有5辆坦克于5月15日到达指定地区,没有参加上战斗。该团其他连队也由于同样原因,开进的速度非常迟缓,直到6月16日,才陆续到达前线,这时第五次战役已经结束。


【战备动员】


【铁路运输中的我军T-34/85坦克车队】


坦克2师3团及高炮营、工兵营和坦克2团,于7月中、下旬向朔宁、铁原前线开进,由于道路被破坏,再加上礼成江、临津江洪水泛滥,开进一再受阻, 因而,直到9月上、中旬才分别到达前线,影响了预定任务的执行。


部队入朝,经铁路输送和向战区开进,受到很大的锻炼,战斗作风和战斗意志更加坚强,驾驶技术和行军的组织指挥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这期间,也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不少部队的技术水平远不能适应战场的需要,车辆事故不断,机动能力很低;不少指挥员不善于在复杂条件下组织部队行军,导致一些单位遭受了严重损失。
坦克1师1团与师直属部队在4月14日、16日的行军宿营过程中,由于车辆配置不当,伪装和防空不严密,造成了50余辆汽车被炸毁的严重损失。


问题的连续出现,使部分合成军指挥员对坦克部队产生了种种疑虑。有些坦克部队的指战员因出师不利,产生了急躁畏难情绪:还有些人对兄弟部队缺乏尊重,竟以特殊兵种自居。


【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观察着被击毁的T-34/85坦克,此人手持一支M1型卡宾枪,摄于仁川登陆战后】


【使用日制96式轻机枪防空的志愿军官兵。由于入朝仓促,志愿军各部普遍缺乏有效的防空武器,因此只能临时使用各型机枪临时组织火力网对空】


【操作七九“勃然”防空的志愿军官兵,该枪是加拿大英格利斯兵工厂专门为华改进的20发7.92毫米版本的“布伦”轻机枪,其枪身与ZB-26有明显区别】


【几名操作12.7毫米的“德什卡”机枪的志愿军官兵。它也是继苏制61-K 37毫米高炮后,少数能有效防空的武器之一】


装甲兵指挥所党委针对部队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于1951年6月25日及时召开了第一次党委会议,并在会后做出了总结:
首先,党委成员一致认为,训练的时间短,技术水平低,对刚刚换装的苏式坦克不能熟练掌握,不适应战场的复杂情况,是造成车辆事故多、开进速度慢的主要原因。


接着,大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改进措施:一是对朝鲜战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牢固树立长期作战和配属步兵作战的思想,坚决克服盲目自大、麻痹轻敌等思想倾向;二是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部队技术水平和对技术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的认识,克服急燥情绪。只要在实战中加强学习,熟悉战场情况,熟练掌握武器装备,就能充分发挥坦克的威力,不断取得胜利,就能受到兄弟部队的信赖和欢迎.志愿军总部和装甲兵首长对入朝参战的装甲兵部队极为关怀。


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专程到朝鲜前线视察,要求部队要经得起挫折的考验,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大胆地使用坦克作战,不要怕打坏;要在实践中锻炼成一支机智、顽强、勇敢、善战的钢铁部队。从7月份开始,部队普遍掀起学习技术、战地练兵的热潮,结合实际研究了预防车辆事故的措施。部队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装备技术状况也得到改善,人员的思想情绪日益稳定,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同样采用铁路运输的JS-2“斯大林”重型坦克。在朝鲜战争中,该车多是发射高爆弹药支援步兵进攻、防御,很少执行反坦克作战】


1952年2月11日,坦克独立1团由阳德开赴县里、平康、金城前线,行程250公里,沿途需翻越9座山峰,横跨数十条河川,闯过一百多段急转弯,还要随时对付敌机的轰炸封锁。该团针对面临的重重困难,遵照司令员许光达的指示和装甲兵指挥所党委会议精神,以兄弟部队的经验教训为借鉴,进行了严密的组织,采取了得力的措施。


行军前,部队会派出侦察组,侦察和修复道路并设置路标;行军时设立了前、中、后3个游动指挥所,及时指挥部队行动;各分队组成设营队,提前选定车辆隐蔽位置、准备人员食宿;团组成3个技术抢修组,加强行军中的技术保障,严密组织对空保障,并在重点地段组成防空火网。这样,有效地保障了部队准时到达目的地,支援步兵作战,并且取得了在山地隘路和敌机威胁下行军的宝贵经验。


【配合我军步兵,朝“联军”阵地发起冲击的T-34/85坦克群】

【首批归国的志愿军坦克兵路过朝鲜金华郡时,得到群众夹道欢送】

【这里要插几张有趣的图:1956年的英国战争电影《韩国地狱》中出镜的志愿军“T-34/76”坦克(其实是拿英制“克伦威尔”MK.V型坦克客串的,最奇葩的就是它的炮盾,且该车似乎用的还是门6磅-57毫米坦克炮...)。当时的欧美并没有T-34,所以只能用旧型坦克加以“魔改”。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此外,当时的志愿军坦克兵并不会在炮塔侧面涂上红色五角星,仅有战术编号】

【志愿军也缴获过英制的克伦威尔坦克】

`


本文资料来源:


1.装甲兵历史图集

  

2.当代中国装甲兵


3.“坦克大百科”

                                   

 (待续...)

战史堂
推送高质量军事战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