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些,你对“自由职业”的滤镜碎了吗?

职场   2024-08-14 13:45   上海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好文,来自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新书-《技术封建主义》,里面探讨了未来自由职业的发展趋势,能给大家带来不少启发。

下面进入正文。

“不用坐班、不用挤高峰期的地铁,不用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焦虑,还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偶尔还能拒绝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这些年工作并不好找,但就在在打工人人均“996”的当下,有一群人借助互联网平台,依赖技能技术,过上一种自己雇用自己、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打工人的想象中,灵活的自由职业,充满了吸引力。有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大约有1亿人从事新业态相关工作,以自由职业者为代表的灵活就业人员已突破2亿。

这些跳出“996”的自由职业者们真的自由吗?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自由职业的真实情况,笔者找到了一些从事自由职业者的朋友聊了聊。

他们当中,一位是坚持11年不打工、只给自己工作的80后青年画家,还有一位是将自由职业者当作创业试验的独立摄影师。

支撑他们从事自由职业的技能或者说专长各不相同,但有一点非常相似,那些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的日子背后,可能是昼夜颠倒的劳作,他们有不少人成为了生活的赢家,但有很多隐忧难于外人道,比如他们的社会福利谁来保障,比如他们到底如何靠一技之长养活自己……

01 困在自由里

海哥,独立策展人、画家,80后

海哥,一位坚持11年不打工、只给自己工作的80后青年画家,大学就读于一所985高校美术专业,毕业十几年,从未上过一天班,但办过上百场展览。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他一直保持着独立、自由的状态,游历、画画,再策展、卖画,画卖掉了,再买材料,继续画画,一年有大半的时间四处采风,用艺术而抽象的油画作记录着他的所思所想以及游历的轨迹。

他靠画画养活自己,从几百块一路卖到几万块。最艰难的时候,一幅画卖200块钱,是在一位朋友关照下买走的。

最好的时候,一场画展上,可以卖掉好几幅画,可以撑上大半年的时间不用为生计与口粮发愁。

有了在校期间办画展的基础,海哥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走上了自由画家、独立策展的艺术之路。

上百场展览,数以百计、千计的画作,需要在某种特定的心境下完成,独立且自由是最好的状态,可以帮助绘画创作。

所有人都觉得自由的画家没有班上,一定非常闲散。其实当你把自由变成一份职业,你就不可能真的闲适得起来,除非财务自由提前来到。

海哥无需通过打卡证明自己在岗,因为他无时无刻不身在创作之中,创作就是他的工作状态。

游历是为了创作,恋爱与失恋也可以创作,他还和朋友组了一个乐队,玩音乐,也是为了创作。

海哥是一位画家,如果能通过热爱过上安稳的生活,自由确实更有利于创作,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邓海。

但一位青年画家在声名未起之前,以画养画还是非常辛苦的。为了撑下去,他还需要在画画之外,做各类讨生活的尝试,办展策展、摆地摊、搞直播、跨界合作……几乎技术范围允许的尝试,能试的,他都试了一遍,好玩的、不好玩的,只要能养活自己,能以画画,他一直在自由的圈圈里打转,好似不能停下的陀螺。

02 创业,以自由之名

番茄,广州,独立摄影师,90后

“自由、独立并不是不负责任,反而需要更自律。自己对自己负责,反而更需要责任心。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畏惧它的缘故。

”独立摄影师蕃茄对自由的理解,和萧伯纳的观点很像。他对自己自由职业的定位,首先是一名创业者,需要通过自给自足,背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以自由职业者的工作方式从事喜欢的行业并非偶然为之。此前在做青年社群运营时,蕃茄拾柒就开始有意地兼职做各类摄影工作,初步进行了一些积累探索。

因为数字时代的来临,不少生活、生产方式被打破,与其受雇于一家企业,成为一名被固定在影棚里的摄影师,不如自己出来“创业”,但创一个业的投入又很大,远非一位普通斜杠青年所能承受。

番茄在网上找了很多攻略,浏览知乎,也逛了逛小红书,甚至找了下淘宝电商的案例做参考。番茄最终选择自雇自足,打造个人IP,主营家庭拍摄和团队培训工作。

他坦诚分享自己初起步时的不适感,“刚开始自由职业的时候,家里人都认为我疯了,担心人生就此毁了。自由职业的起步也如许多刚开始的朋友那般,感到迷茫、焦虑,不确定自己能为他人提供什么价值。

