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荡马路 || 滇池路,曾称“中国华尔街”,撑起过外滩的大市面!(作者:惜珍)

旅行   2024-09-02 08:00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滇池路

东起中山东一路,经圆明园路、四川中路,西至江西中路。这条短短的小马路辟筑于1899年,因英商仁记洋行迁至此路西端而得名“仁记路”,1943年更名为“滇池路”。
滇池路是旧上海金融区的一部分,民国时期的中国银行、中央信托局就开设于此。外商的荷兰银行、古孟洋行和国人兴办的上海国民银行、中孚银行、上海工业银行等都在此设立营业机构,故有“中国的华尔街”之称。


滇池路22号

中国银行大楼

在中山东一路转角处的滇池路上,坐落着中国银行大楼,是国民党执政时期四大官办银行之一,其前身是清朝户部开办的户部银行,1905年开业,上海分行行址设在汉口路3号,1912年改组为中国银行。1928年,中央银行设立后,中国银行改为主要从事国际汇兑业务的银行。
▲中国银行
同年11月,中国银行总部迁至上海。总行来沪后开始在中山东一路滇池路转角处的原德国总会办公。至1934年,中国银行已是全国资力最雄厚的华资银行,1935年改组成为国民党政府垄断的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居国民党政府“四行两局”的第二位,由宋子文担任董事长。这样一来,原有的房屋已不够使用,于是,决定在原址拆掉重建。


▲宋子文
当时,为了与外国银行竞争,原计划设计为34层,以期成为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大楼的地基打得相当结实,这时,隔壁华懋饭店的老板沙逊得知后出来干涉了。老沙逊蛮横地提出在建的中国银行楼高不得超过沙逊大厦的金字塔顶,虽然建34层是宋子文的主张,但在外国殖民者面前,只好将楼层降到17层,顶部比沙逊大厦低0.3米。
▲沙逊大厦(左)和中国银行(右)

滇池路100号

仁记洋行大楼

滇池路最初叫仁记路,就是因为仁记洋行大楼是这条马路上的代表性建筑。洋行是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也指专和外国商人做买卖的企业。仁记洋行是上海开埠初期开办的洋行,该行是英国人在1843年创建的,它是早期来华的英国皇家四大行之一。

从中山东一路拐进去,一眼就看见原仁记洋行大楼。由于这幢楼是呈三角形转折状地坐落在路口,使仁记洋行大楼的立面成为街道对景,从中山东一路踏入滇池路,整个视线就被这幢仿佛异军突起的大楼填满,形成了极为特别的街道景观,你会觉得整条滇池路像一条深不可测的欧洲小马路伸向无限远方,显得神秘幽深。


▲原仁记洋行大楼
大楼坐落在滇池路100号,这是一座具有典型安妮女王时期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大楼。这座大楼建成于1908年,高3层,转角处为4层。这幢建筑平面为三角形,沿街转角处塔楼为立面构图中心,就是这块沿马路的三角形地块,因地制宜地将建筑平面撑足,以充分地利用每一寸土地。

仁记洋行早在1950年就申请歇业关闭。这幢饱经岁月风霜的大楼现大部分为居民住宅,楼下是海运局业务部门办公室及黄浦区进修学院。

滇池路120号

英商业广地产有限公司大楼

英商业广地产有限公司成立于1888年12月,它是由几位洋行经纪人合资创建并在香港注册的。英商业地产有限公司大楼建成于1908年,是一幢4层高的带有英国安妮女王时代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大楼,砖工细腻的清水红砖墙,门窗洞口进深较大,外观厚实,南入口门洞是用砖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的古代砖石结构砌法式样。
▲滇池路120号
这幢大楼在交付使用的三年后以高价出售给了日商恒产公司。后来这幢楼的下面成了商店,楼上成为居民住宅。1934年,郎静山、胡君磊、刘旭沧、邵卧云等发起成立上海摄影学会,在1935年至1937年间,曾举办过三次展览,会址就设在居住在这幢楼内的胡君磊家中。

滇池路81-85号

曼哈顿外滩商务酒店

为欧式古典主义风格。外立面一层用爱奥尼柱式装饰,二层为多立克柱式装饰,原国民银行曾设立于此。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公安局边防局设在滇池路81号,21世纪初才置换出去。
▲曼哈顿外滩商务酒店

滇池路97-103号

中孚银行大楼

建造于1922年。中孚银行是在天津创办的私立商业银行,1916年11月在上海仁记路开设分行,孙仲立任总经理。中孚银行有过最初的十年辉煌,在各地银行的作用下又开设了一系列面粉厂,尤其在上海和武汉各以60万元建立的中孚大厦,轰动一时,在金融界颇有声誉。
▲中孚银行天津分行旧址


▲中孚银行大楼

与显赫的中山东一路相比,滇池路显得有些落寞,它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睿智老人默默地注视着今非昔比的外滩,淡定而从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像滇池路这样一些具有深邃历史内涵的小马路的衬托,才使外滩有了足够的底气。

本文来源:《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一)》(惜珍著,东方出版中心)  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老友新朋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