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良杰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琼瑶剧总是绕不开的一个名字。琼瑶用她的言情小说和影视剧,唤醒了中国大陆冰封已久的人性。那个时代,阶级斗争的恐怖统治让人们对“爱”这种基本情感都变得陌生。她的言情故事像春风化雨拂过荒漠,为干涸的河床带来了生命力。
这也是我们特别纪念她的原因。
实实在在地说,她的电视剧我一部完整的都没有看完过。她的小说《烟雨濛濛》还是在1984年一位哲学老师的大力推荐下读完,像要完成哲学作业一样读完,还要写读后感。这本小说确实情感细腻,勾心斗角的恋爱故事,引人入胜,我痴迷了一个周末,就从中摆脱出来了。
它毕竟太言情!
言情小说像糖一样,物资匮乏的年代时候,对它日思夜想;但供应平稳之后,吃太多了,孩子们的牙会坏掉,大人会长胖,老人会有糖尿病的风险。
客观地说,琼瑶的作品更多局限于情感,呈现的是人性七层中最表层的浪漫与柔情。生活中,爱情远比言情剧更复杂,也更深刻。
在现实中,有些爱情既浪漫又残酷,不仅超越了琼瑶剧的情节,还揭示了更高层次的人性深度。殷海光和夏君璐的生死恋,便是其中的典范。在殷海光诞辰105周年的今天,我们有理由重新回顾这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并从中看到爱情如何与信仰、责任和牺牲交织在一起,超越了个人情感的范畴——琼瑶的成就也因有自由思想者铺路。
殷海光:孤高思想家的光辉与命运
殷海光,中国现代思想界的巨擘。他不仅是卓越的哲学家、作家,更是一位不妥协的思想战士。他的著作《思想与方法》为无数学子开启了独立思考的大门,而他的坚持与独立,更让他成为台湾自由思想的象征。
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饱受病痛折磨。他患上胃癌,忍受着极大的身体痛苦,但始终没有放弃对思想的坚守。殷海光的学术道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孤独旅程,而陪伴他走完这段路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夏君璐。
夏君璐:用生命诠释爱情的伟大 情书成了预言
夏君璐原本是殷海光的崇拜者和学生,她美丽聪慧,对文学和哲学有着非凡的热情。在师生关系的背后,他们的灵魂因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而碰撞,逐渐升华为深厚的爱情。
1949年殷海光到了台湾,而夏君璐还留在大陆,需要买船票才能到台湾,战乱年代的爱情也许就像飘在空中的气球一样,不知道碰哪个树梢、哪个角落里就破灭了,夏君璐在一个夜晚写下了一封情书,就像预言一样,预示她的一生命运:
今夜热情已把我烧成灰烬,我禁不住这般力量而对您倾吐,我要说出我的一切的幻想,都是为您的幻想。
真的,这才是一片情话爱语,在长久沉默中,火山终有一天会爆发,爆发的多猛烈多巨大。
我愿变成你桌上的台灯,
当太阳失去光辉时,
照耀着您伏案工作。
我愿变为一条白色的手帕,
日日朝朝伴在您的身边,
为揩您的脸。
我愿变作你脚下穿的鞋子,
每年每岁,跟着您奔波,
为您担受一些劳苦。
But most of all, dear!
I hope I will be your wife ── 终身的伴友。
最后,
变为那绿藤缘在您的墓上,
不让太阳晒了您,
不让雨淋了您,
让人们撒在您墓上的花圈
落在我的身上,为我也增添无数之光荣。
啊!这是我唯有的心愿,愿上帝帮助我!!
