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童果冻卡喉窒息ICU住5天,抢救后智力、四肢、语言功能均出现损伤!爸爸说,2岁时就经常吃果冻,没想到过会被卡!

教育   2024-11-07 20:05   浙江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童爸育儿



你来提问,童爸育儿智能体三秒内回答你的问题!

童爸2023-2024年微信健康群开放,有人要加吗?


强大的AI智能体——【童爸育儿】智能问答来了!它融会贯通了我的公众号所有文章,你直接提问就可秒获来自循证医学的答案!你也可以从我的微信公众号【童爸育儿】的菜单栏里的【智能回答】进入。推荐阅读:《你来免费提问儿童健康问题,童爸育儿智能体只需三秒就能基于循证医学回答各种健康问题!



@搜狐千里眼:【#3岁男童果冻卡喉窒息ICU住5天# 孩子爸爸:海姆立克法没能弄出来】11月4日(采访日期),重庆。一名3岁男童吃果冻卡喉窒息,送医抢救后智力、四肢、语言功能均出现损伤。孩子父亲桂先生称,事发时孩子妈妈就在身边,有用海姆立克法施救,可能果冻太软没能弄出来,孩子在icu住了5天5夜,花费10多万,目前每天都在做康复。


梓萱星仪果冻确实名声在外已经很长时间了。是一些小孩的食物杀手。

是你家小甜心呀就是最好不要让孩子自己拿着那种小果冻自己吸,很容易一吸就吸到气管里去了,用勺子比较安全。

虹静的静生活:不建议给孩子买果冻吃,想吃也不让吸着吃,要用勺子吃。我女儿读一年级时,她就读的幼儿园发生一件事,一个小朋友吃果冻卡住,没抢救过来走了,很遗憾,听说幼儿园和老师赔了很多钱。

夏天夏天许多小秘密我小时候零食随便吃,除了果冻不允许买,因为邻居小孩就被果冻卡死了,我爸妈很警惕(虽然还有很多危险零食,他们不知道罢了)。

f栀虞别说小孩了,我有一次吃果冻放嘴里直接滑进喉咙。差点给我噎死。还好我一直用背撞墙上一直撞好一下才吞下去。不然就直接挂在宿舍了。从那以后不敢吃果冻了。简直太可怕了。

童爸育儿:大家注意过果冻类产品包装上的警示语——“三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吗?为什么包装上都这样写,因为都是前车之鉴啊!就营养成分来说,也没有必要给孩子吃果冻根据国家标准GB 192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果冻》的4.2规定——果冻产品必须有明显的警告标志,以提示消费者注意儿童食用时的安全风险。也就是说,在正规的果冻产品包装上都会有明确标明“三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等警示语句。这一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因误食果冻而发生窒息的风险

某款常见果冻的配料表
而这次事件中的爸爸说——孩子2岁多就经常吃果冻,没想到过会被卡。这恰恰反映了许多家长在面对安全警示时的一种常有的侥幸心理,总是把一些安全提醒当成耳边风,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但实际上,孩子的生命安全只有0%和100%,任何一次疏忽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果冻的软滑质地使其容易被孩子整块吞咽,一旦进入气道,很难通过常规手段取出。这种质地还使得果冻容易贴附在气道内壁上,进一步增加取出的难度。果冻进入气道后会变形,可能会将气道完全堵死,导致孩子迅速窒息。作为家长,必须认识到孩子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每一次忽视安全警示都是在冒险,即使之前的经历没有出问题,也不能保证未来每次都安全。



中国国家标准GB 192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果冻》


尺寸要求:

杯形凝胶果冻:杯形凝胶果冻的直径最小不小于3.5厘米。

长杯形凝胶果冻和条形凝胶果冻:长杯形凝胶果冻和条形凝胶果冻的长度不能小于6厘米。


形状要求:

果冻的形状应尽量避免圆形或其他容易堵塞气道的形状,推荐使用扁平、长条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包装要求:

果冻产品应有明显的警告标志,提示消费者注意儿童食用时的安全风险。包装上应标明“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食用”等警示语句。


童爸点评:3岁内婴幼儿不要吃果冻,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吞咽反射尚未完全发展成熟,更容易发生果冻卡喉的风险。3岁以上儿童,家长也需要注意风险,例如:不要让孩子们吸食果冻,而是应该使用勺子来挖取小块食用;避免在孩子吃果冻时让他们说话、笑或跑动;不允许孩子将果冻含在口中玩耍;控制好食用量,避免过多食用。裴洪岗医生建议五岁以内的儿童都不要吃果冻。不仅仅是果冻,这12种食物孩子都应该留意。推荐阅读:《怡禾科普:婴幼儿“忌口”哪些食物?看看这张食物清单

最后推荐童爸汇总的关于误食和异物的科普文章,一文了解儿童常见的十几类误食对象!汇总科普文章里的内容很多,你不需要一次阅读这么多。你可以根据笔记的目录找到你感兴趣的章节,拉到小标题处阅读即可。

本篇目录

一、药物毒理学专家回答网络热门提问
二、1-3岁儿童出现误食的风险最高
三、异物吸入的处理
四、常见的误食对象
  4.1 形形色色的误食对象
  4.2 坚果、糖果和口香糖
  4.3 鱼刺、枣核和果核
  4.4 维生素D和维生素A
  4.5 退烧药和抗过敏药
  4.6 电池、干燥剂和螺丝钉
  4.7 危险的儿童玩具(含磁力珠)
  4.8 家庭清洁用品和蚊香液
  4.9 变质的食物
  4.10 塑料片和塑料叉子
  4.11 保湿霜和洗面奶
  4.12 墙皮和腻子粉
  4.13 误食成人药品(最危险)
  4.14 误食酒精
  4.15 口腔上颚异物
  4.16 叶黄素
五、误服的治疗和洗胃
六、更多科普文汇总
   6.1 关于误食
   6.2 关于气道异物
   6.3 气道阻塞和急救
   6.4 呼吸道异物阻塞急救/心肺复苏术


笔记:童爸汇总的关于误食和异物的科普文章

分类:安全文章汇总——误食  异物

关键词:误食、误吞、误服、异物、硬币、枣核、卡住、噎住、鱼刺、洗胃。


童爸育儿对话框发送关键词
误食异物
就可获得本篇科普笔记
【最后修订:2024.11.7



药物毒理学专家回答网络热门提问


@YouTube精选:药物毒理学专家回答网络热门提问——把眼药水滴进食物中下毒是真的吗?被铅笔扎伤会铅中毒吗?吃掉牙膏会中毒吗?解毒剂是什么原理?误吞了有毒物质,大量喝水喝奶是正确做法吗?油管WIRED频道这期邀请了药物毒理学博士Anne Chappelle,来回答网络上的热门相关提问。其中有不少问题其实和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学习一点,说不定关键时刻还真用得到。


视频来自YouTube: WIRED



1-3岁儿童出现误食的风险最高

6岁内儿童出现误食的风险非常高,1-4岁最最危险儿童误食后,可能会出现呛咳、恶心、呕吐、拒食、大量流口水、唾液带血甚至窒息等症状。目前已经不再推荐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催吐,因为这有时会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有时候孩子还喜欢把珠子或棉絮或其他小物体塞到鼻子或者耳朵里,这往往会产生持续的异味。只要孩子表现正常,能够正常呼吸、交谈和饮食,则不要惊慌失措。大多数直径小于一元(2.5厘米)的硬币会毫无阻碍地通过消化道,但是因为吞下硬币存在很大风险还是要去看医生,让医生来判断是可以连续观察几天孩子的大便,还是要拍片?如果是大于一元硬币,或者是磁铁、电池、其他尖锐物,都需要立即看医生。一般来说,异物在肠胃道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2-3天,所以孩子每次排便时,家长都应该检查以便确定异物是否随大便排出。如果情况严重,医生可能会采用X线片和内镜这2种检查手段。


UpToDate临床顾问:气道异物(FBA)是儿童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尤其是<2岁的儿童。2001-2016年,美国0-19岁儿童总共发生305,814例窒息导致的非致死性损伤。分别有73%的非致死性损伤和75%的窒息致死事件发生于<5岁的儿童。大约80%的儿科FBA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在1-2岁之间。此年龄段的大多数儿童都能独自站立和活动,喜欢经口探索世界。他们也有将小物体放入口腔的精细运动技能,但还没有能够充分咀嚼食物的磨牙,并且吞咽机制可能不协调、不成熟。这个年龄段易发生FBA的其他因素包括接触不恰当的食物或小物件、吃东西时活动,以及拥有哥哥姐姐(他们可能把食物或物品放进婴儿或学步儿童的嘴里)。幼儿也特别容易发生FBA,因为他们的气道直径较小,易发生梗阻。


UpToDate临床顾问:儿童常误吸的异物包括花生(在西方社会占所有异物的36%-55%)、其他坚果、种子(在中东国家尤其是西瓜籽)、爆米花、食物颗粒、五金器具以及玩具零件。食物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吸入异物,而非食物物品(如硬币、回形针、大头针、钢笔帽)是年长儿童中更为常见的吸入异物。一项研究发现,首饰是最常被误吸的消费品,其次是硬币,分别占30%和10%。玩具气球或类似物品(如充气手套或避孕套)是致死性儿童FBA所涉及的最常见物品;也常涉及球、弹珠和其他玩具。惰性异物可停留较长时间,较少引起并发症。使异物更危险的因素包括:异物为圆形(圆形物体最有可能导致气道完全梗阻和窒息)、不易破碎分解、有压缩性以及表面光滑。误吸药片的影响取决于该药的性质。某些药物(如铁剂或钾剂)可能在气道中溶解,引起强烈的炎症并最终导致气道狭窄,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取出对尽量减轻长期后果很重要。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大块的食物依旧可能堵住孩子的气管,造成窒息。你要记住,孩子在4岁之前,都无法嚼碎食物。因此,在其1岁之后,你要确保给他吃的任何食物都被捣成糊状或者切成小块且容易咀嚼。不要给他吃整粒的花生、整粒的葡萄(除非切半或者切成四分之一块)、圣女果(除非切成四分之一块)、胡萝卜、爆米花、种子类食物(比如南瓜子或者葵花子),也不要给孩子吃整个的火腿肠、肉块、硬糖(包括胶质软糖和小熊糖等)及大勺花生酱(可以薄薄地涂在饼干或面包上)等。火腿肠和胡萝卜尤其应该先切成长条,然后再切成小块。此外,你要确保只有在孩子坐着的时候,才能给他吃东西,且需要成人看护。尽管孩子非常想同时做多件事情,但是你得记住,孩子在“忙碌”或者讲话的时候吃东西,很可能被噎着,导致窒息。你要尽早教孩子,一定要在吃完嘴里的东西后再讲话。


@叶盛医生我们建议不应给予4岁以下儿童硬的和/或圆的食物;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硬糖和其他糖果、花生、块肉、热狗、葡萄、葡萄干、苹果块、坚果、爆米花、西瓜籽和生的胡萝卜,不给4岁以下孩子玩直径四厘米以下的小物件。


莉莉子:自从宝宝会走路之后,我就赶紧翻箱倒柜收拾东西,把有可能被宝宝吃进肚子或者会弄伤宝宝的东西,平时不会用到的可以扔掉的尽量丢掉,经常要用的放在高处让他根本拿不到,还有就是有可能用到的都用密封袋装起来放好,比较厚密封袋一般宝宝打不开的,大人都得使很大劲才能打开那种密封袋,即使宝宝拿到他也没办法打开。童爸点评:这真是好主意!转发出来提醒更多家长!




