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Z妈从深圳某热门公办远赴上海读国际学校,进入第一梯队公办国际部,就在我们的小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而在今年暑假Z妈又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女儿要去常熟UWC读10年级了!
Z妈表示她送女儿读UWC,除了它是年年有大藤的“神仙学校”之外,最重要还是因为它是一所非常多元化的学校。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心怀天下,愿意关心身边事,用一己之力去改变世界,这也是她希望女儿未来能够成为的样子。她说身边还有深圳妈妈放弃贝赛思,深国交选择UWC,都是希望能够在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高中阶段增长见识,这比成绩和名校更重要。
而最近我有幸和三位UWC毕业生聊天,也着实让我看到了一群不一样的中国留学生。
然而最近,我却遇到了一群不一样的留学生。
耶鲁建筑学本硕、梦想将来开属于自己的建筑事务所的Tony
最近度过了“10万VS 0元”的两个暑假,一个拿到了10万实习工资,另一个却几乎0收入。他的选择展现出“危机后一代”看重自主性的新企业家精神。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在康奈尔读博的华同学
曾经因为热爱挑战,离开从小长大的常熟转学到“附近有美洲狮出没”的美国UWC,如今他正兴致勃勃地面对全球最大挑战之一——用人工智能识别和减少网络环境的虚假和有害信息。
正在杜克大学读大三的Elaine
当别人在高中卷考试成绩时,她在和同学们一起关注阿富汗危机、用女性视角看待战争、纳卡冲突……心怀世界的高中经历,让她超越内卷陷阱,也让她找到了自己的未来方向——用公共政策来解决社会难题。
这群留学生,应对这个经济下行、各地都不太平的时代,显得分外游刃有余,甚至会让你觉得“他们就是为解决全球问题而生的”。
常熟UWC落地中国已经快10年,2015年建校以来,培养了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多名学生。他们大多数人还没有离开校园,说给世界带来比较大的改变可能为时尚早,但和这群孩子聊过以后,我确实觉得,他们已经走在了把世界变得更好的路上。
想了解更多UWC招生信息和学生活动
可以扫码参加学校的招生宣讲会活动
@Tony
耶鲁+建筑专业
Tony最近两个暑假过得有天壤之别。
2018年从常熟UWC毕业的他,如今已经读完耶鲁本科,又在耶鲁建筑系读了硕士,每年暑假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碌地工作或实习,已经是个很有经验的“社会人”了。
他在纽约参与了一个新加坡的建筑项目,作为“大厂”一员每天早9晚12忙碌了两个月,实习工资也超高,拿到了10万元;
他却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了两个公益性质的项目,一个是帮北师大实验顺义新校区改进宿舍,提升同学们的生活品质,是完全不收取任何报酬的;另一个项目则涉及到当下中国刚刚起步的“城市更新”,和同学一起改造上海某商场的空置建筑,希望能改善市民日常的体验。
然而“10万 VS 0收入”的两个暑假,在Tony的眼中却没有高低之分,如果一定要说的话,他觉得还是后面的暑假更有价值。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作为UWC培养出来的孩子,挣到安身立命的“六便士”并不难,更关注自己做的事是否有社会意义;
再有就是因为,为中学生改进宿舍空间、为上海市民改造城市,比起在大厂里当螺丝钉更有控制权和自主性,能学会更多东西,对将来实现梦想更有帮助。
■ Tony的设计作品
他的梦想是什么?Tony说是创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而且他周围的同学们,居然也有80%的人怀抱着同样的想法。
原来,他们是新冠后的第一届学生,可以说是“危机后一代”,活出了非常与众不同的状态。
这一届来耶鲁读硕的同学背景特别多元化,有之前做咨询的,有音乐人,有当兵的……有趣的是我做过调查,发现08年金融危机后第一届读硕的学长学姐们也是如此。”
这是为什么呢?Tony笑言:可能因为大家都失业了!但其实能申上耶鲁建筑硕士的人能力应该都蛮强的,不至于找不到工作:
或许,还是因为当危机来临,你被关在家里很久的时候,你会开始思考,自己活这一辈子到底为了什么,现在的工作、生活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因此,这一群耶鲁建筑学生,有80%的人不想去大厂打工挣高薪,“不想把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只交换成一笔金钱”,而是自己作为主人去从头到尾完成一个项目,度过“一种更有Agency(自主性)的人生。”
