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椰论坛:海洋纪录影像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   2024-12-09 22:04   海南  

本文转自: HIIFF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12月8日上午,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论坛:海洋纪录影像的传承与创新”在国药中服免税三亚店3层海景长廊举行。本次论坛由沈晓平主持,旨在探讨海洋纪录片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变革,挖掘其在新时代的价值与可能性。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林尤铮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他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为海洋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强海洋纪录片创作与研究,是文艺工作者响应海洋强国战略的使命担当。海南作为海洋大省,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自贸港建设也需要海洋纪录片贡献文艺力量。

林尤铮对纪录片工作者提出四点期待:一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海洋强国论述为遵循,推动海洋纪录片繁荣;二是扎根海洋,挖掘动人故事;三是创新思维,拓展纪录片发展空间;四是关注海南,常来采风创作。

现场播放纪录片《南海寻鲸记》,引发了在场嘉宾对海洋纪录片的深入讨论。

段锦川导演回顾了海洋纪录片的发展历程,通过1934年弗拉哈迪的《阿伦人》与今年的《最后的海女》两部作品,探讨了纪录片在记录传统生活方式与面临变迁时的创作思考,引发了对纪录片真实性与创作手法的深入讨论。还提及自己一个多月前沿海岸线考察,认为海南岛在历史文化、科学、人与海洋关系等方面有丰富题材,如南海博物馆等地留下的资料,琼海谭门渔港渔民的作业智慧,以及台风等科学现象,为创作者提供了诸多可能。

于广义导演讲述自己从黑龙江到海南的经历,以及创作纪录片的初衷,强调海南海洋文化遗产丰富,应进行抢救性记录,鼓励纪录片创作者关注海南当地的海洋文化,如渔村生活、黎族同胞生活等,从个人成长和文化传承角度肯定了其意义。同时,他也从独立纪录片人的角度呼吁建立基金,为纪录片创作者提供帮助,希望纪录片创作者能在海南获得更多实际支持。

范立欣导演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参与BBC《地球:神奇的一天》制作的经验,提到BBC在自然类纪录片制作中保持距离、不诱导动物、平等视角等理念。同时指出海洋类纪录片投资大、周期长,目前国内投资体系存在问题,难以支撑大片制作,希望未来能提升体系,创作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还提及海南在纪录片方面的发展潜力,如借助电影节平台,未来可考虑设立交易市场、提案单元等,推动纪录片产业发展。

王一岩导演结合自身近40年的创作经验,对海洋纪录片创作提出了独到见解。她认为纪录片创作者应注重影像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提到中科院在科教影片创作方面的资源,鼓励大家多参与科学性纪录片创作。她还对三沙卫视播出的相关纪录片给予肯定,并分享了与三沙的渊源及三沙的发展变化。

潘志琪导演以自身创作实践为例,探讨了海洋纪录片创作中的创新与困境。他提到在创作过程中面临资金投入与产出的难题,以及不同创作模式下的美学创新,如格里尔逊式的解说词加画面与现代观众心理基础上的美学探索。他呼吁寻求机制创新,为独立制作导演提供更公平、市场化的资金支持。

孙红云老师从学术研究角度梳理海洋纪录片发展,认为其经历了从人与海洋搏斗到关注海洋环保等观念转变,如《海豚湾》等纪录片体现了人类与海洋关系的反思。她还介绍了纪录片保护海洋的几种方法,如去人类中心主义、重建关系、作为信息媒介、改变观众态度等,并提及个人作品体现的人与动物平等观,鼓励大家在创作和学术研究上关注海洋纪录片相关话题,希望海南能有更多学者研究海洋纪录片相关领域。

王申导演作为年轻一代视觉艺术家,分享了自己作品中海洋元素的呈现,如《芳舟》《石史诗》中海洋与社会政治议题的关联,以及海洋在当代全球化中的载体作用。还提到俄语纪录片《水墨》等影片从后人类角度看待海洋,以及当代艺术作品中海洋作为反思种族主义等议题的载体,展示了海洋纪录片在不同领域的多元表达和潜力。


本次论坛为海洋纪录片创作者、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对推动海洋纪录片发展、促进海洋文化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凹凸镜DOC
从独立纪录片出发,打捞一切非虚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