异物吸入的处理

UpToDate临床顾问对于突然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的儿童,或那些对其他可疑病因(如肺炎、哮喘或哮吼)按照标准治疗无反应的儿童,应疑诊异物吸入(FBA)。FBA的风险在1-3岁儿童中最高。具体内容如下:


● 有窒息病史高度提示异物吸入(FBA),即使窒息发生在就诊数日或数周前。窒息发作后可能立即出现呼吸道症状;或可能有一段无症状期,此时一定不要错误理解为缓解,因为这可能延误诊断。没有窒息病史不能排除FBA,因为窒息事件可能无人看见或未被回忆起来。
● 存在窒息提示需要立即复苏并检查气道。
● 对于疑似异物吸入(FBA)但无症状、或者有症状但病情稳定的患者,评估的第一步是行胸部X线平片。理想情况下,应获取吸气相以及呼气相平片(可能的话),因为这可能增加发现透X线异物的敏感性。后续步骤取决于临床怀疑FBA的程度,可能包括CT或支气管镜检查。放射学检查正常并不能排除FBA的存在。对于被目睹发生FBA(无论症状如何)的所有儿童,以及有可疑呼吸道症状或影像学特征的幼儿(尤其是有窒息史时),可中度或高度怀疑FBA。可疑症状包括紫绀发作、呼吸困难、喘鸣、突然发作的咳嗽或哮鸣音(通常是局灶性单音调),和/或单侧呼吸音减弱。如果上述特征均不存在,可低度怀疑FBA。在这种情况下,X线平片结果正常足以排除不透X线的FBA,并减轻(而不是完全消除)对透X线FBA的担忧。然而,应对此类患者进行观察,随访2-3日,如果症状持续或进展则给予进一步评估(如支气管镜)。
● 对于临床高度怀疑异物吸入(FBA)的稳定患者,通常应行支气管镜检查,即使其X线平片结果正常或不确定。或者,如果医生判断CT结果阴性时患者无需再行支气管镜检查,则可先行CT以明确诊断。在诊断不明确、或者已知有FBA但异物的位置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使用可屈性支气管镜而不是硬管支气管镜进行诊断。
● 我们建议使用硬管支气管镜而非可屈性支气管镜取出儿童中大部分所吸入的异物(Grade 2C),并且该操作应该由有经验的操作者来进行。一些对可屈性支气管镜应用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也使用该技术取异物。
● 通过立法、照料者教育和持续的产品安全警戒,预防小儿异物吸入(FBA)是可能的。



UpToDate临床顾问:儿童大多数吸入的异物位于支气管,喉异物和气管异物不太常见。虽然大多数误吸的异物位于支气管,但大的异物(如食物),或有尖锐不规则边缘的异物可能卡在喉部。这尤其常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气管狭窄或呼吸用力轻微使患儿易发气管异物。与支气管异物相比,喉气管异物的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一项关于儿童FBA的大型病例系列研究显示,异物的部位如下:

● 喉–3%

● 气管/隆嵴–13%

● 右肺–60%(52%位于主支气管,6%在下叶支气管,不到1%在中叶支气管)

● 左肺–23%(18%位于主支气管,5%在下叶支气管)

● 双侧–2%


UpToDate临床顾问:若患儿出现重度呼吸窘迫、发绀和神志改变,则为真正的医疗急症,需要迅速识别、给予生命支持并通过硬质支气管镜取出异物。更常见的情况是,FBA儿童表现为部分气道梗阻。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其次是呼吸急促和喘鸣,常伴有局灶性单音调性哮鸣音或吸气音降低。通气的区域改变是诊断的重要线索,通常只有在患儿安静且环境噪声很小的情况下,经医生全面检查才能发现。患者经常存在咳嗽和普遍性哮鸣音等非特异性表现。典型的哮鸣音、咳嗽和呼吸音减弱三联征并不普遍存在。在一项纳入135例儿童气道异物的回顾性研究中,典型三联征仅见于57%的病例。存在三联征对于诊断FBA有很高的特异性(96%-98%),但敏感性较低(27%-43%)。FBA的症状和体征随着异物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 喉气管–喉气管异物不常见(占异物的5%-17%),但尤其可能危及生命。症状包括喘鸣、哮鸣、流涎和呼吸困难,有时还有声音改变。异物在这个位置的患者最容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必须及时处理。喉异物或边缘锋利的大型穿通性异物也可导致食管相关症状。

● 大支气管–通常的症状是咳嗽和哮鸣音。咯血、呼吸困难、窒息、呼吸急促、呼吸窘迫、呼吸音减弱、发热和紫绀也可能发生。右主支气管是最常见的部位,其次是左侧支气管和双侧支气管。因为儿童气道尚未完全发育,左右支气管树的解剖结构差异并不显著,所以与成人相比,异物落入右主支气管并不比落入左主支气管的几率高太多。

● 下气道–有这些异物的儿童在最初窒息发生后可能几乎没有急性窘迫。



@鲍秀兰诊室:儿童吞下异物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并不是所有宝宝吞入异物都会有特别表现,尤其都会刚吞下,没有卡在喉咙口或食道的时候,基本不会有异常反应。这时只要家长发现或怀疑宝宝吞下了不能吃的物件,比如电池,发卡,玻璃片、刀片、针等都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拍片,来排除吞下的可能。如果异物卡在喉咙或者食道里,宝宝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哭闹,不愿意进食,恶心呕吐,大量流口水;严重的食道异物可能导致溃疡,穿孔;伤及气道还可能会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症状。有的异物如果直接进入气道,宝宝会突然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的话甚至发生窒息。

卓正医疗朱伟栋医生什么情况要注意孩子可能存在鼻腔异物?孩子一侧的鼻子有恶臭味的脓性鼻分泌物(鼻涕)时,或者可能伴有单侧反复鼻出血、鼻塞,明显提示鼻腔有异物,如纸、泡沫橡胶、有机物质(胡萝卜、肉或其他食材等)。鼻腔异物是有机物质的话,没有及时发现会导致鼻腔鼻窦发生感染。这些东西如果产生局部炎症反应或者继发感染,会导致孩子有打喷嚏、鼻出血、鼻塞、有恶臭的鼻分泌物以及鼻窦炎引起的面部疼痛。

推荐阅读:

 现代育儿百科:中国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2021)



常见的误食对象

4.1 形形色色的误食对象

@罗百竹我在童爸健康群里遇到上百次的误食咨询了。如果遭遇误食可以在我的新浪微博【罗百竹】里搜索关键词误食,就可以看到我以前发过的多起误食案例分析,误食对象主要包括:纸片、海绵球、棉絮(塞到鼻子)、塑料泡沫、塑料叉子、拉拉裤塑料条、沐浴液、洗衣凝珠、牙膏、润唇膏、护臀膏、保湿霜、星鲨及维生素d滴剂(多起案例)、咬破水银体温计、五毛和一角硬币、玻璃球、围棋棋子、小纽扣、蟑螂药、成分不明的指甲油、成人药片、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溶液、樱桃核、枣核、西梅核、龟背竹、纽扣电池、烟头、火柴头、润滑油/机油、蜡烛油、遥控器硅胶按键、小弹簧、螺丝钉、订书针、小木块、PVA固体胶、防撞条、白色墙皮等等。上述的大多数误食并不要紧,但有些误食比较严重,后来去了医院医生建议给孩子洗胃(例如,成分不明的指甲油、成人药片)。童爸特别提醒家长千万要警惕儿童误食磁力珠(巴克球),后果非常严重!最近就看到多起新闻报道,分别是1-5岁儿童误食磁力珠,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小宝宝实在是太容易误食各种各种的奇怪东西了,家长必须清理家中的危险物品。有二胎的家庭要谨防大宝把东西递给了小宝,自己一定要盯紧小宝!


推荐阅读:
 妈妈育儿热线:误食
 李清晨:人生无常,但祸从口入还是应该避免的啊!
 裴洪岗:宝宝偷吃了生猪肉,误食自己的便便、洗手液、洗洁精….怎么办?
 男孩吞下整根牙刷隐瞒了2天,牙刷卡在肠子里48小时!孩子的误食形形色色,有些会造成严重后果,要及时就医!


4.2 坚果、糖果和口香糖

@罗百竹:要过年啦!一到过年,花生瓜子、糖果蜜饯、核桃坚果那是必不可少的!但童爸必须再次提醒家长们,春节期间照看好孩子,避免“祸从口入”,远离熊亲戚,牢记海姆立克急救方法。就在上个月7日,一19个月大孩子将一粒瓜子吞入,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送医时已无自主呼吸。


@我苏特稿:【提醒父母!#婴儿吃瓜子呛入气管险窒息身亡#】12月7日,江苏19个月大的毛毛趁家长不注意,将一粒瓜子吞入,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送医时毛毛已无自主呼吸。经查,毛毛气管被瓜子完全堵塞,若不及时取出将窒息死亡。经紧急手术,孩子恢复良好。提醒:勿让婴幼儿进食坚果、果冻等,防止呛入气管。


童爸点评:根据《中国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80%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好发于1-3岁,而瓜子这类坚果类食物占据异物的80%!建议不应给予4岁以下儿童硬的和/或圆的食物!只要你在网上随手一搜,就可看到非常非常多有关孩子异物卡喉的事件,有些孩子是幸运的,有些则不幸窒息身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巴彦卓尔日报社:2021年12月28日,广西河池。一位萌娃被糖卡喉妈妈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化险为夷的视频获得网友点赞。孩子妈妈黄女士称吃饭时听到女儿的哭声不对劲,跑过去看发现女儿的脸都已经发黑了,立马抱起孩子拍孩子的背部,几秒钟孩子喉咙里的糖就被拍了出来。同时提示孩子家长不要让孩子吃一些容易卡到喉咙的食物,要看护好孩子。

@时间视频:5月14日,山东临沂。11岁男孩吃樱桃不慎卡喉窒息两分半,他多次尝试呕吐无果后寻找父母。爸爸先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无果,想要叫救护车去医院抢救,孩子母亲怕救护车来不及,坚持即刻抢救。经过孩子父母轮流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最终挽回孩子一命。

@漯河人民:2021年4月22日傍晚,漯河一名1岁7个月大的男童,吃苹果被卡咽喉窒息。120急救车飞驰而去,6分钟到达。赶到现场时,孩子已经没有生命体征。据了解,孩子应该是进食时跑着玩耍,嘴里苹果碎块被吸入气道导致的窒息身亡。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有五万名儿童意外离去,其中异物堵塞气管近3000例。

@极目新闻:3岁男童误呛一颗玩具钢珠,卡在支气管,左肺“堵死”几乎成白肺,紧急从随州送往武汉救治。医护人员紧急手术,由于钢珠滑溜溜,又卡得严丝合缝,医生换了5种工具才惊险取出钢珠。11月30日,武汉儿童医院专家感叹道:“这是近几年来遇到的最难取的异物,希望家长引导孩子不要随意将危险物品往嘴里放。”

