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ces of Youth
青年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职工群体,是企业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的骨干力量。为倾听青年心声、展示青年风采、汇聚青春能量,进一步号召全集团广大青年员工以笔端凝练真知灼见,洞见管理经验,弘扬发展主旋律,助力企业创誉创效,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微信公众号推出《青春之声》专栏,定期推送广大青年员工撰写的优秀文章,为全集团青年员工开辟思想碰撞、交流分享平台。本期选登作品为一公司许永奇撰写的《聚青年之意气,凝企业之活力》。
聚青年之意气 凝企业之活力
“侠以武犯禁,文以儒乱法”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韩非子的《五蠹》,是韩非子为了社会发展而向统治者进的谏言,适应了当时大统一的需要。今天来看,其中固然蕴含着一定的糟粕,但辩证思考,又不断启迪我们企业文化之重要,这里又以青年人的新鲜血液为最。换句话来说,青年人以自身的思想为企业献上“谏书”,以意气重新凝聚企业精神的活力,打破现有的一系列不合理的秩序,从而使企业在革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历久弥坚。
无论是哪类企业,每个管理层之间都会存在代沟,想要做到上下齐心,这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上层具有绝对的领导权,下层人员更多的时候只是作为相应的“配件”而存在。久而久之,每个管理层都会随着时间机制僵化,用麻木不通的惯性思维去审时度势,随着时代的浪潮被淘汰。在现代办公中,“流程”和“机械化”是目前呈体系的存在,企业命令的上通下达需要走流程,这就如汉娜·阿伦特所言的,每个员工只成了机械的零件,“他”存在的目的是完成这个流程中的一部分,这个流程由无数个“他”来完成,无法确保绝对的贯通。
上文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单单受其先天性生理结构的影响,更多地还有社会环境和文化教育对之的浸染。后者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这种力量的作用无比强大,因为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及所附属于思想的一切事物。诸如,人类诚然在承认日常客观事物的存在时,我们仍可以通过思想去创造那些在物质生活中绝不会出现或者目前阶段不会出现的事物或场景。这也就注定了,在三维世界中生存的人依旧是与动物生理结构相似的存在,在物质层面他决不能凌驾于自身之上,而在思想层面他则是全能的上帝。或许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生物,在物质层面不能根本性地了解自己,在精神层面也只能部分了解,只能说相对于我们对其他事物的了解,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更为清楚和深刻。我们与除我们以外的所有事物进行联系,只能借助自己的感官,通过实践对外界产生一定的认知。
一个成熟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它对于员工的想法会有瞻仰性的理解,顶层的管理者往往能借助由“青年”形成的意气去执行最稳健且最具效应的决策,从而在与其他企业同台竞争时思路和办法更多。不过,“广开言路”不等于“漫开言路”。在企业中,每个人所处的境况与在企业中所感受到的境况都不相同,独立个体的人经过一种媒介凝聚在一起,以至在面对困境时相合,这种媒介的作用就是汇聚企业集体精神的最大公约数。从目前人类所能执掌的能够发挥最大公约数的媒介的效果来看,唯有熏陶后天性的文化,才能在思想层面修缮员工个体的不足,也即是对“如果没有价值,我们就不断地创造价值;如果价值已然存在,我们就不断赋予价值以新的价值”的阐述。
青年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干,潜力是无限可能的,他们具有着所处时代最先进的锐气。如何让青年投入到企业发展的浪潮中,是一个令无数人都为之思忖的问题,因为青年之兴旺意味着下一代的必然方向。企业仅是处于时间维度中的人所设立的结构和框架,人的思想是企业所有性质中最关键的一环,其他性质都要围绕着这一性质不断盘旋,由这一性质统筹。这就要求,企业的成员之间要尽可能相互了解,且以共同目的——企业的成就作为相应的目标携手并进,创造“上下相通、相解,共为一理”的良性循环。如此,企业才能在波诡云谲的形势里获得比其他企业份额更高的“蛋糕”,进而再给予青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由青年和企业共同打造,两者深处其内,企业施以青年的意气破浪发展,广大青年人才也能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相继成为企业再次变革与发展的中干力量,推动企业在未来的新征程上愈走愈远。
供稿:许永奇(一公司)
编辑:徐小勇
审核:王建国
制作:中铁广州局集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