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美味野生菌 谨慎采食防中毒

文摘   2024-04-23 17:38   云南  



一、野生菌中毒科普


野菌虽鲜美,食用需谨慎

野生菌又称蘑菇、蕈,是一类大型真菌,生长在树丛或草丛中,按照能否食用,可分为食用菌和毒菌。生长环境几乎没有受到环境、农药等外界污染,富含多种维生素、优质蛋白及其它有益于人体的成分。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云南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产量之大,名扬四海,被誉为“真菌王国”


(一)什么是菌子?

菌子(蘑菇、蕈)一般泛指肉眼可见、能徒手采摘的大型真菌,为长出地面的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多由菌盖、菌柄、菌托和菌环等组成,以菌盖最为明显。菌盖形状呈伞型、钟型、斗笠型、球型或半球型、扇型、漏斗型等各式各样,颜色也是多种多样。

(二)什么时候在哪里能够找到野生菌?

野生菌子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以6-9月最多,特别是雨后。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生长环境呈多样性,能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几乎都可以找到,以草丛、树林地带最为多见。
野生食用菌已成为云南省特色美食的一块金字招牌,但由于一些野生食用菌和有毒野生菌之间形态相似,肉眼辨别比较困难,老百姓区分不清野生食用菌和毒蘑菇。因此,时有发生每年因误采误食毒蘑菇而导致中毒的事件,误食毒蘑菇而导致中毒一直也被认为是一个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全球性问题。
每年6至8月野生菌繁殖生长和销售旺盛的季节,同时也是中毒的高发期,野生菌中毒已成为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近期随着雨季来临,各类野生菌已进入生长旺季,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三)什么是毒菌?

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菌种类达500多种,云南省有200余种。

(四)食用野生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不易识别的菌子不要吃!
俗称“火炭菌”的亚稀褶红菇是我省中毒最严重的毒菌品种,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中毒病死率可达70%以上,而外形极为相似的密褶红菇、稀褶红菇却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难区分,需要专业人员结合显微镜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才能进行准确鉴别,建议这类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2.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尽量不要吃!


3.太幼小的菌子和霉变的菌子不要吃!
菌子太小难识别,霉变的菌子有其他毒素也可引起中毒。
4.最好不要吃杂菌!
杂菌不易识别,如果同时误食几种毒菌,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会更大,医疗救治也更困难。
5.一定要煮熟炒透!
有些菌种的毒素经高温加热后可被破坏,但有些剧毒菌种毒素高温依然不能破坏,所以不要误食最重要!
6.吃菌子最好不饮酒!
酒精可以促进毒素的吸收,也可能与毒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毒素,从而加重中毒症状,因而吃菌时最好别饮酒。

(五)野生菌中毒可能出现什么症状?

食用野生菌后,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就可能是野生菌中毒。但要注意,不同毒菌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有所差别。

(六)吃菌子中毒怎么办?

凡是在吃过菌子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都应立即就医。同餐进食者不论症状轻重,均应立刻到附近的医院进行观察诊治。

(七)菌子中毒如何自救?


1.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压舌根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医: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菌子样品,以备鉴定菌子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二、警惕蘑界头号杀手之剧毒鹅膏

云南是野生菌的天堂。迄今,云南记载可食的野生菌在900种以上,毒菌约200余种,其中20余种剧毒。剧毒鹅膏菌在我省乃至全国都是中毒致死率最高的一类毒菌,误食毒菌中毒死亡90%由剧毒鹅膏所致。现知我国鹅膏科共计4属130种,鹅膏科的菌子既包括著名的食用菌,也包括有名的剧毒菌,剧毒鹅膏含鹅膏毒肽,即便经过高温处理也不能降低其毒性。剧毒鹅膏物种云南省多地均有分布,生于松树林、栎树林中。鹅膏类中毒可造成急性肝损害型症状、急性肾损害型症状、神经精神型症状。

(一)如何识别外形特征

主要外形识别特征:菌体各部分均为白色,菌柄上部有白色膜质菌环(易脱落),菌柄基部球形或近球形,有菌托。
简单概括就是:“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易脱落),脚上穿靴(菌托)”。
致命鹅膏外观识别特征:带帽、系裙和穿靴。
值得注意的是:致命鹅膏的菌环易脱落!