这一下让我想到,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最近的新书《Brave new words》当中提出:
而UWC培养出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合上了时代的节拍:他们总是会被不止一件事吸引,总是喜欢探索这个、探索那个。于是Tony进入耶鲁后同时学习了经济和建筑专业,随后做过舞台设计、品牌设计,做过投资、管理,甚至在经济和建筑的学科交界处探索,做了关于建筑的保险产品……渐渐地,他可能已经把开设一个建筑事务所、上上下下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能力都学到了。
■ Tony的摄影作品
未来毕业后,Tony会先做一段时间打工人,把建筑师资格证考出来,之后他希望能走遍世界做项目,下一个假期,他很想去看看东南亚,听说那里是“又一个2000年左右的中国”,发展很快,但也会有一些新老文化的矛盾。看来,当你的视野超越中国、美国的大厂大公司以后,来自全世界的机会还有很多。
@华同学
哥大、康奈尔+计算机专业
我从来没见过华同学这样“没苦硬吃”的00后。
他明明很幸运,是常熟本地人,不必远离家乡就能在UWC就读,而常熟UWC是家长们心目中“全球18所UWC中硬件最好的”,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美丽的校园环境、便捷的都市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是在常熟UWC读完第一年Foundation Program后,他却因为“想给自己更多挑战”而转学去了美国UWC。
美国UWC在很多方面和常熟UWC不同,是一所以“荒野、户外活动”为特色的学校,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周围都是沙漠,学校虽然位于一片绿洲般的森林里,但围栏外面会有美洲狮出没!
初到美国校区,高原反应让华同学跑步、上楼都喘不过气来,加之高原气候干燥,江南长大的孩子来了难免会流鼻血……但华同学却对这些挑战甘之若饴,还开玩笑说:
在高原上生活过以后,我再跟亲友爬山就一直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了。”
不过两所UWC的共同之处更多:鼓励学生在人文、艺术、科学等广泛的领域自由发现和探索,对多元文化的拥抱和肯定,对沟通与交流的支持;
华同学始终记得他刚来美国UWC时,第一次看到了浩瀚的银河,而银河下面却是熟悉的中国竹笛声——那是学长们在练习即将在UWC日表演的中国风曲子。
或许正因为这样熟悉与陌生的交织,他第一次看见银河也不会自觉渺小,而是期待着去发现和探索广阔的世界里更多的精彩。
他继续给自己更多挑战:
IBDP课程六大科目拿到全满分,包括英语母语水平的英文A;
作为理工科学霸广泛探索人文艺术方面的爱好;
虽然是个“内向”的人,但因为在UWC的各种研讨会上学习和锻炼过太多关于沟通、跨文化理解和冲突调解的技能,当他进入大学,走向现实世界时,便感到自己有责任运用这些技能来为大家服务。
哥大本科期间,他加入哥大学生会,担任活动与社团理事会主席,参与管理了超过130个跨学院的本科生社团,推动制定新规让整个社团管理环境更好……以至于荣获了哥大的卓越领导力奖,并被选为哥大的毕业生典礼官。
很多人会觉得UWC是一所“偏文”的学校,可是正在康奈尔大学攻读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的华同学,却说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正是源于UWC给他的影响——因为深知来自不同文化、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沟通的艰难和必要性,他一直希望能够提升沟通和交流的效率。人工智能,就是他解决这个问题的工具。
■ 华同学担任Resident Advisor(宿舍指导员)期间和同事们合影
他所投身的康奈尔计算机实验室,直面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问题之一——网络环境中的虚假信息、虚假新闻,以及针对不同身份群体的仇恨言论和偏见。
他们用人工神经网络检测各种虚假信息新闻并提供新的分类方式,提升智能系统的能力和效率,推进这类技术在更多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场景比如心理咨询、构建健康的网络讨论社区等领域落地……
从高中时代主动寻求更多挑战,到将时代的挑战扛在自己肩上,华同学的挑战之旅,还在继续。
@Elaine
杜克大学+公共政策&数学专业
和Elaine 的对话解开了我心中UWC的一个“未解之谜”。
在许多学校,高中最后两年会被学业压力占满,没有时间做别的事。那么,为什么在UWC,学生们却既能拿到IB高分,又能参加各种活动,还能和朋友们一起在湖边野餐、玩乐队,最后申到藤校Top10?这群孩子真的都不需要睡觉吗?