@厦门吃喝玩乐游:2020年8月7日,福建厦门,在枋湖长途汽车站候车室,一名男童在吃奶片时噎住。车站员工发现后一把接过孩子抱在胸前,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最终孩子将奶片吐出,已无大碍。

@羊城晚报:2020年8月7日,皓皓和家人外出游玩,饭后在酒店房间内,刚刚学会走路的皓皓开心地尝试第一次独立行走,没想到皓皓突然摔了一跤,由于刚吃完饭不久,孩子一哭导致食物反呛,迅速堵住气管发生窒息。

皓皓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入院时,他已无自主呼吸,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气管插管吸出了很多胃内容物。虽经全力抢救,病情仍无好转,8月10日下午,医生确认,皓皓处于脑死亡状态,仅能靠设备维持生命体征……


春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希望家长们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仍谨记安全不放松,不要因疏忽大意,让过节变过“劫”。


@儿科庄医师最近躺在家里刷短视频,看到两个网红女孩可爱到爆表,肉嘟嘟的特别喜欢。今早刷到两姐妹在互相喂食瓜子,查询了年龄大女儿“籼籼”3岁10个月,而小女儿“秘密”才2周岁。根据《中国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80%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好发于1-3岁,正是两个小朋友好发年龄,而瓜子这类坚果类食物占据异物的80%,所以还是大点儿再吃吧~



@罗百竹群里看到的一张图——家长带着孩子玩儿,碰到同龄的小朋友(4、5岁),家长主动把随身带的糖果给小朋友(有老人陪着),但孩子吃糖突然噎死了。后来打官司输了,赔了十几万!这告诫大家,不要随便给别家小朋友吃的玩儿的,因为你不知道人家孩子的养育方法、是否过敏或别的需要注意的地方。童爸点评:硬糖的确是有一定风险的!“一篇回顾性报告称,在因为5岁以下儿童气道梗阻而拨打的院前求援电话中,大多数都是因为异物梗阻。一半以上的儿童会在急救人员到达前缓解,2%的病例需要干预。”



推荐阅读:

 一小时爸爸:孩子吞下口香糖会怎样

 儿科严医生:这个东西(口香糖)能给孩子嚼吗?

 知贝健康李疆:11月大的宝宝误吞整颗花生米,要不要去医院?


4.3 鱼刺、枣核和果核

@罗百竹:孩子被鱼刺卡嗓子非常常见,这不是小事,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伤害!大量喝水、大量喝醋、吞米饭馒头等土办法要么没用(例如喝水喝醋)要么太危险甚至会加重伤害!如果在家中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尝试取出(较浅的位置可以试试镊子取出)、尝试咳嗽(细小的鱼刺可能会随着用力咳嗽而脱落咳出)、及时就医(鱼刺很大或卡在较深位置或判断情况危急)。如果是门诊可以选择耳鼻喉科。如果是急诊最好114查到当地医院电话,提前询问医院是否能处理这类事件(往往需要特定的工具),以免白跑一趟浪费时间。


健康群宝妈:想问一下成年人吃鲫鱼鱼刺卡着喉咙了怎么办?我急急忙忙吃了菜和饭好像掉进去,然后我仍旧不舒服,去医院检查说喉咙没有鱼刺,要么掉了,要么卡的很深,需要做ct?我想问有别的替代检查吗?喉镜可以替代ct检查吗?天津婉妈:我记得以前看过文章鱼刺进了哪里非常不好找,就对鱼刺挺恐惧的,然后想小时候经常卡鱼刺都是让咽进去是咋过来的。南宁琪瑶妈:可能更深,需要拍CT。安全起见,拍个CT看啊,确定卡的位置在哪里。曾经我也是以为没卡喉咙,但是老不舒服,结果已经掉胸腔里面啦!我之前贝壳卡喉也是CT,喉镜看不见,太深了,做了全麻手术呢!后来找到了,花了几十万。我上次全麻手术花了差不多五千。周口奥利奥妈:有可能下去了,嗓子不舒服是因为被划伤了,我和我老公都有过这种情况,嗓子有异物感,以为鱼刺还卡在那里,其实没有。童爸点评:我决定以后尽量不吃鱼刺多的鱼了!


怡禾健康林汉炼医生枣核还是要特别注意的,因为枣核两头尖,相对容易出现损伤,比如肠穿孔,所以要特别留意一下有无腹痛表现。如果孩子年龄小,那么最稳妥的做法是到专业的小儿消化科就诊,可以考虑做胃镜取出。如果时间长,已经进入下消化道,那么就只能观察了,看看能否自己排出。


怡禾健康王洪丽临床上经常碰到吞了枣核的小朋友,如果枣核不是特别长,两端不是特别尖锐,大多数孩子都可以顺利排出体外。

@小儿外科裴医生枣核有穿孔有可能,但概率不大,大部分自己排出的。但在2015年我当时所在的科室就有两例枣核造成的肠穿孔。

@医生魏玮和田枣核过于尖锐,吞下后食管、回盲部穿透风险都大,其他部位穿孔也有报道。参考NASPGHAN对误吞尖锐异物的建议,尽早到有条件的内镜中心做胃镜,可视范围内努力取出。胃镜看不到,就严密观察大便情况3天,超期不排考虑手术。

@罗百竹:健康群宝妈——童爸,两岁的宝宝把差不多3厘米的红枣核吞下去了该怎么办啊?我这是大红枣,好大一个那种,估计有5厘米一个的大枣,两头也很尖,好害怕,急死我了。深圳星星妈:大部分会自己排出来的,我娃去年吞过两颗,过几天大便里找到了。我家吃进去的那个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当时我查了很多文章,也吓死了。童爸回复:误食枣核这个问题很难回复的,能说是有一定风险性的。哎,以后小心点,不要让孩子吃到枣核了。


@罗百竹:2022年7月3日,2020年健康群宝妈——请问两岁孩子不小心吞了两头尖的那种枣核怎么处理吗?我和孩子说有核,他都会吐垃圾垃圾桶,我走开了一会核不见了,垃圾桶也没有,现在怀疑吞了!枣子不是很大个,应该核也不大,就是在想能不能拉出来。7.5晚上23点,宝妈反馈:前天我说怀疑孩子吞枣核的,刚才拉出来了,挺长的好吓人!前天中午吃的,今晚拉出来了,应该过了48小时。

● 奥利给妈:我们家吞过枣核,也是这种两头尖尖的,比较危险,这两天大便就多观察一下吧。

● 然然妈:之前我们娃也吞了两个枣核,大晚上我们赶紧去医院,没挂到号。回家了观察,第二天下午拉出来了,两个又尖又硬的枣核,想想都后怕,再也不敢给孩子吃枣之类的了。

● lee妈妈:给娃吃点纤维素多的食物?之前我把给我女儿吃枣子,把核吃了。没办法,给她吃西梅,青菜。观察两天,才拉出来。


童爸点评:不要再给孩子吃这类高风险食物了,虽然绝大多数都能拉出来(我这几年遇到的三四十个案例全部拉出来了),但是每年也的确有吃了枣核导致孩子肠穿孔的新闻报道。


关于鱼刺:

 儿科医生妈妈:卡鱼刺就这么办,N多人验证有效!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警惕!一根鱼刺引发的抢救
 丁香医生:鱼刺卡在喉咙里了,吞饭好还是喝醋好?
 知贝健康:鱼刺卡喉,喝醋吞饭团?正确预防和处理看这里


关于果核:

 谭先杰医生:协和医生误吞尖硬枣核之后……

✩ 裴洪岗:这个季节,给孩子吃这种水果要小心(枣核)

 裴洪岗:孩子误吞了枣核,需要多吃韭菜保护肠胃吗?

 丁香妈妈:儿子被杏仁呛住后,我度过了人生中最揪心的12个小时


4.4 维生素D和维生素A

@和睦家儿科杨明误服多少维生素D需要担心中毒?维生素D总体是比较安全的,剂量范围比较宽。举例来说,对于10公斤以下的孩子,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不超过2000单位,连续摄入三个月。或者24小时之内摄入不超过5万单位,一般都不至于出现中毒。体重越大,能够耐受的剂量越大。童爸点评:在童爸育儿公众号对话框发送【维生素D】,就可以更多关于误食维生素D的知识。


@罗百竹2018年健康群宝妈:我家上次吃了星鲨维生素D3的铝箔片,3天后才拉出来的,所以带孩子真的仔细点。童爸点评:我先脑补了一下宝妈宝爸天天在孩子大便里找铝箔的情况。不过这个经验也蛮宝贵的,孩子可能3天后才能拉出来误食的铝箔片或者塑料片。误食药品包装用铝箔一般都可以拉出来,倒不至于有多大风险。其实最怕的还是呛到气管,不过一般来说呛到气管会引起孩子持续的咳嗽。


@罗百竹健康群宝妈:童爸,我朋友女儿2岁4个月不小心一次误食吃了10颗伊可新(维生素AD合剂),会有啥问题吗?她打电话去医院急诊咨询,医院喊她赶紧送孩子去洗胃,她吓得不轻。童爸回复:2岁4个月孩子误食维生素AD合剂10粒,维生素D的安全线很高不用担心,主要是维生素A的问题。我查了一下资料,综合来看2岁孩子,一次性摄入2万单位(10颗2000单位)的维生素A,风险应该较小,应该不需要洗胃,注意观察即可。



@罗百竹健康群亲宝妈:我们有个群的宝宝一次吃了20个ad合剂,等于20万维生素a和2万维生素d,后来医生让洗胃了。


童爸评论:维生素d一次误食2万国际单位略微有点多,但还处于可以观察的范围。而维生素a一次误食20万国际单位,那实在太多了,只能洗胃了!这种ad合剂每粒va一万单位vd一千单位,这都太高了,孩子偏偏又误食了这种ad,真是要让人吐血了!目前孩子一般不会缺va,不缺就不补,一般只需要补vd即可。成人一般也不需要补va,仅仅是孕期的时候要考虑补va。目前各大权威组织的基本观点是,只要孕期维生素A的补充剂量不超过3000μg/d(相当于10000 IU),就是安全的。我查了一下科普知识如下:


成人单次摄入>66万IU(>20万μg)的维生素A时,会发生急性毒性反应,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眩晕和视力模糊。当使用剂量非常大时,出现上述初期症状后可能还会出现嗜睡、不适和反复呕吐。对于6月龄以下婴儿,短期(如,不超过1个月)给予最低每日2万IU(6000μg)的剂量即可产生毒性作用。长期以10倍RDA以上的剂量摄入维生素A可发生慢性中毒,即成人长期摄入约33,000IU(10,000μg)视黄醇可能发生毒性反应。研究者在每日被喂食大量鸡肝且持续喂食≥1个月的婴儿中,也观察到了一定维生素A毒性作用;每份鸡肝含36,000IU维生素A(11,000μg视黄醇),是该年龄段RDA的20倍以上。毒性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皮肤干燥、恶心、头痛、乏力、易激惹、肝肿大、脱发、骨质增生、脑脊液压力增加(假性脑瘤)。


推荐阅读:

 蜡笔小新:维生素D吃多了怎么办?