真的我又要说我多么爱您,爱到死地,我无法抑住我这股情儿,愿叙愿吐。
我想哭又想笑,我快乐又悲哀,我快乐的是我爱您,我悲哀的是因为现在见不着您。
真想不到,今夜如我所想,啊!天只有星星了,多久没有看见这可爱的光芒,它赐予我无穷的希望。
(《绿藤与花瓣》音乐取材于此,等待演唱者)
经过魔幻一样的奔波,夏君璐终于来到了台湾,三年后和殷海光结婚。他们的结合并不被外界看好。殷海光因为其思想的锋利和不妥协的立场,备受政治迫害,甚至在学术圈中被孤立。而夏君璐不仅毫不退缩,还选择以她的生命与爱,支持殷海光的事业与信念。在殷海光病重时,她放弃了个人的事业,全身心照顾丈夫,用无言的行动书写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死相依”。
当殷海光因病逝世后,夏君璐深陷巨大的痛苦,却从未抱怨命运的不公。她继续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抚养他们的爱情结晶成人,用自己的方式延续他的思想光辉。
这种爱不仅是情感的体现,更是信仰与责任的实践。
超越琼瑶剧的生死恋:爱情的七层深度
琼瑶的作品将爱情描绘得唯美浪漫,像是一场绚丽的烟花,但却停留在情感的表层。而殷海光和夏君璐的爱情,却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更高层次:
- 情感层面
:两人从师生关系到灵魂伴侣,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接。 - 责任层面
: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个人需求,承担起了彼此的责任与对社会的信念。 - 信仰层面
: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追求,使他们的爱成为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信仰实践。 - 牺牲层面
:夏君璐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爱是舍己”,将对殷海光的爱转化为对思想的守护。
相比之下,琼瑶式的爱情故事更多关注个人感情的细腻描写,却难以触及生活与生命的更高维度。情感的泛滥,犹如河边的草丛,可以一夜之间生长;而像殷海光与夏君璐这样的爱情,却如大树深深扎根,经历风霜依然挺立。
生死恋的意义:爱情、思想与自由
殷海光和夏君璐的生死恋,不仅仅是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是对思想与自由的注解。在他们的爱情中,个人的情感从未凌驾于更高的价值之上。相反,他们通过彼此的陪伴,证明了爱情的力量可以成为守护思想、捍卫自由的基石。
夏君璐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延续殷海光的思想,这种“爱”的深度和广度,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爱情。它既是对人性深度的探索,也是对自由精神的守望。
殷文丽在纪念父亲逝世52周年的网上座谈会发言,当年的Baby 现在也生白发了(右上角)
殷海光临终时刻,夏君璐的祈祷
据殷海光的女儿殷文丽回忆:
当父亲殷海光身患重病时,他会要求母亲为他祈求,并且接受教会牧师的探望。母亲生前留下了一些记录,记录了那段艰难又深情的岁月。
“海光每天吃中药,还有我为他准备的营养流质品,但他吃了又吐,再吃又吐,人一天天虚弱下来。癌症末期经常十分痛苦,但他从未抱怨,也不喊痛。他只是经常要我按手在他的肚子上为他祷告,我也读诗篇给他听。
怀恩堂的周联华牧师和陆颂熙老师每天来看他,与他谈道。有时他们谈得甚为投契,周牧师帮助他打开了另一扇门,那是他以前从未注意到的。我那时尽全力照顾他,却看着他的病情并无好转,每天只能靠祷告度日。
堂嫂每天来为海光打补针,她每次都流着泪走出去。同学们也来帮他按摩,我每天也为他按摩,但有时因为过分疲劳,按摩时竟然睡着了。我们尽力服侍他,海光在病床上感到很满足、很安慰,但这些都无法阻止癌症的侵袭。
有一天,他跟我说:‘我看见主耶稣。’我问他:‘他长什么样子?’他说:‘钉在十字架上,看着我,全身都是光。’他静静地回答。
又有一天,他吩咐我:‘君璐,拿支笔,拿张纸来。’我遵照他的吩咐。他说:‘我过去30年是错误的。’话一说完,他就大哭,然后昏过去了。这时陈鼓应正好进来,我央求他:‘老师昏迷了,快去台大医院叫救护车!’
不久之后,我的父亲海光就去世了。他过世后,骨灰存放在怀恩堂楼上的一间小小的骨灰室里,共七年。直到1976年,承蒙雷震先生厚爱,他被葬入自由墓园。后来,夏君璐去世之后,也葬在殷海光墓地旁边”
在殷海光诞辰105周年之际,我们纪念的不仅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有陪伴他走完生命旅程的夏君璐。爱情不只是情感的浪漫表达,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性实践。在殷海光与夏君璐的故事里,爱情是一种信仰大爱连在一切的,是一种牺牲,一种对自由与思想的不懈追求,真实地诠释了“爱是恒久忍耐”。
纪念殷海光,致敬夏君璐!
(非常遗憾,殷文丽回忆父母的视频还是不能过审,链接在此,请大家“老翁逾墙走”吧,海上讲堂观看这段珍贵回忆,https://youtu.be/s3IqV23MMQ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