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当今世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可持续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设计理念,更是一种态度,设计的态度和对待设计与生活关系的态度,也是对未来负责的态度。
宋晔皓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深耕于可持续设计及其理论研究领域,并将可持续设计理念贯彻在其项目实践之中。宋晔皓坚持通过低技化设计策略解决乡村问题;让技术表达贴近生活。
如何在设计中最大限度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去表达生活之美?本期AIM邀请到宋晔皓,他将结合海南五指山毛纳村的乡村实践项目讲述乡村的可持续设计之策。
毛纳村改造后
毛纳村改造后
我们团队最早设计和建造的竹结构建筑距今已经八、九年了,当然,我们是和很多专家一起合作,因为竹建筑结构怎么计算是一个很大的难点。传统意义的设计院大概很熟悉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对木结构可能都要打一个问号,在竹结构计算上更要打一堆问号。所以,我们团队与清华一些学习或从事特种材料应用的老师和博士后一起合作,工程经验和专家经验在这个项目中起到很大的作用。项目实施中还有一个问题,项目地处海南,它并不需要完全密闭,更注重遮阳、挡雨、通风,需要利用适合的设计策略来应对气候。
室内照片1
室内照片3
做竹结构建筑的时候,你不知道这两根竹材之间的性能关系,甚至同一片竹林里的竹材性能都不一样,相邻的两根竹子的性能可能也不一样,这都是蛮难的挑战。还有一个更大的挑战是节点:有高精尖的节点,比如用牙医的材料做 3D 打印节点;也有中等的节点,套嵌一个混凝土筒体,或者外面再包一个筒体,形成穿插节点;还有最低级的一种节点是直接用麻绳来捆绑。其实这些节点都差不多,因为竹子是空腔结构,竹材的寿命决定了竹结构的寿命,结构连接所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竹子并不是砍来就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状态,它需要经过专利工艺处理,包括防腐防蛀、浸泡、蒸煮等,用各种各样对生态无害的材料对它进行降糖,这对提高和改善建筑结构的寿命非常有帮助。我不很赞成简单把很多根竹子捆绑成一大束,然后变成类似常规钢木或混凝土结构构件,发挥结构作用的形式,我觉得那是一种不尊重竹子自身性能的一种做法。人要对自然有一些敬畏之心,认识到自然的力量和人的力量之间的差异。我在30多岁的时候,我肯定觉得什么事都可以干,到了 50多岁的时候,我觉得有些事得学会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