 儿科专家夏凯莉:妈妈自查!你给宝宝喂了多少维D?

 卓正儿科杨茜茜:宝宝误服了过量维生素D,该怎么办?

 卓正医疗马思敏:孩子偷吃了几十粒维D,这几件事比催吐重要!


4.5 退烧药和抗过敏药

@罗百竹退烧药美林。健康群宝妈:我家孩子2岁5个月误喝了半瓶美林,估计有十来毫升,要不要紧?要不要催吐?童爸回复:不要催吐,早都不建议了。我认为观察即可,可以适当多喝点水。一般来说,儿童非处方药品的一瓶或者一盒剂量,会设计为低于急性中毒剂量。这是我研究了很多例误食后发现的。布洛芬的摄入剂量小于100mg/kg的时候一般都没有症状,当摄入剂量大于400mg/kg的时候,可能在摄入后的4小时内出现一些症状,但是对于一个10kg的儿童来说,布洛芬的剂量需要达到4g。


@罗百竹退烧药泰诺林。17年健康群宝妈:童爸,宝宝发烧,体重10kg,按体重应该喂泰诺林混悬滴剂1.5ml,妈妈一紧张看成表中右边的混悬液喂了4ml,喂多了怎么办,立刻就医吗?童爸回复:泰诺林和美林有多种规格,看表格(而不是说明书)的确有可能弄错!不过我查了资料应该不要紧,距离急性中毒剂量(150mg/kg)还有蛮大一段距离。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没事的,父母不用太担心,但是没人能给你打包票。如果过于担心就去看医生,估计也是让以观察为主。目前可以多喝母乳,如果较大儿童可以多喝点水。

@叶盛医生:西替利嗪是非镇静类抗组胺药,毒副作用小,和苯海拉明不一样。昨刚有一个网络咨询是误服西替利嗪30毫克,我和家长说不需要洗胃,已经在医院的话心电图可以做一个,没有异常可以回家好好休息



童爸点评抗过敏药和孟鲁司特钠的安全范围都很大,一般在4-5倍正常剂量范围内不会有中毒风险。在童爸育儿公众号对话框发送【抗过敏药】,就可以更多关于抗过敏药的知识。

推荐阅读:

 知贝健康崔洁玲:孩子不小心吃药过量,一定要洗胃吗?

 童爸育儿:4岁女童误将退烧药当甜水喝了1瓶!孩子误服美林泰诺林需要洗胃催吐吗?一般不需要!


4.6 电池、干燥剂和螺丝钉/图钉

UpToDate临床顾问治疗腐蚀剂(例如电池)摄入的初始步骤为支持治疗和密切观察,重点在于防止呕吐、窒息和误吸。不能诱导呕吐,因为如果呕吐使得胃内容物接触食管黏膜,则可能会造成额外的食管损伤。同样,我们也不推荐尝试稀释或中和腐蚀剂、服用活性炭或洗胃。不推荐使用中和剂的原因是中和过程中的热损伤可能会造成额外伤害。不推荐使用牛奶或水等稀释剂是为了安全考虑,而且稀释治疗也并没有作用。服用稀释剂的安全问题是大量摄入稀释剂会诱发呕吐,可能进一步引起并发症。急性气道肿胀及梗阻是明确的稀释剂禁忌证。此外,需要大量牛奶或其他液体才能显著稀释腐蚀剂,因此这类治疗不实用。对于摄入酸或碱性腐蚀剂(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者盐酸或硫酸)的儿童,通常不推荐服用活性炭。因为活性碳会遮蔽内镜医师的视野,而且活性炭不易吸附高度电离的小分子化学物质。


@儿科大表姐赵涓:误吞(电池)十二小时内可以口服蜂蜜或硫糖铝。如果出现胸痛(食管烧灼感)发热等症状就不建议再服了。其实这个措施主要适应于那种硬币大小的纽扣电池,容易卡在食管。蜂蜜和硫糖铝主要是减少对食管黏膜的腐蚀,如果是那种黄豆大小的纽扣电池,基本直接进胃里了,就不太需要这个措施了。//@Ellacatherine:真要卡在食管,两三个小时就可能腐蚀食管黏膜了。


健康群宝妈:两岁多孩子误食小拇指甲盖直径的电池,这边大夫说让自己排出来,之前有接触过这块的吗?是不得尽快胃镜取出来?童爸回复:你说的是这种纽扣电池吗?这个要么就听就诊医生的,要么线上咨询一位儿童外科医生吧。宝妈反馈:刚换了大点的医院拍片看着电池到了小肠,胃镜取不出来,大夫建议明天观察一下排便情况,让大家惦记了。第二天,宝妈反馈:亲们,孩子昨晚误吞了小纽扣电池,去医院拍片确定了电池在小肠,大夫建议等自行排出来,今天共拉了两次,第二次时候拉出来了,整24小时。电池有点发黑目测是没有破损,明早再问诊大夫看看情况,应该问题不大了。谢谢童爸和姐妹们的关心惦记。


@儿科医生小平平:误服纽扣电池,一定要拍片看电池位置,只要没有进入肠道,无论是位于食管内,还是位于胃内,都需要尽快内镜手术取出电池,不可拖延。


@罗百竹孩子不小心误服了干燥剂怎么办?别慌!丁香园刘冲有一篇科普文《同样是误服干燥剂,不同类型的处理方式竟差这么多!》,指出了食品中常用的干燥剂有氯化钙或者氧化钙干燥剂(生石灰)、硅胶干燥剂(透明状圆颗粒)、蒙脱石干燥剂(灰色粉末或浅红块状)、矿物干燥剂(灰色圆颗粒)、三氧化二铁干燥剂(咖啡色粉末)等。白色粉末状的干燥剂,多为氯化钙或者氧化钙干燥剂(生石灰),属于比较危险的干燥剂。一般会在包装上标明「石灰干燥剂」,家长要格外注意不要让孩子接触。


@小儿内分泌林医生:今天一个家长带着一岁多的小姑娘过来说,孩子昨天晚上有可能吞了颗螺丝钉,但没啥不舒服,想检查看看。我说你们家才一岁多,你怎么确定他吞了螺丝钉呢?小姑娘特别配合的拍了拍自己的小肚子。结果片子一拍出来,还果然在肚子里,孩子爸爸还拿了颗一模一样的过来给我看,螺丝钉前端太尖锐了,马上让他们去小儿外科就诊。唉,关于异物吸入和误服异物的科普我讲了没有十遍也有八遍了,讲麻了。



@小儿内分泌林医生:裴医生,这种螺丝钉到了肠道,你们儿外一般怎么处理?@小儿外科裴医生:等,大概率能拉出来。


@罗百竹健康群宝妈:童爸,我投个稿。我家男孩三岁三个月,吃了一个带帽的螺丝钉,无尖头,长度1.5厘米。七点吃的,我到家七点半,因为觉得太姥姥(85岁)可能看错了,就没信。后来给孩子喂了一碗小米稀饭(错误行为),八点去医院拍片子(果然在胃的底部),而做胃镜要空腹四个小时(因为喝小米粥),大夫建议先回家观察,重点(腹痛马上去医院),观察期3-5天。我家第三天(第二次排便)真的拉出来了。需要注意:1,正常吃饭正常玩,我多喂了红心火龙果;2,不要告诉老人事情的严重性,减少后院起火;3,粑粑要过水仔细找,不然真的找不到。重点是第3条。童爸点评:感谢宝妈分享,养孩子真的就是一场大冒险!



@沸点视频:【好危险!#妈妈以为宝宝吐奶拍背后吐出图钉#】10月11日,湖南长沙,9个月宝宝被异物卡住,妈妈拍背结果吐出图钉。妈妈表示,本以为宝宝是吐奶,没想到是图钉。图钉是被子固定器上的,而且一般情况下要用专业的取针器才能取下。经医院检查,异物完全吐出且呕吐物无血丝,宝宝目前情况稳定。


视频来自新浪微博@沸点视频


童爸点评:好危险!家长还是要警惕这些隐蔽的风险,在了解这类产品的风险后,购买家庭用品的时候尽量避免选择这类产品,从而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上面视频里的宝宝很幸运,并没有把图钉吞下,而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吐了出来。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么幸运的!这是2019年我在朋友圈里看到过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吞下图钉的案例:这是朋友的朋友——圈里看到的!这么大的一个图钉,居然都能给吃下去了,真是匪夷所思啊!家里有小宝宝的亲们,赶紧把家里的小东西再整理一遍吧! 



推荐阅读:

 2岁幼童误吞纽扣电池,孩子们还会吃些什么东西?

 模拟视频——如果不小心吞了纽扣电池,会发生什么?

 童爸育儿:我家宝宝拉出来了一个纽扣电池!吓死我了!

 儿科林俊宏:孩子吞了纽扣电池可能致命!家长千万不要乱“急救”

 丁香园刘冲:同样是误服干燥剂,不同类型的处理方式竟差这么多!

 怡禾科普苟黎明:家里有纽扣电池的要当心,孩子一旦误吞,该如何正确处理?


4.7 危险的儿童玩具(含磁力珠)

寒假是儿童误食事件高发的时间段,2022年寒假在微博上又看到了西安一位5岁男童误食磁力珠的危险事件!@陕视新闻:【太危险!#5岁男童误吞11颗磁力珠#】2月8号晚8点左右,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了一名5岁男童,孩子因误吞6颗磁力珠前来就诊。经医生缜密检查发现,其实孩子吞进了11颗磁力珠。最终医生通过小肠镜将珠子取出。医生提醒,磁力珠是一种适合14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玩耍的减压益智玩具。误吞后珠子之间的强大吸力可造成胃壁的损伤甚至穿孔,若进入肠道很难排出、危害更大。提醒广大幼儿的父母和看护者,最好避免让幼儿接触磁力珠。一旦发生误吞,及时就医。



@罗百竹家庭常见的危险儿童玩具包括磁力球(也叫巴克球)、水弹珠、水宝宝等。磁力珠,也叫巴克球,是一种由多个带有磁性的金属实心圆球组成的玩具,借助金属球的磁场特性可以组合或分解出多种造型,是一种极受小朋友欢迎的益智玩具。但这种玩具也同时蕴藏着巨大的误食风险!此外,还要警惕孩子会从下体塞入异物,包括磁力珠,这也是有风险性!这往往出现在较大的孩子,5-12岁儿童更多见。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也多次在微博上提醒过磁力珠/巴克球的风险!现在看来,我可能还是低估了磁力球的风险!我以前觉得8岁以下儿童不能玩磁力珠,可是有次童妈发现磁力珠的包装上写着:此玩具有吞咽风险,禁止14岁以下儿童玩耍。


推荐阅读:
 裴洪岗:祸从口入——儿童消化道异物(小磁铁和小铁条)
 嘟嘟医生:男童误食水宝宝致昏迷,这些危险玩具你家娃有几个?
 儿科医生:给孩子买这类玩具的家长你们是玩火,这玩意儿会死人的!
 卓正儿科陈洁:水弹珠硬币枣核电池……孩子吞食了这些异物该怎么办?
 为什么这个玩具还没有被全网禁销?误食后极容易导致组织坏死或穿孔!3岁女童吞上百颗磁力珠肠道如鱼籽!
 网友:千万不要给娃买那个磁力珠,好危险!重庆有个不到3岁的娃儿吞了磁力珠,肠穿孔去世了!