无裙的致命鹅膏(剧毒,不可食用)



(二)毒素中毒机理

致命鹅膏含有极毒的环肽毒素,正常人误食50克(一两),如不及时救治就可致命。这些毒素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和肾脏,人误食致命鹅膏中毒后出现急性肝损害,导致肝功能衰竭,严重者最后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三)我省常见鹅膏种类

1.致命鹅膏
致命鹅膏被称为“蘑界”的头号毒王!
别名白罗伞,剧毒,食用后可产生急性肝损害型症状。菌盖白色,幼时半球形,成熟后平展,边缘平滑无沟纹。菌褶白色,稠密。菌柄白色,光滑或被有白色纤毛状鳞片,内部实心至松软,基底部近球形。菌环(裙)靠近菌盖,白色,薄膜状。菌托浅杯状,白色。
白条盖鹅膏与致命鹅膏非常相似,要加以鉴别!

致命鹅膏(剧毒)

▲白条盖鹅膏 (可食)▲

2.灰花纹鹅膏
别名麻母鸡。剧毒,食用后可产生急性肝损害型症状。菌盖中等大小,深灰色、暗褐色至近黑色。菌褶较密,白色;菌柄白色至浅灰色,有浅褐色鳞片,基底部近球形。菌环(裙)连接菌盖,灰色,薄膜状。菌托浅杯状,白色。
草鸡枞(食用)与灰花纹鹅膏极易混淆,应特别小心误食! 

灰花纹鹅膏(剧毒)

草鸡枞(可食)▲

3.黄盖鹅膏
别名黄罗伞,剧毒,食用后可产生急性肝损害型症状。菌盖幼时近球形或半球形,成熟后近平展,黄色或污黄色,中部色稍深,被白色、污白色、淡黄色的块状、碎片状、疣状鳞片,边缘有短沟纹。菌褶稍密,白色、米黄色。菌柄白色、米色,靠近基底部膨大近球形,被有白色至淡黄色碎片状、疣状鳞片。菌环(裙)位于中上部,白色,薄膜状,易脱落。
红黄鹅膏与黄盖鹅膏幼小时外形极为相似,极易混淆,最好别吃!

黄盖鹅膏(剧毒)

红黄鹅膏(可食)

4.小豹斑鹅膏
别名满天星,有毒,食用后可产生神经精神型症状。
菌盖扁圆形,浅黄色、黄色至淡褐色,被米色、白色、污白色或淡灰色的角锥状鳞片,边缘有沟纹。菌肉白色,伤不变色。菌褶白色至米色,稍密。菌柄近圆柱形,淡黄色、米色至白色,被米色、白色、淡黄色或淡灰色鳞片,基底部膨大近球形至卵形。菌环(裙)位于上部,薄膜状,白色至米色。菌托杯状,白色至淡黄色。

小豹斑鹅膏(有毒)

5.假褐云斑鹅膏
别名假草鸡枞,有毒,食用后可产生急性肾衰竭型症状。
菌盖幼时半球形,成熟后扁圆形,淡灰色、灰色至灰褐色,有深灰色突起鳞片,有深色纤丝状隐生花纹或斑纹,边缘常悬垂有白色絮状物,无沟纹。菌肉白色,伤不变色。菌褶白色,较密。菌柄白色,常被白色纤毛状至粉末状鳞片,基底部棒状、球型至梭型,实心。菌环(裙)顶生至近顶生,白色,薄膜状,易破碎消失。菌托苞状或袋状,白色至污白色。

假褐云斑鹅膏(有毒)

6.残托鹅膏
别名假草鸡枞,有毒,食用后可产生神经精神型症状。
菌盖淡褐色、灰褐色至深褐色,被白色、米色至淡灰色的角锥状至圆锥状鳞片,边缘有长沟纹。菌褶离生至近离生,白色。菌柄米色至白色,基部近球状至腹鼓状,被有米色、淡黄色至淡灰色的疣状、小颗粒状至粉末状鳞片。

残托鹅膏(有毒)

特别提醒:一旦误食鹅膏中毒,请立即就医!



