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家的味道
歌手庞龙唱过一首充满人间真情的歌曲《家的味道》,歌中那朴实无华的一句句歌词和优美感人的旋律,深深敲打着我的心,每一次聆听都是一次灵魂深处的触动和思绪的缠绕,让人百感交集,回味悠长,感慨家是充满五味杂陈的地方却依然是幸福的味道。
我们通常理解的家,一般指的是个人的小家,在谈及家的味道时,人们恐怕感触较多的可能是小家庭中家的味道。其实,在我的脑海中始终认为,家,不仅仅只有小家,还有大家,大家也蕴含着别样而独特的味道。这个大家或许是一个集体,一个组织,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这个“大家庭”也有其独有的味道。
有人说,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甜蜜的味道、温暖的味道;也有人说家的味道是苦涩的味道、酸楚的味道;还有人说家的味道是酸甜苦辣兼而有之五味杂陈的味道。
家,究竟是什么味道?也许,不同的人有着迥然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小家的味道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亲情体现,是一种互相依靠,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欢笑,共同分享喜悦,分担忧愁的味道;而大家的味道是单个人或群体与一个集体、一个地区或者整个国家之间情感纽带所体现的人间冷暖和人间大爱的味道。味道自然是迥然有别的。
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让我对小家的味道别有一番所思所感所悟。那就先唠叨唠叨小家的味道吧!
有人说,家的味道是酸楚的味道。我似乎就有这种感觉。记得小的时候,因为不大懂事,加上家中兄弟姐妹较多,姊妹之间难免会认为父母在分配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片面认为父母分配不公,由此兄妹之间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总会怀疑父母存有偏心,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潜意识里总觉得对自己存在偏见,而耿耿于怀。其实,作为父母,都是自家的儿女,手心手背都是肉,是不会存在什么私心杂念的。长大后,才终于明白都是自己的狭隘意识在作怪。如今回想起来,真有点酸不溜秋的味道。
也有人说,家的味道是甜滋滋的味道。我也有这种体悟。记得我十来岁时,得了一场大病,高烧一直不退,茶饭不思,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看到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我甚是着急,虽然那时我被烧得有些神志不清,意识有些模糊,但从母亲凝重的面部表情完全能够感知,母亲的内心是极为难受的。急切盼望我的病能尽快好起来,便安慰我说:“儿啊!你好好睡一会,我去街上买碗米粉回来给你吃,吃了这碗米粉病就好了!”听到母亲这番话,当时我的心里无形中仿佛感受到了有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似乎,这碗普通的米粉充满神奇的力量。勉强吃下母亲买来的那碗充满爱意的米粉,没过几天,我的病竟然奇迹般的好了。因为,在我幼小的年代,家里并不富裕,平常日子是吃不上米粉的,只有生病了,母亲才会奢侈一回,才舍得花上五毛钱到街上买一碗米粉给我吃,希望给生病的我带来无穷的力量。
虽然母亲已经离开我多年,但现在回忆起来就觉得,家的味道就是母亲的味道,就是甜滋滋的味道。
还有人说,家的味道是辣辣的味道。
我也赞同这种说法,也认为家的味道有时也是辣辣的味道。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用一个我曾经生活过的“大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来说明家的味道为何有时也是辣辣的味道的道理。
记得那是28年前,我生活在部队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因为工作需要,那年我被调往部队师级机关担任新闻干事,要干好这份工作,必须得学会摄影,以便做好新闻图片的报道。那时,从来没有接触过摄影相关知识的我,突然间要从事摄影工作,说心里话真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怎样才能把这门技艺掌握好?别无选择,因为这是组织的安排,只有听从指挥,不可讨价还价。于是,有空我就背着照相机到训练场去实践。毕竟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缘故,可想而知拍出来的照片自然是不理想的,不是对焦不好,就是构图不理想,不是曝光过度,就是曝光不足。一天,师政治部的领导突然叫住我说:“小刘,把你拍的照片给我看看!”虽然,明明知道自己的摄影水平就那样,无奈,既然首长要看我拍摄的图片,也只好拿着自己都不满意的照片急匆匆地送到首长办公室,让首长过目。看过我拍摄的照片后,首长很委婉地说了一句:“小刘呀!你学习拍摄照片的时间也有一些日子了,怎么好像没有多大提高呀?还要努力努力才行呀!”看似委婉的点评,也没有直接严厉批评的意思,但聆听完首长的这番话后,我的心里火辣辣的烧!深知肩上的重任十分艰巨。从此,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新闻摄影学习好掌握好。于是我利用周末时间跑书店买来新闻摄影方面的书籍进行钻研,还注重学习研究报纸上刊登的新闻图片,研究报纸上刊登的新闻图片为什么能发表,到底好在什么地方,是构图好,还是主题突出,是新闻价值高,还是光线运用得好。同时还虚心向有摄影经验的同事请教。
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思考和反复实践,我的摄影技术终于有了一点提高,并陆续有新闻图片发表。如今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就深深地感悟到正是部队大家庭的淬炼,正是部队首长那番“火辣辣”的点评,和部队大家庭“辣辣”的味道成就了我,才有我的今天。