4.8 家用清洁用品和蚊香液

@儿科医生小平平在误服的家用清洁用品清单里面,按照危险度排名如下:管道清洁剂(含强碱)>洁厕剂(含有盐酸)>浓缩衣物洗涤剂(洗衣凝珠)>家用漂白剂>洗涤剂。后面两种,除非摄入特别大剂量,通常不会造成食道损伤。


@罗百竹健康群宝妈:我女儿1岁11个月,今天上午11:30 喝了少量了不锈钢光亮剂,因为瓶子里的亮光剂都洒了,我也不确定具体的量是多少。目前就是会咳嗽没有其他症状,我需要去医院给她洗胃么?孩子现在睡着了,听着喉咙里像有痰。如果问诊的话推荐那个医生呢?童爸点评:孩子误食的东西千奇百怪,这个我以前没见过,难以回答。一般自己没把握的时候就去看看医生,或者同时付费咨询专业儿科医生,选择一些从业时间比较长感觉见多识广的医生吧。误食的情况不严重的时候其实不需要洗胃,家长在家里也不要催吐,也不要给吃什么东西中和。后来宝妈反馈:我女儿误食了不锈钢光亮剂导致吸入性肺炎,现在西安儿童医院诊断为化学性肺炎住院了,肺间质已损伤且不可逆。我想问下谁知道哪里的医院有过类似的病例呢?童爸点评:这个问题只能去问专业医生,可以找全国排名前几名的医院里的专业医生付费咨询,例如叶盛医生。再次提醒大家误食的危险!



示意图:不锈钢光亮剂


@星视频【#老人误将网红清洁剂当橙汁喂孙子#:橙色液体,还印有橙子图案】 1月21日,江苏苏州。一位家长称自家买的一款“网红清洁剂”被家里老人误当做橙汁倒在杯子里给孩子喝下了,孩子被送入医院洗胃。通过家长分享出来的图片可以看到,清洁剂瓶身上显示有日文,印有橙子的图案,且清洁剂是一种橙色的液体,看起来确实很像橙汁。记者在网上一搜,发现类似的商品还有不少。网友一看图片炸锅:这款清洁剂我也买了,需要警惕!

视频来自@星视频


@罗百竹宝妈留言——童爸你好!我家宝宝一岁两个月,我用柠檬酸除垢剂3g左右倒了850毫升的水烧开,忘记换水。我宝宝喝了这个水泡的奶大概180毫升左右,目前已经一天了,他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不舒服,无腹泻呕吐,请问需要吃点胃药啥的吗?还需要做胃镜吗?那个水我尝了一下,有点酸,但不是特别酸。童爸点评:如果父母很担心建议线上咨询或者面诊专业医生。不过已经过了24小时,孩子一切都正常,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继续观察的。柠檬酸是一种弱酸,而且比较安全。用柠檬酸除水垢的原理是——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在高温条件下会与柠檬酸发生化学反应,水垢就会溶解,达到去除水垢目的。在中国的国标是允许很多食物使用柠檬酸,一方面可以调节口感促进食欲,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综合来看,总的风险比较低。


@沸点视频:【心疼!#幼童误食疏通剂致嘴巴粘连仅手指大#】近日,上海某医院收治一名嘴巴被严重烧伤的患儿。据医务人员陈先生介绍,两岁女童因为误食下水道疏通剂,导致嘴巴被强碱烧伤。嘴唇和牙龈已经完全粘连起来,嘴巴很难张开,仅能伸进一根手指。前期只能先保守治疗,后期需要做整形。陈先生提醒广大家长不要将危险品放置在小孩容易接触到的地方,避免悲剧发生。


童爸育儿:太可怜了啊!孩子天性好奇,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探索欲,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孩子们看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拿起来,甚至放进嘴里尝一尝。家长们需要特别注意,确保家中的危险物品,特别是那些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品,比如管道疏通剂、漂白剂、洗衣凝珠等,一定要远离孩子的视线和触及范围,最好把这些物品存放在高处或者上锁的柜子里,确保孩子无法接触到,在购买这类产品时,尽量选择有儿童安全盖设计的,增加孩子打开的难度。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告诉孩子们哪些东西不能碰。发生误食后,家长一定不要催吐,催吐可能导致腐蚀性物质再次经过食道,造成二次伤害,也不要给孩子喝水或者牛奶等稀释剂,因为这不仅难以达到充分稀释的效果,还可能诱发呕吐,导致腐蚀性物质再次通过食道,造成二次伤害。此外,某些腐蚀性强的物质遇水会产生大量热量,进一步损伤孩子的食道。

怡禾科普:清洁剂、强酸强碱等化学物品最好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别用饮料瓶来装化学液体,以免孩子误以为是饮料,可最大程度避免孩子误服有毒化学物品。怎么处理?1. 不要催吐,因为如果是强酸或者强碱性的毒物,会对食道和咽喉进行造成二次伤害;2. 如果孩子嘴周还有残留物,马上检查并清理孩子嘴里的残留物;3. 如果是皮肤表面中毒,救援人员需要戴上手套脱掉患者身上的受污染的衣服。立刻帮孩子冲洗皮肤15到20分钟。4. 如果是眼睛内被溅入毒液,用流动的凉水或温水轻轻冲洗眼睛 20 分钟;5. 如果是吸入毒药,尽快让患者接触新鲜空气;6. 如果患者吞食的是纽扣电池,电池卡在食道中可能会在短短2小时内造成严重烧伤,需要赶紧去医院。何时就医?处理后尽快就医。提示:1. 当患者是孩子时,如果他们躺着但是开始呕吐,请将他或她的头转向一边以防止窒息;2. 看看患者周围有没有可能误食的药品或者毒物的包装和残留物收好一并带到医院去。全文阅读:《12种常见意外急救处理,值得每个家庭收藏》

推荐阅读:
 可友健康胡小平:误服84消毒液,如何处理?
 童爸育儿:警惕儿童误食蚊香液的风险,误食少半瓶有生命危险!
 第一现场:餐厅内误食“清洁剂”!3个娃喝完紧急送医,店家道歉!
 开心爸孔令凯:孩子误食84消毒剂一般问题不大,盲目急救反而会出问题
✩ 丁香妈妈:两周内 3 个孩子送医抢救!警惕这些样子诱人像糖果的东西,家家都有
 童爸育儿:1岁小孩误服这种东西后身体抽搐、肺出血!几乎每家都有!我特意舔过,整个人都不好了!

4.9 变质的食物

@罗百竹经常有宝妈咨询孩子吃了一口变质的牛奶怎么办?孩子吃了两口发霉的食物怎么办?我觉得这个一般只需要密切观察。因为一方面目前不推荐在家里给孩子催吐,另一方面似乎也不太可能因此就给孩子洗胃吧?权衡利弊似乎是弊大于利的。家长只能是多点持续的观察,关注孩子之后的精神状态如何,是否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人体也并非弱不禁风——食物吃进胃里,其实首先会遭遇胃酸(盐酸)的腐蚀,在肠道里还会经过肠道碱性溶液的第二道侵蚀。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不至于会有多严重的后果。当然,在很罕见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伤害,因为有些毒素物质或病菌孢子/虫卵能耐酸也耐碱,最终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家长还是要做好预防工作,尽量避免让孩子出现误食变质食物的情况。


推荐阅读: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发芽食物到底能不能吃?

 怡禾健康郭医生:夏天吃了变质的东西上吐下泻怎么办?

 深圳市食药志愿总队:实测生豆角有毒!焯水、油煸几分钟安全?

 刘夙:一类常见菜,发苦了千万别吃!当心会中毒(丝瓜、瓠子和葫芦)

 深圳卫健委:“酸汤子”事件最后1人离世,9人中毒无一生还!(米酵菌酸)

 丁香生活研究所:除了发芽土豆不能吃,这4种食物发了芽,也一定要小心!

 夏天的陈小舒:喝罐变质牛奶肾衰竭?不要小瞧了过期食品,这些宝宝食物保存知识收好了


4.10 塑料片和塑料叉子

@罗百竹:童爸健康群宝妈——宝宝27个月,刚刚吃蛋糕的时候,把蛋糕勺子上面一小块塑料片给咬下来了,连着蛋糕吞下去了。孩子目前不哭不闹、没有任何反应,正常吃饭喝水,需要处理什么吗?童爸回复:这个大概率没事的,我见过多起吃了这么大小塑料片的误食案例,最后孩子都没事的,一般不至于会有啥伤害,过几天就会拉出来的。


@罗百竹:健康群宝妈——童爸,2岁多孩子不小心把塑料叉子的一个头(一厘米长)吃下去了,有事吗?这是吃蛋糕的小叉子。童爸回复:这个风险性很低。在我微博搜索 误食+塑料、误食+勺子,就能搜到一些案例可以参考。我见过多起吃了这样塑料片的误食案例,最后孩子都没事的。


推荐阅读:
 祐苗张晓蕊:孩子吞了尖锐塑料片,怎么办?要观察几天?

4.11 保湿霜和洗面奶

@罗百竹:宝妈私信——童爸,我宝宝刚刚误食了很多丝塔芙保湿霜,现在精神状态良好,请问现在我该做什么?误食面霜会对宝宝产生影响吗?童爸回复:丝塔芙这么好吃吗?我已经收到了好多起类似误食案例了。丝塔芙的主要成分是矿脂和甘油,即便误食了一般也是低风险的。不过吃进去可能会让孩子不舒服,大便估计会有变化。总体上可以密切观察的,风险很小的。可以观察几天即可,也欢迎你反馈一下孩子未来一两天的情况。过了三天,宝妈反馈:我家娃第一天大便见她使劲好几次就是便不出;第二天便了四次,都是比较成形,被包裹状的;到了昨天大便状态跟往常差不多了,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罗百竹:2021年健康群宝妈——童爸,我把一个面霜当牙膏给孩子刷了很久了!今天买东西时突然发现写的是面霜,大无语事件!虽然不是每天给娃刷牙用这个牙膏,但是也用了很久,每次都是米粒大小。天天吃会不会有啥问题啊?目前肉眼观察没发现有啥问题。需要去医院排查一下吗?童爸回复:能有啥问题?就算误食面霜也是低风险的,更何况只是用来刷牙。我关心的是这款面霜的刷牙效果如何?