三、难以辨识的毒菌亚稀褶红菇

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是我省中毒最严重的毒菌品种之一,主要引起横纹肌溶解型症状历年来已造成我省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导致中毒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该菌与当地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其他种类如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外观极为相似,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需要专业人员结合显微镜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才能进行准确鉴别,建议这类菌子最好不要食用。因此,预防亚稀褶红菇中毒的最佳办法是最好不要采食这类菌子!


(一)形态特征

亚稀褶红菇的菌体中等大小。菌盖表面呈灰白色、浅灰色至煤灰黑色,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菌肉呈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菌褶白色,受伤后变红色,菌褶厚,稍密至稍稀疏,不等长,脆而易碎,直生(菌褶与菌柄相连)。菌柄粗短,圆柱形,污白色、浅灰白色至灰黑色。成熟过老后整个菌体都会变成煤黑色。

(二)分布和生产环境

我省多地均有分布。一般夏秋季7月上旬至9月下旬马尾松与栲树等山毛榉科植物的混交林中地上分散或成群生长。

(三)中毒表现及处理

误食后发病快,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现象,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最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我国主要引起横纹肌溶解型的品种,中毒后立即就医,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只能对症处理。

亚稀褶红菇(剧毒)

2012年在中毒地区现场采摘的亚稀褶红菇(剧毒)、稀褶红菇、密褶红菇,从外观形态上很难区分!



四、“小人菌”之牛肝菌

神经精神型毒菌中毒由含有神经毒性、癫痫性神经毒性、致幻性神经毒性的毒菌引起,已知的约有60余种。一般进食后发病快,10分钟—2小时除呕吐和腹泻等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多汗或大汗、多涎、流泪,兴奋、幻觉、步态蹒跚、心率缓慢、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表现。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视、哭闹无常、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这个就不得不提牛肝菌,云南野生菌市场上最常见的野生食用菌种类,味美,但是加工不当食用会引起幻觉,很多人中毒后会看到“小人”,因此这一类牛肝菌也被称为“小人菌”如近几年特别能让人见“小人”,陷入魔幻的见手青,顾名思义,是一类用手触碰就会变青(蓝)的牛肝菌。


神经精神性中毒牛肝菌种

1.兰茂牛肝菌
兰茂牛肝菌(俗名:红葱、见手青)
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


2.粉黄黄肉牛肝菌(小美牛肝菌)
粉黄黄肉牛肝菌(俗名:白葱、见手青)
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


3.华丽新牛肝菌
华丽新牛肝菌(俗名:见手青)
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

4.红孔牛肝菌(中华牛肝菌)
红孔牛肝菌(俗名:见手青)
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特征:菌柄有红色网纹。


5.宽孢红孔牛肝菌
宽孢红孔牛肝菌(俗名:见手青)
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


兰茂牛肝菌(俗称:红葱)、小美牛肝菌(俗称:白葱)被公认是最美味的牛肝菌。相信多数云南人对吃菌中毒后“见小人”都有所见闻,这是进食未加工成熟的含有致幻毒素的牛肝菌(俗称:见手青)后的中毒症状。多数牛肝菌中毒患者只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小人国”幻觉和其他神经精神症状,个别中毒者神经精神症状可长达一个多月,中毒严重者甚至死亡。研究表明,受伤变青(蓝)是因为牛肝菌体内富含的羟基地衣枕酸衍生物等被氧化成醌甲基衍生物而来。见手青这类野生菌的毒素较为复杂,含有一种类似于麦角酸乙二胺(LSD)的致幻物质类。这种物质作用于神经系统,能让人的感官极度敏感,眼中的一切变得像万花筒一样鲜艳,无生命的物体突然有了生命……这是一种公认的致幻药物,可能会见到诡异的小人在跳舞,被称作“小人国幻视症”。


文中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教授团队和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等,在此表示感谢!




来源 | 云南疾控

编审 | 董显超

监制 | 邱成明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景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景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发布重要信息、解读重大政策、提供政务服务、宣传科普知识的新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