还有人说,家的味道既是苦涩的又是甜蜜兼有的双重味道。我也认同这种观点。为何说家的味道是苦涩的味道,这不得不使我回忆起了家乡海南今年遭受的一次超强台风的袭击,大灾过后,四面八方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使我真正感受到了祖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独有的味道。
今年9月6日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也是建国以来家乡海南在秋季遭受破坏力最大一次超强台风袭击难以忘却的时日。台风“摩羯”肆虐后,家乡完全变了模样,昔日郁郁葱葱的景象瞬间不见了,亲眼目睹海口大街小巷往日秀丽挺拔排列整齐的景观树一夜之间被摧残得东倒西歪,有的硕大的树木被连根拔起,有的树顶像被锋利的斧头“披”断一样,倒在了路的中央。道路被阻隔,通讯被中断,停水、断电、断网,几乎“与世隔绝”,目睹此情此景,我的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滋味。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台风给海南带来的损失是极为惨重的,导致家乡50多万人受灾,30多万人紧急避险转移,4人不幸遇难,90多人受伤。仅海口文昌两地的经济损失就高达600多亿元,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仅有区区300余万常住人口的海口市,受“摩羯”的影响,全市受灾人数就超过126万,超过全市人口三分之一还多,紧急转移群众10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约260多亿元。一夜之间,海口文昌等地的大街小巷一片狼藉。许多街道、社区、乡镇、村庄,断电、断水、断网,通讯一度出于瘫痪状态,生活举步维艰。
对于在破坏力超强的自然灾害面前,房屋倒塌、庄稼颗粒无收,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此时,生活在海南这个“大家庭”的人们完全是一种难以言表的苦涩味道。
但又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国这个富强繁荣,充满爱的“大家庭”,海南人民又是幸福的、甜蜜的,又是温馨的味道。因为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向来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礼仪。幸运的是,在家乡遭遇重大灾害损失颇为惨重之时,国家有关部门、兄弟省份的同志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灾情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迅速下拨了7.19亿元资金支持海南重建家园。
祖国四面八方的驰援队伍来了。
最先达到的是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冲锋在前,迅速担起搜救群众、转移物资、疏通道路等急难险重任务。
南方电网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来了。他们通宵达旦开展抢修复电工作,投入抢修人员2万余人、抢修车辆3600多辆、应急发电车685台、应急发电机1720台。
消防救援部门的同志来了。他们派出4523名指战员投入一线抗风救灾工作。
园林专家来了。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组织400余名技术骨干及250余台套专业机械设备支持海口重建家园。
党员干部来了。海南有关部门及时动员3200多个党组织,出动党员突击队46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614支,1.7万人次开展一线道路清障、卫生整治等灾后志愿服务活动。
在大灾大难面前,有强大的祖国这个“大家庭”作为坚强后盾,家乡海南很快挺过了难关,慢慢恢复了良好的生活秩序。此时,家的味道又是温馨的、甜蜜的味道。
可以想象,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如果没有“大家庭”的富强繁荣和有力援助,个人的小家如何实现祥和温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虽然家的味道有苦有甜,有温馨有酸楚,有泪水也有欢笑,充满了五味杂陈,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五味杂陈的相互交融,才使人们真正感受到了、触摸到了家的味道。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的人生才不会显得那么苍白、乏味,才会变得如此丰富多彩,甜蜜无比!
无论是小家,还是大家,愿我们的家始终充满家的味道。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4.如入选当期纸刊,作品须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投稿邮箱:1:ludongwenxue@126.com 2:xibuzuoja@126.com(仅限复制)
山东齐鲁文学社
首席顾问:莫言
总编:罗永良
主编:曾小霞
副主编:樊建华 程桂彬 付爱玲
执行主编:陈骄
执行副主编:方小琴
编辑部主任:王建军
一级编辑:曹秋芳
责任编辑:金小仪 苏岚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不慕名家|只推佳作
《齐鲁文学》《当代诗歌地理》欢迎您的参与。
订阅及交流微信:wu318013
【百度百科:齐鲁文学】
当代主流诗歌、散文及小说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