@四川观察:【效果还不错!#男生把洗面奶当牙膏用2个月#】8月20日,河北石家庄,大学生放暑假在家误将洗面奶当牙膏用俩月。当事人王先生说,用了俩月感觉挺好用,准备去网上再买一瓶,结果发现是洗面奶,期间还问妈妈为什么不起泡,妈妈说不起泡的高级好用,用的时候身体没有异样。 



4.12 墙皮和腻子粉

@罗百竹:健康群宝妈——童爸你好,我家宝宝十个月,刚才没看住她误食了一块这种白色墙皮,请问这有影响吗?童爸点评:就没有孩子吃不了的东西,连墙皮也能吃!白色墙皮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这个没有多大风险性,多观察即可。


@罗百竹:宁波群宝妈——家里天花板的腻子粉涂层掉下来了,宝宝啃了,等我发现的时候,奶也吐出来一点,嘴巴里还有点白色的渣子,不知道吃进去多少,要带去医院吗?童爸点评:腻子粉一般是低风险的,我觉得观察即可吧。腻子一般是由基料、填料、水和助剂等组成。腻子最常用的基料(粘结剂)是水泥和有机聚合物。填料主要起填充作用,常用的有碳酸钙、滑石粉和石英砂等。助剂有增稠剂、保水剂等,一般使用纤维素类。总的来看风险和吃土接近吧,风险不大。


4.13 误食成人药品(最危险)

在所有误食的对象中,成人药品是风险最高的!经常会看到小儿误食成人药品导致死亡的案例!防止儿童误服药物的五个原则——


① 把药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这包括任何药品,哪怕是非处方药。基本原则是“放高,放远”(Up&Away)。

② 每次服药后,都将药品放回安全位置。虽然有时候服后几小时要再次吃药,但不要偷懒,把药存在安全位置,只有服用时才取出来。

③ 告诉孩子什么是药物。告诉孩子什么是药物,不要图一时之便,骗他们药是糖果。

④ 让所有人保管好药物。告诉家里的客人,其他家人,特别是老年人,保管好他们的药物,原则依然为放高放远。

⑤ 当发生意外时及时救治。做好准备,一旦发现孩子误食药物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罗百竹连一瓶漱口水都可以有「儿童安全包装」(儿童安全瓶盖必须同时按压+旋转才能打开),为什么在我国危险的成年人药物却不强制要求「儿童安全包装」呢?仅仅在微博上就见过很多起儿童误食老人降压药导致死亡的案例!在我国,90%以上的药品包装不具备儿童保护功能。现阶段国内也没有针对儿童安全包装相关规定。如果药品有「儿童安全包装」,可以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1970年美国就颁布了《毒物预防包装法(PPPA)》,除了一些药品,农药、日常化学用品等有潜在危害的家用产品也必须有特殊的儿童安全包装。1997年华盛顿大学研究显示:《毒物预防包装法(PPPA)》实施后,幼儿误服药物求诊次数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罗百竹有宝妈在微博评论——许小欢欢:我闺女无数次看她爷爷奶奶吃药,在旁边咽口水食我们也无数次的告诉她,那是药有毒不能吃!她依旧会咽口水,我们只能看好孩子,风险告知,小心呵护。童爸点评:这也有个办法,就是找一片很安全的药(例如维生素)给外面涂上很苦的味道,在大人监护下让孩子尝一下,让他知道药很苦,是不能吃的。


@牙牙学语我觉得除了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对于有良好亲子关系并且可以沟通的孩子,还应该在放之前给他看一下,让他记住这玩意长啥样, 并告诉他这玩意儿长得很好看,但是是药品,只有得到了医生的许可才可以吃, 否则就是毒药!而且孩子要知道,有些东西之所以放在高处,就是为了不让他够到,这样他才不会尝试去碰!当然了,前提是孩子是信任大人的。我第一次看到孩子奶奶在他面前吃药,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吃完还要在孩子面前藏起来,我马上就让她把药拿出来给孩子看,并解释给孩子听这是啥。如果把药品弄得神秘兮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他会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去拿的!


@央视网快看【#2岁娃误食含西布曲明减肥药离世#】 江苏徐州,2岁的婷婷误食了几粒减肥药,被紧急送医。婷婷的血液和胃液中均检测到了违禁药西布曲明,且浓度比较高。最终,孩子因抢救无效去世。医院给出的死亡诊断为:西布曲明中毒,心肌损害,呼吸、心力衰竭。


视频来自:@央视网快看

@人民网【痛心!#女童误服降压药不幸身亡#】近日,广东佛山,一名女童在奶奶不注意的情况下,误服了放在桌上的降压药。奶奶发现后先联系了女童母亲,未及时将孩子送医。女童到医院时,距服药的时间已过去两个多小时。最终,女童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童爸点评:误食有糖衣的药品实在不稀奇,孩子有什么吃不下去的?!预防孩子误食成人药品需要注意这几点:1、如果爷爷奶奶帮忙带孩子,父母要教育老人注意孩子误食风险;2、有孩子的家庭一定要把所有药品都收到药箱里,然后把药箱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有必要的情况下要加锁;3、家长要学会合理评估风险大小,要懂得及时就医的条件;4、我国药监部门应与时俱进,对于有风险的药品,应强制要求使用需要同时按压+旋转才能打开的药瓶,来取代普通螺纹药瓶,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孩子误食的风险。此外,那个视频我仔细看了一下,视频里接受采访的护士长最后还推荐在家里催吐?目前权威医学组织是不建议家长在家里催吐的,这个医务人员的知识应该更新了吧?


推荐阅读:

 育学园逄毅:这个危险,近50%的家长都忽视了!(误食药品)

 怡禾健康武宇辉:2岁孩子昏迷不醒,原因大家都没有想到(误食成人药品)

 广州日报:悲剧!三岁孩子误服50片降压药,没救过来!家里药丸一定要放好!

 孔令凯:孩子误服药、骨折、被动物咬,第一时间怎么做?做对救命,做错致命!

 知贝健康:孩子不小心吃药过量,一定要洗胃吗?(退烧药、西替利嗪、孟鲁司特钠、拉西地平)


4.14 误食酒精

@罗百竹童爸健康群里有位家长咨询了三岁孩子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后睡着了!熊大人真的很多啊!谁给孩子喝酒的?先把这个人打一顿。如果不知道孩子喝了多少酒,一般建议要看医生的。你知道多少酒就可以让孩子中毒吗?附图这种很常见的10mL容量的小酒杯,只需要8成满就可以让一个10公斤的孩子中毒!婴幼儿的酒精中毒剂量是0.4mL/kg,危及生命的剂量约为4mL/kg。比如50度的白酒,一个10公斤体重的孩子,只要8毫升酒就可发生酒精中毒,80毫升可以致死。一瓶500mL的白酒可以倒满50杯10mL容量的小酒杯。



火爸写过一篇文章:《幼儿喝酒2口可中毒,100毫升可致命》。文章指出——所以,无论估计摄入量是多少,喝酒后出现症状(比如行为改变、言语不清、嗜睡)的幼儿都要进行紧急医学评估(去医院看急诊)。摄入酒精达到中毒剂量(0.4mL/kg)的孩子,即使没出现症状,也要立即转诊进行观察和快速血糖检测。目前没有治疗酒精中毒的特效药,儿童酒精中毒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治疗(比如治疗呼吸抑制、低血糖、低血容量、低体温)。


婴幼儿酒精摄入的安全线是多少呢?答案是——!即便是少量的酒精也可能会导致孩子睡眠紊乱或过度兴奋,而长期摄入酒精则可能导致孩子发育滞后以及活力下降等问题。很多国家以法律形式禁止未成年饮酒,中国法律没有限制饮酒的最低年龄,但是限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而民法上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


推荐阅读:

  现代育儿百科:幼儿喝酒2口可中毒,100毫升可致命


4.15 口腔上颚异物

@罗百竹最近湘雅医院的负面新闻有点多。先是湘雅二院刘翔峰涉嫌严重违法移交纪检监察,然后湘雅二院的自查自纠专项行动中15名工作人员违规被罚,取消两主任医疗资格。最近,又有一家长发文爆料:孩子嘴里出现黑色不明“肿瘤”,家长花300元看湘雅专家,被告知要住院并且手术切除,因湘雅医院没有床位,家长换了家医院检查发现是莲子壳。事件详细报道如下(下拉可以查看长图):





@时间视频:【湘雅医院回应“专家将莲子壳诊断为疑似肿瘤需手术”:研讨后向家属解释】近日,湖南长沙。家长反映11个月大孩子上颚出现黑色肿块,花300元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看专家号,专家初步诊断疑似肿瘤,待查待排。处理意见是住院手术治疗。家长表示,因湘雅医院没有床位,又到另一家医院就诊,结果发现是莲子壳。湘雅医院回应称,目前已接到相关反映,会进行讨论研究,并给家属一个解释。


童爸点评:根据家长的描述,同时结合微博上看到有医生贴了孩子三张病历,可以发现——其实家长前后看了四位医生,而前面三位医生都没有做出准确判断。一方面孩子只有11个月,做体格检查的确比较困难;另一方面莲子壳这么牢固地粘在口腔上颚,儿科医生可能并不少见,但是非儿科的专业医生却可能见得不多,导致忽略了这个可能。莲子壳被湘雅医院门诊怀疑肿瘤,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诊疗中的瑕疵,而且这个错误我相信也会在住院期间被纠正。只不过在湘雅二院刘翔峰事件爆发后,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进而又发酵了此事。


新浪微博博主@庄时利和 在微博中指出了一个问题,我觉得值得思考——

而这次这位孩子的就医,还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他在短短一周内就诊的三家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湖南省人民医院,全都是三甲医院。不知道大家看出问题了没有。这名孩子就压根没有去过任何一家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预约当地最顶级的医院就诊,然后三家顶级医院为了一个莲子壳折腾了一个礼拜。这里我并没有指责家长的意思,因为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么看病的,并且认为就应该这样看病。这里反映的是一个我们说了十几年、却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分级诊疗

如果这位家长在童爸健康群里或者关注了我的新浪微博,如果这位家长拍了照片来问我,我倒是会想到这个可能的。因为这是我熟悉的领域,是我有很多积累的领域。说句不客气的话,这方面我见的却比上面几位三甲医院的医生更多了,我是一定会先考虑是什么食物/东西的皮!毕竟对于婴儿来说,这个可能远远超过了肿瘤啊!

在我的新浪微博@罗百竹 搜索相关关键词,例如:上颚,就可以发现这几条微博,都是我前几年分享过的内容——


实际上,宝宝口腔上颚出现这种异物的最高发年龄段就是6-12个月龄,而主要原因就是误食。莲子壳事情,总算是虚惊一场,也有个很好的结局。如果这样的口腔异物脱落后成为气道异物,甚至或引起孩子窒息,那么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悲伤的故事了。最后还是希望家长多学习一点关于孩子误食的科普知识吧!孔令凯医生写过一篇科普文章,我在2020年也分享到我的新浪微博了,而且也收入到了我的口腔溃疡笔记里的鉴别诊断内容。


推荐阅读:

 孔令凯医生:宝贝上颚上的白斑和黑斑,你能想到是这些东西吗?

 童爸育儿:孩子口腔上颚出现黑色“肿瘤”,湘雅专家要求手术切除,换家医院一查竟是莲子壳!


