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养殖中,有害菌无处不在,但按照革兰氏染色法来分辨,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种。根据感染的病原菌不同,使用药物也会有明显区别。下面为各位总结一下,常见的病原菌区分,做到精准用药,才能更高效的治疗鱼病。
1、弧菌
弧菌,是所有海水养殖品种都易感染的细菌,常见的有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高致病性弧菌等,在南美白对虾、大菱鲆、石斑鱼、鳗鲡、海鲈、东风螺等海水养殖品种多见。弧菌感染的比较共同的病症是“体表溃疡”,虾蟹的甲壳溃烂、海水鱼的烂身、东风螺的硬头都与弧菌有关。
有效治疗方案:
鱼类:氟苯尼考+绿原酸
虾类:第一餐,内服聚维酮碘或复合碘。后三餐,内服猎弧组合(乐畅+活力多)。具体用法用量,根据养殖情况而定,请咨询下方水产技术。
2、嗜水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对多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具有致病性,常见的草鱼竖鳞病、鲢鳙草鱼打印病、青鱼细菌性肠炎、甲鱼红脖子病、牛蛙红腿病,黄颡鱼败血症等。
根据药敏试验,嗜水气单胞菌对强力霉素、恩诺沙星、四环素类、氟苯尼考敏感。在治疗中可以优先选择这几类抗生素。
3、柱状黄杆菌
这几年在加州鲈上较为关注,此病在加州鲈分筛或过塘后很容易爆发,而且密度过大,规格不整齐的塘,发病率也是明显偏高,一般规格越小发病死亡率越大。在高发期,柱状黄杆菌检出率约为90%左右,但大多数也与寄生虫感染有关。
4、爱德华氏菌
常见的黄颡鱼、斑点叉尾鮰都易感染此病,分为急性感染,体表、肌肉可见充血、出血斑,眼球突出,肝脏及其它器官,有出血点和坏死点分布;慢性感染,通过嗅神经感染,后期为典型的“头穿孔”症,可见头背颅部裸露出脑组织。
1、诺卡氏菌
大黄鱼、鲈鱼、生鱼非常常见。感染诺卡氏菌的病鱼,初期体表无明显症状,仅出现反应迟钝、食欲下降、身体发黑、常浮于水面;
随着病情加重,鱼体黑色逐渐加深或出现了白色、淡黄色结节,进而鱼体、尾鳍、背鳍也有溃烂出血的症状;解剖发现,在鳃、前肾、肝、脾、鳔等内脏组织中,有白色或淡黄色结节;
从病情的发展来看,诺卡氏菌感染前期不易被察觉,甚至出现误诊的情况,一旦发现内脏结节,就是发病晚期,多数已经出现死鱼,再治疗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2、链球菌
笋壳鱼、罗非鱼、黄颡鱼非常常见,尤其是近几年罗非鱼发病严重。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病鱼眼球突出、浑浊发白。鱼体下颌部位出现鳞片脱落、出血、肌肉坏死等现象。胆囊、肝脏、脾脏肿大,严重时糜烂。
因革兰氏阳性菌治疗周期比较长,加上水产上的抗菌药物,大部分都是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筛选的,针对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非常少。所以阳性菌比阴性菌更难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