Elaine说UWC确实有一个神秘的“磁场”,驱使着她和同学们去尝试一件又一件新的事情。
在这里,你身边会有很多心怀理想、并且充满热忱地去行动的人,比如有同学组织了哲学沙龙,有人暑假去云南支教,还有人做了跟助农相关的项目……每次听到他们的故事,都会觉得:哇!真的好佩服!也让我在应对繁重的学习之外,总是会想‘向外看’,再去做点什么。”
Elaine确实去做了。她参加了全球18所UWC的传统特色活动——GIF全球问题论坛,第二年还成了联合负责人。
这个论坛每两周都要提出一个新的选题,她们做过阿富汗危机、女性视角下的战争、纳卡冲突,也关注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邀请国内外UWC老师学生或校外人士来做分享,全校同学都必须参加,压力其实是很大的。
Elaine说,虽然她在校的两年正好碰上疫情,没有很多外国同学,但她在GIF切身体会到了“包容多元文化”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
因为对一个敏感的社会议题有不同意见,她和同学们反复沟通、坚持……最后以另一种形式把选题带到观众面前,甚至比之前的效果更好。而她也对社会议题的兴趣越来越强烈,直到最后在大学选择了公共政策专业。
UWC这种全员心怀世界,“向外看”的氛围,可能是他们摆脱升学内卷的原因,也是他们格外受到藤校Top10青睐的原因。
如今的Elaine,也成了给她的UWC同学带来激励、身体力行“想把世界变得更好”的人,但这条路并不容易走。
暑假她去了迈阿密的一个法律援助中心实习,这个地区是世界各地移民的“大熔炉”,她会帮助移民们填写法律文件、解决问题,但更多感受到的是“无助”。
她曾遇到一位移民问:自己申请的工作许可为什么还没有下来?她查看后发现这位移民被拒绝了,但没有收到拒信。这个人目前已经一无所有了,为了提交申请花掉了所有的积蓄,而车又被人偷了,一路步行到了这里……他完全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实习生们能做的只有帮他写封信问问拒绝原因、帮他培训相关知识,不由得让Elaine感到深深的沮丧。
我也一直在寻找对这些社会问题有没有更有效、更好的解决方法,但到目前为止,公共政策还是我能想到的唯一一条路。
或许不必为Elaine担心,因为“既要又要还要”的UWC生活也教会了她松弛感。
她说哪怕是在大学申请最紧张的时候,同学们依然会挤出时间玩儿,把休息放松当作是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难怪UWC的毕业生们都积极踊跃回去当夏令营辅导员、校友招生官……UWC除去给他们“向外看”的力量,也给了他们一段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 写在后面的话 」
开始于“向外看”,经历“挑战”,最后追寻“自主”——这是我这次采访的3位不同年龄、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UWCer故事,或许也是许多UWCer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的Character arc(成长历程)。
UWC当然并不完美,但正如知乎上关于UWC的两个非常令我触动的回答:
去的时候不要期望太高,到了那里会发现好像也不是那么完美,但走了以后才知道那里是天堂。”
UWC的经历是非常非常非常美好的事情,在学校的时候不自知,等离开后才发现生命中的那两年是多么灿烂。”
高中只有一次,如果人生能重来一遍,我也希望自己能在UWC度过青春。
想了解更多UWC招生信息和学生活动
可以扫码参加学校的招生宣讲会活动
目前招收班级:10-12年级的高中阶段
招生范围:全球(不限国籍)
班型:小班教学
课程体系:1年制的FP课程和2年制的IBDP
学费标准:38w人民币/学年(含学费,食宿)
上课地点:江苏省常熟市昆承湖西路88号
咨询电话:0512-52982601
邮箱: info.admissions@uwcchina.org
微信号:uwc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