4.16 叶黄素

@陕视新闻:#8岁男童4小时吃光整瓶60粒叶黄素#】近日,陕西西安。王女士将一瓶未打开的叶黄素酯压片糖果放在茶几上,叮嘱8岁儿子“一天只能吃两粒”。没想到,还不到4个小时,孩子就将整瓶60粒蓝莓味的叶黄素酯压片全吃了。医生表示,洗胃时有一部分已被吸收,孩子的肝肾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老酒馆的猫__:我小时候偷吃钙片,一包100片,我吃了70多片,然后我妈带我去看医生医生说没事。
__西北偏北16:自然是怪家长,跟小孩子说吃多了要生病这类的话没有用的, 那么多大人二三十岁了奶茶一杯接一杯的喝,谁都知道对身体不好,一样是忍不住。跟小孩子说吃了损伤肝肾,他能明白才怪了。
PUCO朴谷:8岁了,二年级了,还听不懂话吗?
蓝天绕白:不要高估小孩控制力啊,有的做的跟糖果一样酸酸甜甜的,家长应该每天给,不能指望8岁小孩能按时按量吃。
初寒落雪:才8岁的小屁孩儿能有啥自控力,觉得好吃就嘎嘎炫呗,连大人面对美食都无法抵住诱惑,更别说才8岁的娃娃了。
梦想是当富婆:这个是有那种果味的,也是甜的,就像糖的味道一样,小孩不知道后果只知道好吃多吃点应该没事,然后就这样了。我家孩子之前也是用总想多吃,我说这是药只能按规定吃他才勉强接受。
墨守陈规123:压片糖果就是食品,连蓝帽都不是,应该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无鸡脖语:我一直都以为这东西就是糖,叶黄素含量少的可以忽略不计。
Kelly于姐:好好的给孩子吃叶黄素干嘛?

童爸点评:如果孩子不慎发生严重误食事件,应立即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救治。但是要注意,大多数误食案例不需要洗胃。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口服中毒时,活性炭常被视为有效的初步处理措施。因为它能吸附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相比洗胃,其副作用通常较少。


根据我接触的多起叶黄素误食案例,最重要的是应该仔细评估所摄入物质的成分及剂量。叶黄素和玉米黄素都属于类胡萝卜素。目前尚未发现叶黄素有毒性,但过量补充可能造成皮肤发黄(类胡萝卜素都有这种特点)。胡萝卜素血症可见于膳食中含有大量黄色蔬菜的婴儿和年幼儿童,尤其是胡萝卜和其他含有类胡萝卜素的水果和蔬菜。类胡萝卜素包括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实际上,大多数叶黄素误食案例不会导致中毒,所以不需要进行洗胃处理。此外,家长在日常中应该把药品/保健品存放在孩子不容易拿到的地方,而且要对孩子做安全教育,这也是预防此类事件不可缺少的一环。

案例一  2023年7月


健康群宝妈:童爸,我女儿刚才吃这个叶黄素,一次吃了有6-7粒。我看这上面食用量不超过6粒。问题大吗?



童爸回复:这不要紧的,这个就等价为【软糖】。孩子也不需要吃这个,吃了这个也没用处的,以后不用再吃了。目前没发现叶黄素有预防或治疗近视的作用,但补充叶黄素能延缓干性老年黄斑变性发展,能够延缓此疾病的发展。如果要补充叶黄素也是建议首选通过食物补充,特殊人群可能需要考虑通过制剂形式补充。目前医学组织并没有推荐儿童/普通人群来常规额外补充叶黄素制剂。

案例二  2023年9月

健康群宝妈:童爸你好!我儿子两周七个月,我才发现他把这个叶黄素吃了一瓶,应该吃了26粒,应该是前两天吃的,看说明一粒含有叶黄素5mg,玉米黄素1mg,维生素A是400ug。这个过量会怎样,我需要做什么?


童爸回复:26粒里面含有叶黄素130mg,玉米黄素26mg。叶黄素和玉米黄素都属于类胡萝卜素。目前尚未发现叶黄素有毒性,但过量补充可能造成皮肤发黄(类胡萝卜素都有这种特点)。世卫组织提出的叶黄素每日可接受摄入量为2mg/kg体重/天(适用于 1~3岁的幼儿),那么孩子单次摄入叶黄素130mg+玉米黄素26mg,应该不要紧的——因为单次摄入中毒量一般远高于每日可接受摄入量。26粒里面还有一万ug的维生素A。不过两岁多的孩子单次摄入 一万ug的维生素A,应该是可以耐受的,还不至于会出现不良反应。但是孩子本来也不需要吃这个,吃了这个也没用处的,万一一次吃得太多还可能有不良反应,以后不用再吃了。

目前没发现叶黄素有预防或治疗近视的作用,孩子不需要吃,但补充叶黄素能延缓干性老年黄斑变性发展,能够延缓此疾病的发展(某些患病的老年人可以考虑)。如果要补充叶黄素也是建议首选通过食物补充,特殊人群可能需要考虑通过制剂形式补充。


关于叶黄素

目前没发现叶黄素有预防或治疗近视的作用,但补充叶黄素能延缓干性老年黄斑变性发展,能够延缓此疾病的发展。如果要补充叶黄素也是建议首选通过食物补充,特殊人群可能需要考虑通过制剂形式补充。目前医学组织并没有推荐儿童/普通人群来常规额外补充叶黄素制剂。

推荐阅读:
 京虎子:叶黄素
 方舟子问答:叶黄素对视力有好处吗?
 卓正眼科王玲玲:叶黄素可以预防近视吗?
 怡禾健康丁娟:叶黄素能预防近视吗?能护眼吗?
 夏天的陈小舒 :孩子近视了,补充叶黄素有帮助吗?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真的需要补充叶黄素吗?眼科医生告诉你如何正确吃→

童爸提醒:更多关于儿童视力(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的科普知识和科普文章,可以在【童爸育儿】公众号的对话框里发送关键词【视力】【近视】【远视】获取。



误服的治疗和洗胃

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协会(AAPC)以及欧洲毒物控制中心协会(EAPCCT)已经发布了一项联合声明,洗胃应作为中毒患者的常规治疗。罕见情况下,如果患者摄入中毒量的某种毒物并且可在摄入后1小时内进行洗胃,可能会有所帮助。一旦实施,洗胃后应给予活性炭,除非摄入的物质不被活性炭吸附。

洗胃的使用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广泛,主要是因为研究显示它清除毒物的效率具有高度的个体差异性,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效果递减。此外,洗胃还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包括缺氧、心律失常、喉痉挛、消化道穿孔、水电解质失衡以及吸入性肺炎等。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颁发《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指出:洗胃为清除经消化道摄入毒物中毒的方法之一,在我国广泛使用。但洗胃可导致较多并发症(包括吸入性肺炎、心律失常、胃肠道穿孔等)。近十余年来,国外循证医学表明,经口服急性中毒患者,多数未从洗胃中获益,相反增加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毒(药)物毒性弱、中毒程度轻的急性中毒患者,因此对于这类患者不主张洗胃。


@儿科医生小平平美国临床毒理学会以及欧洲毒物中心和临床毒理学家协会发布了一项联合声明,洗胃不应作为中毒患者的常规治疗(即使曾经是)。一定要洗胃,必须在服毒后1小时内进行。目前建议的胃肠道去污染的方法,是口服活性炭。


@儿科医生小平平:在儿童误服可能导致中毒的物质后,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入毒物后1-2小时内给予活性炭(剂量是1g/kg),不推荐将洗胃作为去污染的常规方法。罕见情况下,如果患者摄入中毒量的毒物并且可在摄入后1小时内进行洗胃,可能有帮助,洗胃后应进行活性炭治疗。至于催吐、导泻、喝牛奶稀释等,属于过时的治疗。


@儿科医生小平平:喝了强酸强碱,不要喝奶和水(容易诱发呕吐、引起进一步的并发症),不能用中和剂,禁止洗胃或者诱导呕吐,不能使用活性炭。唯一要做的就是尽快送医院处理。


@儿科医生小平平 这个药家中一定要常备,用于抢救口服有毒有害物质。效果优于洗胃,副作用比洗胃少。婴儿、儿童、成人都有效,怀疑吃了毒物尽早服用、越快越好。儿童可碾碎兑水喝,甚至可以混合冰激凌一起吃。再说一下剂量:1岁以下的婴幼儿:10-25g或者0.5-1.0g/kg;1-12岁的儿童:25-50g或者0.5-1.0g/kg(最大剂量50g);青少年和成人:25-100g(50g为成人的通常用量)。


童爸点评:这个药是药用炭片(爱西特)。但是孩子出现严重的误食毒物是很少见的,家庭备这个药估计99.5%都会放过期。而且面对一个严重的误食毒物的孩子,让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喂活性炭?我觉得也不切实际。遭遇儿童严重误食,我还是建议第一时间去医院。但是记得和医生多沟通,是否可以不洗胃,而使用活性炭?要记得用于抢救口服有毒有害物质,一般活性炭效果优于洗胃,副作用比洗胃少。


@叶盛医生:我们浙大儿院湖滨院区急诊科来了一位误服蜡笔的小朋友(熊孩子们又作妖)。不需要洗胃,不需要抽血,不需要折腾孩子,可以直接回家。很多家长都以为我们湖滨院区晚上没有急诊,其实湖滨院区的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综合ICU)一直存在着。


@叶盛医生:西替利嗪是非镇静类抗组胺药,毒副作用小,和苯海拉明不一样。昨刚有一个网络咨询是误服西替利嗪30毫克,我和家长说不需要洗胃,已经在医院的话心电图可以做一个,没有异常可以回家好好休息。



UpToDate临床顾问:绝大多数摄入毒物的成人无并发症,通过支持治疗可完全康复。必须基于中毒的潜在严重程度、摄入时间以及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潜在风险等,来考虑通过胃肠道去污染来减少毒物吸收的方法。此外,若存在有效解毒药则可大幅降低去污染的重要性。虽然多种去污染方法可降低某些摄入毒物的血液浓度,但是几乎没有数据证明使用这些操作可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任何胃肠道去污染操作之前必须保护气道(即患者清醒且气道反射正常或者已行气管插管)。

● 活性炭

活性炭(AC)的比表面积巨大,能在接触后数分钟内吸附有机化学物质,从而预防胃肠道吸收以及后续毒性。患者可能获益于1g/kg(最大剂量50g)的单剂活性炭,特别是摄入毒物后1-2小时内给予时。预期无临床益处的情况下不应使用活性炭,包括:
- 摄入物质无毒
- 患者就诊时,毒物已完全吸收
- 毒物不能被活性炭结合
- 患者并发症(如,误吸)风险过高

加用泻药–泻药(如,给予1g/kg的70%山梨醇)可与初始剂量的活性炭一起使用。泻药不应单独使用,应避免用于儿童,且不推荐重复给药。

● 多剂量活性炭

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获益于重复给予活性炭,例如用以中断肠肝再循环或减少缓释或迟释剂型的吸收。潜在适应证包括以下物质中毒:卡马西平、氨苯砜、苯巴比妥、奎宁、茶碱、咖啡因、阿司匹林和苯妥英。

● 全肠道灌洗

全肠道灌洗(WBI)仅用于摄入毒性异物(如,毒品包)、缓释或肠溶药物或者活性炭不能结合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

● 洗胃

推荐将洗胃作为常规去污染方法。罕见情况下,如果患者摄入中毒量的某种毒物并且可在摄入后1小时内进行洗胃,可能会有所帮助。一旦实施,洗胃后应给予活性炭,除非摄入的物质不被活性炭吸附。

推荐阅读: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聂顺利:药物中毒时,洗胃不应作为急诊科首选治疗
✩ 知贝医疗崔洁玲:孩子不小心吃药过量,一定要洗胃吗?

✩ 医学界儿科频道:来了急性中毒患者,到底要不要洗胃?



更多科普文汇总

6.1 关于误食

 可友问医无忧:节日期间,儿童如何安全饮食?