”初期,受大环境和自己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影响,拓展工作渠道受限、收入不稳定,也会时常陷入焦虑。

期间迫于生活压力,番茄拾柒陷入混沌,也重新面试了好些岗位。“如果这份工作是你对生活的妥协,那么你是否会从中感到快乐?是否能尽心为工作中的每一位选择你的客户负责?”面试官的一句话又把他从放弃的边缘拉了回来。

为此,他找到身边从事自由职业的朋友聊天,花时间静下心来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

经朋友推荐开始首次尝试线上摄影培训课程的项目,参加专门为自由职业者举办的自力市集。

“事情做着做着,就慢慢顺畅起来。”番茄创作拍摄兼顾培训事务过程中专注专业技能的提升,片子越拍越好,链接到越来越多情侣写真和新人婚纱婚礼跟拍的业务,收入渐渐稳定。在不断地尝新摸索中,番茄拾柒逐渐地意识到,应该以创业者的心态来规划自由职业的发展。“未来很有可能会开一家很久就想拥有的店。”

在积累业务量的同时,他计划去完成一个关于“亲密关系中女性成长”主题的摄影项目。“因为拍了很多情侣和新人,很希望拍照的客人看到相片后,都能和彼此好好相爱下去。”

也因为自由慢慢赚到了钱,还应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在未来,自由职业者何去何从?

究竟,自由职业者到底是怎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如何?前景怎样?哪些人适合从事自由职业?

《技术封建主义》这本书很透视地为此做出了解析。书中提到,当数字科技新贵成为这个时代的新领主,原先在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下稳定的生产关系,在技术封建主义的冲击下日益土崩瓦解。

以前,工人可以通过在一段固定时间内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赚得薪资,在后来的劳动法的保障下,工人可以得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福利待遇。

在技术封建主义时代,取而代之的是零工经济和众包经济。

实际上,从事零工经济的除了自由的画家和独立摄影师这类艺术型职业外,绝大多数还是底层大众,他们有些人白天当服务员和保洁员,中午送外卖,晚上开网约车,通过发展了各种能力,赚取生活的保障,书作者将这群人联想比拟为马克思曾经提到的“全面发展的人”。

迪朗在研究数字经济,探索技术革命对于社会带来的各种影响时,很自然地会觉察到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影响了用人结构,影响了人谋取利益、安讨生计的方式。首要影响就是助推了零工经济时代的到来。

也正是这种不断从事着各种零工、不断发展自己多样性能力的流众形象,启迪了迪朗。

于是,他在《技术封建主义》的结论部分笔锋一转,谈到:在山脊的另一边,欢笑的溪流和郁郁葱葱的山谷散发着解放的希望。在马克思看来,积累的历史规律在某些方面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他总结道,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新零工经济”兴起,衍生出新的用工模式和就业方式。不论是自由职业、零工经济,还是兼职、劳务派遣和外包,都是这种经济模式下就业者的不同称谓,统一被归类为灵活用工范畴。

既然是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新零工经济”的兴起,那么谁是掌握数字技术的人,谁就很可能成为“新零工经济”的的主导者。

如果是资本掌握了数字技术,资本又是趋利的,是否会通过数字技术的多变、易变带来新创新型陷进,捆绑零工经济就业者的劳作,带来新的剥削主义。这是一种探讨,也是一种可能性。

以上这些内容,均来自这本《技术封建主义》,由塞德里克·迪朗创作,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里面透彻拆解并预测了在未来,技术是如何改变自由职业的,以及我们可以在哪些新蓝海里发力。

目前这本书已经在当当网上开始热卖,同样也作为我的老粉福利,今天这篇文章留言区大家可以聊聊自己对于自由职业的看法,我将抽取10位幸运读者,送出这本书。

以上,大家阅读愉快 =)

张良计
曾和李开复上过同一商业榜单,出版过个人书籍。36Kr,领英专栏作者。擅长思维干货,个人成长,商业创业咨询。带你参透人性,一起赚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