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秋高气爽催人进,“头雁”齐飞向振兴

文摘   2024-11-04 21:32   山西  



近年来,沁县坚持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战斗堡垒的重要抓手,聚焦有人干事、有能力办事、有信心成事,深入实施农村干部“强基提能”工程,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人才回引方面持续发力,形成“头雁”领航、“群雁”归巢、“新雁”振翅的生动局面,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泉活水”。



“全链条”培育强“头雁”


一是严格标准强选配。坚持政治标准放首位,对标农村发展所需,结合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研判、村班子运行情况中期评估以及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约谈提醒村党组织书记68名,撤换不担当、不胜任、工作松懈、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党组织书记6名,并严格按照村级“两委”干部人选条件审查办法完成补选工作。二是铸魂提能强本领。在省市调训基础上,依托县乡党校、清华大学远程教学站、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基层治理实训基地等常态化培训提能。近三年先后开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法律法规和村务管理等各类培训26次,组织实操实训4次,赴北京房山等地开展学习观摩3次,培训村党组织书记5600余人次。三是标“星”立“宜”强管理。将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作为考核激励的有效抓手,通过以履职定实绩、以实绩定星级、以星级定报酬,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夯实筑牢基层战斗保垒。2023年,落实基础星级奖励8.49万元、养老保险补贴1.415万元、年度增星奖励2.2万元,共计12.105万元。


 

▲ 组织全县部分村党组织书记赴北京市房山区举办沁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题培训班。


 

▲ 沁县开展2024年农村(社区)“领头雁”培训赴潞城区实地延伸教学。




“阶梯式”结对引“归雁”


一是多方参与集中“引”。组织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北京、太原等地流动党员党支部,协同高校人才联络站、商会等站点,广泛摸排在外本乡本土人才,为优秀人才返乡任职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在外人才异地有“家”,返乡有为。今年以来,各流动党员支部协同摸排联系在外优秀人才310余人次,动员引导其中24名返乡干事创业。二是定向沟通精准“引”。建立县乡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通过邀请在外人员回乡考察、召开家乡发展恳谈会等方式,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引导鼓励优秀人才回乡。26名包联乡镇县处级领导带头联系32名优秀人才,全面摸清在外优秀人才情况,做到流向地点、从业情况、政治面貌、返乡意愿、入党志愿、履职愿望“六个清楚”,将73名在外优秀人才纳入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建议人选。三是丰富活动广泛“引”。动员镇村两级利用“五一”、中秋节、“国庆”等节假日,由乡镇领导干部带头开展座谈、上门拜访、参观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在外人才回归。利用2024年“青春兴晋 才聚沁州”暑期大学生实习实训系列活动,引导12名在外大学生参与储备培育。

 

 

▲ 县委组织部联合县林业局开展森林防火实操实训专题培训。


 

▲ 依托清华大学乡村振兴沁县远程教学站,组织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线上专题培训。



“针对性”储备育“新雁”


一是注重“优选”。从本村致富能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务工返乡的优秀农村党员、退伍军人等各领域拓宽选人视野,按照选拔基本程序确定后备干部人选。2022年以来,先后推动545名优秀人才列入村“两委”后备干部,其中124名纳入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建议人选。二是注重“精育”。引导乡镇党委把对村后备干部的培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后备干部进行专项培训。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列席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要求后备干部入户走访,每年走访户数不少于总数的80%,提高后备干部处理社情民意的能力。三是注重“活用”。在坚持“备用”结合的原则上,压担子、大胆用。今年以来,先后将4名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调整进村干部队伍。同时采取挂任书记助理、聘任党建专干或在村民小组、治安联防中任职等方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鼓励乡土人才进校园、进课堂。



来源 | 沁县县委组织部

编辑 | 樊留波  高俊珍





点击这里,关注我们↓↓


上党先锋号
传播前沿资讯、开展党员教育、促进学习交流、服务党员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