 卓正儿科杨少灵:宝宝咳喘老不好,罪魁祸首竟然是它!

 儿科医生妈妈:小儿误食的家庭处理(童爸提醒目前不建议在家催吐)

 深圳卫健委:刺痛难忍!深圳一男子吃饭吞下一根针,医生紧急开刀手术!

 要想好生过个年,华西医院这份《背时娃儿餐饮周边安全手册》,拿切不谢!


6.2 关于气管异物

在微博上看到了【6岁男童不慎将玻璃珠卡进鼻孔】的视频,评论区的网友也纷纷分享了各自/孩子小时候塞东西进鼻孔的经历。

新浪微博


@西部决策:【#6岁男童不慎将玻璃珠卡进鼻孔# ,爸爸:越掏越痛,最后挤出来了】1月31日,湖南长沙。杨先生发视频称,他6岁的儿子在看电视时,不小心将一个玻璃珠子塞进鼻孔,拿不出来疼到大哭。杨先生称,他尝试用挖耳勺掏,但越掏越痛,最后等孩子平复情绪,将玻璃珠用力挤了出来。杨先生表示,这种情况很危险,希望家长都能注意。

双子拥白云:我家儿子小时候边看电视边吃杨梅,结果把杨梅核塞进鼻孔。我们在餐桌吃饭,估计当时他吓坏了自己用手指挖,结果越挖越深,哭着跑出来告诉我们。当时看他满嘴满鼻孔都是血,真是吓死了,其实就是杨梅汁后来到医院取出来的。

野似温柔猫yuy:我不敢相信,我竟然也干过这种事?当时都吓傻了都,一直哭,也没人在,最后还是自己冷静下来,硬挤出来。

青丝绾儿:让我想起来去年有个热搜,有个男孩6岁时候把一个小哨子咽下去了不敢告诉父母,这么些年一直肺部有炎症,一直到去年26岁了,终于做手术把哨子取出来了

慧莫如深:突然想起来我小时候吃花生米,无聊把花生米塞鼻孔掏不出来了,越掏越往里,后来还是医生给弄出来的,真的以后再也不敢了。

雾绪昭昭:小时候把5毛钱还是一分钱的硬币塞鼻孔里了,然后弄不出来也不敢说,就一直让它在里面,万幸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持续流了快一年的浓鼻涕,后面打喷嚏才打出来。

饭饭呀fanfan:我女儿把虾肉塞鼻孔,还吸到里面去了,最后是用洗鼻器洗出来的。

CiCi-1987:我儿子小时候就塞了一粒黄豆,吓死我了!我直接嘴巴吸出来的!想想都恐怖,万一吸进去了……

rona413:我儿子小时候瓜子卡进鼻子 去医院挖出来的。

Chaecheong-:哈哈哈哈哈哈我小时候也干过这事…我把玩具枪的子弹(橘黄色圆圆的)塞鼻子里了,越掏越被我捅得往里,最后也是去医院让医生用镊子掏出来的!

努力去见TFB吖:小时候也干过这种事小时候一毛钱一个的口香糖,还带贴贴纸的那种,小时候觉得特宝贝,舍不得丢,有一次手里攥着那贴纸,然后跟朋友在玩,发现贴纸拿手上特碍事,然后身上又没有口袋,又舍不得丢掉,所以,就给塞鼻孔里了。

牟小巴:我儿子两三岁时候把假花中间那个花蕊塞进鼻孔抠不出来了,去医院花了300才给弄出来。

仙子说x:我小时候把橡皮擦塞进鼻孔里面,拿不出来,后来老师带我去诊所,医生用镊子夹出来。




童爸点评: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危险认知不足,特别是幼儿和学龄前的儿童,很容易将各种异物放入口中、鼻孔或者耳朵里,而且有的孩子并不会主动告诉父母。去年10月时,我还看到一个案例:孩子把橡皮擦塞到鼻子里,两年后因为鼻炎加重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如果发生鼻子不舒服,要去看看耳鼻喉科医生。


丁香医生:鼻腔有异物如何取出?1. 如果异物位置比较靠外,肉眼能看见,且宝宝也配合,家长可以捏住或堵住宝宝的另一侧鼻孔,让宝宝使劲向外喷气,通过气压排出来。2. 如果异物比较深看不见,或是宝宝太小不能配合,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耳鼻喉科,让专业医生来处理。


卓正儿科张红珊:可以自行取出异物吗?如果这个异物柔软光滑,位于鼻腔前部,且基本完全堵塞鼻腔,可以让孩子尝试把异物擤出来——捏闭孩子没被异物卡住的另一侧鼻孔,让孩子用有异物的那侧鼻孔来擤鼻。如果不能擤出鼻内异物,应该立即带孩子就医,请医生用专业的工具取出它。家长千万不要尝试挖、抠或拽出卡入孩子鼻腔的物体,否则可能把该物体推向鼻腔更深处或鼻腔后侧。物体可从鼻腔后侧落入并卡在气管,或者被孩子吸入肺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纽扣电池和成对的磁铁,它们会导致鼻结构严重损伤、鼻中隔穿孔,应予以紧急移除。全文阅读:《鼻塞、鼻痛、流鼻涕……宝宝出现这些问题,需要警惕鼻内异物》

推荐阅读:

 裴洪岗:警惕夺命的气管异物

 儿科医生妈妈:学会这些让宝宝远离气道异物

 怡禾健康朱伟栋:孩子鼻腔异物,网传的“妈妈之吻”真有用吗?

 重症医学科武宇辉:两月内6个娃进了ICU,3个没了!(喉/气管异物)

 孔令凯:坠床、呛入异物,什么情况最危险?每天540个孩子意外致死,急救必学

 卓正儿科张红珊:鼻塞、鼻痛、流鼻涕……宝宝出现这些问题,需要警惕鼻内异物

 妈妈拼了命救回的折翼天使,竟毁在了特教机构——七岁女孩吃面包噎住不幸离世,两次向老师求救均被忽视!


6.3 气道阻塞和急救

@卓正医疗:异物卡住了该怎么办?分情况看:轻度气道阻塞,孩子能哭能闹能说话能咳嗽——大多数气道阻塞是很轻的,引起剧烈咳嗽,咳嗽是一个很好的自我保护的反射。所以,如果孩子能咳嗽,让他自己咳,这比急救更加管用。气道阻塞,不能发声或咳嗽但意识清楚——尽快解除异物(考虑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气道阻塞,不能发声或咳嗽且意识不清——尽快心肺复苏!


浙大儿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拿婴儿模型作了家庭急救的演示:将婴儿脸部朝下靠在一侧手臂上,头部固定好低于肩膀,放在大腿上,用另一只手在肩胛骨中间结实有力地拍五下,然后将婴儿轻轻翻转过来,脸部朝上,靠在另一侧大腿上,在胸口用两只手指压五下,循环往复,直至异物咳出。预防重于治疗,叶盛建议,不要给三岁以下孩子吃坚果类食物,三岁以上孩子吃也要慎重,尤其不可在运动时吃东西。


@江苏新闻:【#8月婴儿误吞香蕉海姆立克法失效# 医护改用喉镜成功抢救】10月8日,四川成都,一名婴儿因误食香蕉呼吸困难,护士采用海姆立克法急救,然而香蕉又软又黏,效果并不明显。此时婴儿出现了呼吸暂停。医护人员边做心肺复苏、边改用喉镜寻找异物,25分钟后,异物终于被取出!医生提醒:给婴儿喂食要注意食物大小,喂食时勿与小孩说话、逗笑。

视频来自新浪微博@江苏新闻

@儿科医生_吴丽萍:1、要根据不同月龄孩子的吞咽能力提供不同性状的食物;食物性状不要一直停滞不前,也不要提供孩子吞咽能力范围之外的食物。2、孩子在哭闹、运动、兴奋、说话的时候,尽量不喂食,避免气道异物吸入。


推荐阅读:
✩ 裴洪岗:先海姆立克法,还是先人工呼吸?
✩ 知贝健康:知贝视频推荐丨海姆立克急救法
✩ 急诊夜鹰:海姆立克急救术丨救命技能的6个误区
✩ 丁香诊所:儿童窒息死亡事件再起,孩子的安全谁来守护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六版:窒息和心肺复苏术(2015版)
✩ 卓正儿科钟乐:孩子被异物卡住,抠嗓子、拍背?这些方法都不对
✩ 急诊夜鹰:4岁男童幼儿园被噎身亡,母亲看完监控大哭,怎么救?
✩ 怡禾健康林汉炼:每位家长都应该学习的一项急救技能(气道异物急救)
✩ 重症医学科武宇辉:两月内6个娃进了ICU,3个没了!(喉/气管异物)
✩ 急诊夜鹰:海姆立克教授去世,他发明的急救手法却继续拯救气道梗阻的人们
✩ 叶盛医生:倒挂?拍背?别再耽误时间了!正确的儿童异物窒息急救法了解一下!

6.4 呼吸道异物阻塞急救/心肺复苏术

@罗百竹: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对于窒息的意见是:以1岁为界限从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婴儿(1岁内)窒息选择背部拍打+胸外按压,而大于1岁的儿童选择海姆立克急救法。一些科普号指出,1岁以下的宝宝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这其实这是个命名问题——有些地方把1岁内宝宝急救时候使用的方法叫做“海姆立克手法”,1岁以上叫做“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两者合称“海姆立克急救法”。小于1岁的宝宝一般使用拍背和手指用力冲击胸部的方法急救,这是因为1岁以下的孩子肝没有被肋完全保护起来,如果实施腹部冲击,会导致肝被物理损伤。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七版



- End -

【童爸育儿】公众号的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误食异物就可以获取此文的最新版本。

发送关键词 安全、意外、窒息、维生素D、头部、外伤、烫伤、晒伤、疤痕、就医、付费咨询、健康群 等就可以获取对应的科普文章,发送【关键词】三个字就可以获取所有的关键词列表。

儿童细菌感染疾病不应该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1,记得要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或14:1

2024-11-06

14岁男孩电梯内捂嘴猥亵7岁女孩,因年龄未到16岁免于拘留!如果没有及时的性教育,青春期的性冲动就可能会演变为违法犯罪!

2024-11-05

死亡三秒流行校园严重可窒息致死,医生提醒“窒息游戏”已经造成美国82名青少年死亡!童爸汇总的关于儿童安全/意外的科普文章

2024-11-04

孩子感冒咳嗽痰咳不出,中医推拿排痰一顿操作,效果惊人?!童爸点评:这根本不是痰,也不是推拿的功劳!这是捅咽喉引起了孩子呕吐!

2024-11-03

男孩踩在女童肚子上,从其身上跳过去!男孩家长不仅不道歉,还反骂:“踩死了吗?她连狗都不如!” 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

2024-11-02

幼童误食下水道疏通剂致嘴巴粘连仅手指大!前期先保守治疗,后期要做整形。童爸汇总的关于误食和异物的科普文章

2024-11-01


本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科普信息汇总,不能替代个人的任何医疗诊治,个人医疗问题请咨询靠谱医生。


童爸育儿
童爸育儿,童爸关注儿童健康、阅读、教育、靠谱买等话题,童爸新浪微博为罗百竹,感谢朋友们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